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2023-10-29戴竹凤

山西农经 2023年17期
关键词:长泰现代农业人才

□戴竹凤

(漳州市长泰区统计局,福建 漳州 363900)

长泰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接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近郊地区,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多地少的地理环境,导致长泰区农业生产以粗放式种植为主。随着省、市水流域整治工程的实施,限制了长泰区发展养殖业,农业生产被严重制约。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是困扰长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是长泰区农业改革的必然出路[1]。

1 长泰区农业生产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长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2022 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4 亿元,同比增长5.0%,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

1.1 粮食生产平稳增长,自给能力明显提升

随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长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连续几年制订鼓励农民的种粮政策,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稳步增长。2022 年长泰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6 040 hm2,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 020 hm2,比2018 年分别增长了4.82%、3.52%。

1.2 政策引导助推农业发展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长泰区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传统水果高接换种技术,对新种植面积进行补助等,农业产值占比稳步提升。

1.3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长泰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出亲子游、运动康养游、露营游、诗意乡村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开展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拍摄宣传短片投放到各大媒体平台等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方式提高旅游知名度。

2016 年以来,山重、后坊、珪后、湖珠等13 个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岩溪镇获评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1.4 畜禽存栏量继续压缩

2015 年以来,水流域整治活动造成长泰区家禽饲养量连续下降。长泰区加快推进禽类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进度,随着福建省目前单场标准化养殖数量最大的蛋鸡养殖场——福建鸿森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的建成,以及明德蛋鸡养殖有限公司、漳州市素一农牧有限公司等规模养殖场新建蛋鸡舍,家禽总体养殖量保持增长,但在严格整治下,活鸭的养殖规模仍然被进一步压缩。

2 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瓶颈

2.1 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

当前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起落已成为新常态。现在农村大多是老人、妇女在耕种,出现“70 后”不愿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提种地的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不断降低,导致部分土地被弃耕。

2.2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长泰区现有耕地中高标准农田约1 333 hm2,不到总耕地面积的1/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水、电、路等设施建设中,智慧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业生产以粗放式种植为主,处于生产的上游环节,精深加工的企业少之又少。例如坂里乡大面积发展韭菜产业,韭菜销量占据厦漳泉三市总销量的半壁江山,但辖区内没有果蔬冷藏库、深加工企业,一旦遇到丰产期,极易出现产品滞销,农民利益遭受损失。

2.3 农村产业规模经营发展缓慢

长泰区农村产业规模发展经营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部分农民恋土情结严重,把土地当作是今后的生活保障。有些农户担心土地长期流转出去,租期过长,租金贬值。个别农民看到周围土地被流转出去,有意抬高租金,存在“插花地”现象。

二是长泰区缺乏专业或第三方土地流转平台,多数土地流转由项目业主逐户上门流转或是二次转包,大多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不高。

三是农业设施用地报批困难,农业设施用地涉及使用一般林地的报批。据了解,农业设施用地林地指标非常有限,报批难度较大。农业设施用地无法作为抵押,林地报批费用为37.5 万~45 万元/hm2,非常昂贵,对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发展存在一定制约。

四是生产融资存在一定困难,银行贷款需要产权证等作为抵押,如畜牧业建设用房属于设施用地,没有产权证,银行无法抵押贷款。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农业担保公司也需要农业企业房屋作为抵押物,贷款利率上浮1%,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2.4 乡村旅游业产品开发同质化,交通设施不完善

一是旅游产品面临结构性短缺,低端、同质化产品过剩,优质、独特性产品供给不足。产品雷同,如赏花、采摘、爬山等项目随处可见,给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虽然辖区内旺亭村的小黄山、十里蓝山的花海项目开发较早,但项目的可复制性强,围炉煮茶项目在各地的旅游景点中,相似产品迅速发展,因为特色不够突出或者游玩项目雷同,顾客黏性不强。

二是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能力弱。城际交通运输能力不强,城际公交班次少,辖区内既没有动车站,也未规划地铁站,不论是从厦门还是从漳州来,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在路程上。对于散客来说,交通不便,出行意愿受影响。同时,许多景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且道路都是乡村道路,游客一多就容易堵车,旅游体验不佳。

2.5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农业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然而,长泰区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长泰区现代农业主体以小农场和农民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这些条件在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期还不够成熟。

2.6 缺乏掌握现代农业知识的人才

在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高层次人才。缺乏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现代农业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但长泰区农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长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不够优越,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现有农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是老年人口,缺乏年轻、高素质人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等,以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农业领域的发展中来,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3 长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3.1 加强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流转

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授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强化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形成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依法取得的农村用地,实现供需对接,加快土地流转,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现代农业集约型、规模化发展[2]。

3.2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是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种优化。

三是实施科技扶贫。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鼓励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户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加大农业科研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开发新的农业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是实行优惠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业竞争力。

六是发展农业合作社。发展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的方式,实现农产品品种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 扶持农业龙头,促进农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培育一批有带动力的农业企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的能力[3]。

优化长泰区农业产业结构,应加大示范园区创建力度,合理布局、融合互动,形成集中连片、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产业带。

抓好岩溪、陈巷、坂里等3 个“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和实力较强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进驻园区,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合理分配设施农业用地用林指标。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广泛吸纳各种项目资金,鼓励各方资金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利用金融支持试点现代农业、畜牧业项目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着力破解农业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缺少抵押的问题,解决养殖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4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需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增强城际交通运输能力。只有交通便利,乡村旅游才能有口皆碑、游客才能络绎不绝。同时强化“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纵深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互通有无,互相促进[4]。

重点开发“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购物”等,比如,可以学习厦门古龙酱文化园的模式,把枋洋豆签、坂里红酒、大树碱面等具有长泰特色的产品包装成旅游项目。实现多个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

3.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为了解决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投入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农业领域。

二是建立合作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合作研究和科技转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发展农业领域。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来到长泰区发展,提供相关的优惠待遇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人才来到长泰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四是培养本地人才。建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本地农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5]。

五是实行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参与农业发展,提高薪酬待遇,完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励人才投身到农业发展中来。

六是推进人才流动。通过人才流动的方式,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和资源共享,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为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 结束语

长泰区位于闽南地区的中心接合部,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限制。长期以来,长泰区农业以粗放式种植为主,精细化、现代化种植能力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施科技扶贫、加强农业科研、实行优惠政策、发展农业合作社等措施。在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农业领域的发展中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和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推动长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长泰现代农业人才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人才云
逐梦中国的世界级药企一一江苏长泰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蒋志君博士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安徽长泰科技有限公司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