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分析

2023-10-30袁华丽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准确性环境监测

袁华丽

(南通市如皋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 南通 226500)

引言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数据,进而为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提供数据借鉴。我们应当加大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

1 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意义

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使用适宜的质控技术,使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达到质量指标的要求,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有利于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复杂,例如工业产业生产过程当中会受到市场定位、生产技术、生产原材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污染物,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也会诱发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提高环境保护管理的成效,就需要获得完整且准确的信息数据。实验室作为环境检测的场所,其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环境监测水平和实验室管理能力。落实实验室质量控制,可以从实验室操作的各个环节出发,保证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规范性,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帮助[1]。

1.2 有利于促进实验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环境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有着直接关联,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后续工作,因此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而落实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实验室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工作人员在操作规范性上是否存在欠缺、选用的技术方法是否合理,及时发现影响实验质量的因素,从而对环境监测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管理手段、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规范引导,有效解决实验室工作的现存问题,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2 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路径

在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实验室所使用的样品具备代表性,也需要明确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设备、人员、制度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见图1。

图1 影响环境检验实验室质量的因素

2.1 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

为确保实验室质量控制效果,应优化工作流程,保证所有操作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使各个环节有序衔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输出。在质量控制过程当中,需要明确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重点以及质量控制标准,严格遵循国家方法及标准落实质量控制,保障质量控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体可以从制订监测方案开始,针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保存和交接及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数据输出着手加强质量控制,保障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效能,见图2。

图2 检测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首先,需要从采样环节加强控制与管理,在采样环节需要注意保障采样样品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反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合理布置点位,明确采样位置和采样数量。同时还需要做好信息同步,收集材料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应的信息数据,为后续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落实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其次,需要加强样品保存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样品保存运输环节,如果质量控制落实不到位,则很容易会出现样品泄露、丢失、理化性质发生转变等相应的问题。在样品保存运输环节,一方面,需要做好信息整合和登记,明确样品的采样时间、地点、方法、工作人员姓名、样品保存周期以及样品编号。另外一方面,需要明确样品运输环节应注意的问题,除了保障样品容器的密封性以外,更要充分考量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样品是否需要避光保存、运输的最佳时间、是否需要冷藏保存等,避免样品保管、运输工作落实不到位进而导致样品理发性质发生转变,影响结果准确性。再次,需要加强样品测试质量控制,结合样品检验方向,明确样品实验方法、标准以及流程,同时,确定如何有效取舍测试结果、如何判断测试结果是否为异常值、如何有效计算误差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做好数据登记、任务分配、责任分配,结合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样品检测需求以及样品检测方向做好实验室操作规范[2]。最后,需要做好样品数据结果的审核和分析,及时发现样品测试结果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反复审核的方式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此为中心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要素质量控制,保障质量控制效能。

2.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在实验室检测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类别相对较多,比如COD测定仪、BOD测定仪、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烟气分析仪等,且大多数仪器的精密程度相对较高,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导致仪器设备受到较大磨损,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同时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仪器设备管理也成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出优化。

首先,想要发挥仪器设备的优势,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效率,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确保仪器设备应用的合理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从实验室检测内容、检测方向、检测需求以及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向、应用特性等多个角度出发,正确选择仪器设备。其次,需要有效规避在实验室检测过程当中仪器设备操作不当所诱发的质量问题,因此应明确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参数、应用方向、操作规范,结合检测需求,在操作之前做好仪器设备的检验核查工作,保障仪器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3]。最后,仪器设备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以及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磨损,进而导致了仪器设备运行不精准。因此需要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根据设施设备的使用频率、磨损程度以及对检测结果影响程度确定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规划,同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数据记录,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2.3 加强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始终是控制工作的落脚点,工作人员的素养、能力、态度、观念和意识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工作落实的最终效果,实验室质量检验工作在落实的过程当中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是相对较高的,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效果确保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人员管理十分必要。

首先,优化组织结构,根据不同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擅长领域做好组织调节,明确不同检测人员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重点,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专业化落实[4]。其次,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明确培训周期。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环境检测方面的研究都是在不断深化,市场上流通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通过周期性、理论性、系统性培训的工作,让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得到扩充、丰富和完善,能够利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先进设备来有效解决实验室操作问题,提高环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必须确定人才培训机制,并且明确培训周期,推动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5]。最后,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工作不仅需要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明确设施设备的操作方式、注意事项,更需要通过培训最新内容,提升从业人员的观念意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到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与影响,让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创新技术方法,革新工作理念,保障实验室工作规范落实。

2.4 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

为保障实验室分析检验工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作用。

首先,需要完善责任机制,除了明确质量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向和工作标准以外,更需要让实验室操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因此需要建立责任机制,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与职责等,为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遵循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责任机制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保证责任范畴清晰明确,将责任对标到岗位对标到个人[6]。其次,需要加强考核机制建设,考核机制可以配合奖惩机制形成机制联动,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相关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方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相较于外力约束,建设和完善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可以从被动约束、刚性约束变为主动的自我规范,从而更好的保障实验室工作落实。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只有加强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将检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到最低,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更加准确、可靠、全面的数据支持。我们需要从全过程出发做好实验室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此基础上,抓好实验室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三个要点,保障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切实把质量保证融入到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还需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准确性环境监测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