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10-31李敏敏康佳

中国商论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质量理念绿色

李敏敏 康佳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1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就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其实质就是要走经济绿色化、绿色经济化协同发展之路。当今时代,智能化应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种子也在新时代的土壤中得到孕育并生根发芽,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方式成为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1.1 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是将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价值目标。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第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自人类诞生之后,“自在自然”一直为人类的生产和发现提供物质基础,而在“自在自然”这个物质基础上,人类不知不觉一直做着“人化自然”的活动。在“人化自然”中,自然不仅是提供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空间场合,在此自然与人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关系,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前提下,人类在自然从事生存性的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被改造和被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也就是生产力比较低下时,自然与人处于一种对立状态,这种状态是由自然界对人所具有的神秘性带来了认识上和改造上的对抗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大程度的资本增值,对自然采取大规模掠夺性的索取和不计后果的开发,使得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破坏程度之深及形式之多样使得自然遭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历史发展方式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处于分裂的关系中,而人是生活在自然之中的,人类与自然一直都处于共生的关系中,这种损害自然的经济发展方式最终会伤害人类本身。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人们吸取历史发展教训,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在实践过程中尊重、顺应及保护自然,以健全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环境基础,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第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中,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和新征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全面的任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需要更高要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需要更加美好和绿色的生态环境,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从专注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专注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转变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始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思路,改变了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来的暂时性的经济快速增长。从长期和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绿色发展方式使得经济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生活在空气更清新、天更蓝、水更清及气候更宜人的生态环境之中,人们的幸福感也将得到大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出发,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基础,在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及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过程中,形成国内整体绿色发展体系,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地体现在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危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刻不容缓的民生大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是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人们寻求更好生活的重要反映,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为了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我国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对山地、河流、森林、农田及草沙进行综合保护和系统治理,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量、减少污水排放量,优先考虑生态及经济的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揭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从广义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不是局限于经济的“高质量”上,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内部大循环及外部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上,其中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因素。从狭义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立足经济基础之上,通过创新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而所获得的经济成果将最终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去人们实现经济价值,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这就形成了只重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使山地、森林、田野、湖泊及草地等各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达到极限程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必须变革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适应已经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状。因此,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客体出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从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方式,这种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平衡了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1.3 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质量相对低下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带来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就具有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特点。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方式为引领,最终目的是在人与自然良好的互动中实现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高质量发展不但改变了过去只追求数量增加的低质量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上,合理平衡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特点,要求达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及经济社会得到良好效益回报的发展,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无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的资源和环境的各种问题,我国政府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懈努力探索从节能到绿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道路。1978—2000年,我国加强了节能的力度,并减少了能源消耗;2001—2011年,我国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努力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2年到现在,我国促进并推动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及低碳发展。我国不断探索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导。

2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只有始终根植于实践,才能及时更新完善绿色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深入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绿色发展意识。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绿色发展意识

绿色发展是一种客体外在性的“物”与主体内在性的“人”统一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与物的协调统一,是主客体间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深刻反映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从“物”的尺度来看,自然界是人生活与生产的空间场所。在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对物的依赖性较强,人的主观能动性服从外在客体的制约性,人为了生存对自然进行着生产实践,这种实践在生产力的限制下造成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具有可再生性。在工业时代,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对自然采取大规模掠夺性的索取和不计后果的开发,使得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破坏程度之深及形式之多样使得自然遭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而这种以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及资源枯竭等一系列影响人更好生存的问题。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一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发展绿色经济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需要迫使人们做出新的价值选择,从只注重经济利益的目标导向转变为以人为本,对经济、社会及生态进行全面统筹。从“人”的尺度来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足,还注重精神生活方面的愉悦,而这种精神生活方面的愉悦更多是人民幸福感的获得。人民的幸福感与人的生存环境即吃、穿、住、行是息息相关的,居住在绿水青山及蓝天白云的美好生态环境之中,人们的心情会更加愉悦,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因此,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既是绿色发展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又是绿色发展事业的参与者与贡献者,公民正确生态价值观的树立事关绿色发展之全局,重点应使全民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与生产实践,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害,尽力避免这种污染或损害的产生和扩大,人类只有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共存和共赢。

2.2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绿色发展体制

对于政府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一直起着尤为重要的主导作用,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人们明白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并不是无限度的,如何使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之间达成合理的平衡成为经济转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在推进经济的绿色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一,要由过去的破坏性发展转变为建设性发展。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绿色发展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技术创新给予高度支持,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税收激励、财政支持和补贴,并通过加强碳排放税、污水排放税及资源环境税来遏制高排放、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行为。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对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增加环保设施,将新材料和新能源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联合建设和共同分享,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红利”。第三,政府要加快建设绿色资本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落实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绿色信贷金融体系。在绿色经济时代,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力度,创新体制,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市场环境。除此之外,发展绿色经济还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绿色信贷金融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需要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导性文件,以推动中国绿色信贷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完成眼前目标的前提下,确定中国绿色信贷的长远目标,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更加便利和优惠的制度支持。第四,政府要建立产品公开与透明的信息平台监督机制。政府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加工及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渠道,让人们不仅在购买产品时能够识别产品的质量,还能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督促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2.3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及实现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已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绿色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才能提高现阶段经济的发展质量,才能更好地协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合理的范围内。

首先,以“绿色化”发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信息化发展时期,绿色经济时代也已到来,我国更应积极探索出一种将绿色产业融入生态经济体系的建构中的产业生产方案,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绿色产业的建设是以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效益为原则的,建设绿色产业体系不仅需要进行产业内部结构之间的创新与整合,还需要外部提供更加绿色化的基础设施。

其次,积极推动产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要通过绿色发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升级,采用绿色化生产方式,让绿色发展真正融入产业生产中,而这一关键是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只有将绿色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才能逐步克服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后,用“生态+”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负外部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终会返还到经济发展中,这就使得经济与环境之间表现出倒“U型”发展曲线,这种发展曲线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因此,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在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用“生态+”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与经济的共存发展。探索“生态+”的发展模式,就是要以“绿色”理念发展生态产业;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共享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及发展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结语

进入新时代,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发展过程,也是相互交融的动态过程,它需要多维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对于政府来说,在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应处于主导地位,为企业和公民提供绿色生产及绿色消费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和公民来说,更应积极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从现在做起,稳步推进,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让人们生活在天更蓝、水更清及地更绿的美丽中国之中。

猜你喜欢

高质量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