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2023-10-30张毅刘维涛张洋

党员文摘 2023年20期
关键词:政绩观总书记发展

文/张毅 刘维涛 张洋

2023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山东省枣庄市考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植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谢环驰/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2021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从客厅到卫生间,从厨房到熏腊肉的柴房,总书记仔仔细细看了个遍,详细询问有没有热水洗澡、电价贵不贵、自来水从哪来。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回答。

朴素的话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

2021 年10 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冯南垣村是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2022 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走进村民师红兵家,看到一家人正在做年馍,习近平总书记洗洗手也加入进来。一小块白面搓成长条,两端向内一卷,仿佛如意形状,再点缀两颗红枣……总书记三两下就做出一个枣花年馍。

“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时至今日,那段2013 年11 月3 日发生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对话,依然经常被人提起,给人启迪——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党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永远跟党走。

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水为海、积土成山,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就能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2016 年1 月5 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 个字,振聋发聩。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就在会议召开前,沿岸一些地方正快马加鞭上项目。那时的长江已是千疮百孔,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

是“竭泽而渔”还是“泽被后人”?如何看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一个考验。

为子孙谋、为长远计,是时候改变了!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这一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称之为“立规矩”“下禁令”。总书记指出,我们块头这么大,不能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减污、扩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沿江各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实践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江苏的发展,有一段时间苏南、苏北不对称,苏北在发展冲动下,一度引进一些低端产业。响水,一声暴雷,就是当时埋下的恶果。显然当时GDP 上去了,但为若干年以后的灾害性事件埋下了根。”

今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有代表发言时谈到了2019 年的响水事故。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当时说给你们‘吃小灶’查安全生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 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把这根“指挥棒”高高举起来,让这盏“红绿灯”真正亮起来,自觉对标对表,多做实事好事,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首都北京向北400 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片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

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中国沙化、荒漠化分布图上,地处风沙前缘的这一片绿色,显得弥足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一片林、三代人、数十年。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住窝棚、喝雪水、啃干馍,迎风斗霜,挖坑栽树,硬是在遮天盖地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块令世人瞩目的绿洲。

这是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是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要做到“实”,就要避免“虚”。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目的就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2022 年10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

习近平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从当年的收成到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再到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苹果种植和其他产业等,总书记问得细,老乡们答得实。

以身教者从。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雪域高原到草原林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调研,都对安排方案亲自把关,不搞刻意设计,尽量安排紧凑,确保调研深入群众、务实高效。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2021 年6 月29 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 余年,帮助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 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

“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在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省。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各项举措中。

猜你喜欢

政绩观总书记发展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