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28雍政李施睿吕慧李青函严娜王威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吸烟者入学烟草

雍政, 李施睿, 吕慧, 李青函, 严娜, 王威

烟草流行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每年约有800万人因烟草使用而直接或间接死亡[1]。烟草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其强烈的致成瘾性在第一次吸烟后便会显现[2],极易导致尝试吸烟者终生吸烟[3]。因此,在烟草控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尚未吸烟者尝试吸烟[4]。大量研究表明,尝试吸烟行为大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5-7],因而预防青少年尝试吸烟是控烟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大多年满18岁,能够自由支配开销,在烟草的获取和使用上极为方便。同时,其所在的年龄段是尼古丁依赖可能性急剧增长的阶段[8],这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吸烟行为风险。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烟草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5月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内各随机选取2个市,再在各市内随机选取1所高校,然后在每所高校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个班级,被选取到班级的学生自愿填写匿名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041份。本研究选取大学入学前未尝试过吸烟而入学后尝试过吸烟的155名大学生作为尝试吸烟组,再以年级为匹配变量,以1∶2匹配了此次调查中报告从未尝试吸烟的310名大学生作为从不吸烟组。本研究获得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批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情况调查方法的标准化建议,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青少年烟草调查(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GYTS)设计调查问卷。本研究调查内容包括:①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所在高校等;②尝试吸烟状况,包括是否尝试过吸烟(尝试吸烟指吸食过卷烟,即使只有一两口)[9]、尝试吸烟的时间;③其余研究因素,包括月生活费、既往身体状况、是否能从校园超市获取烟草、父母吸烟情况、家乡及高校所在地人均GDP情况(单位为10万元)等。GDP数据来源于各市统计局、统计公报公布的2020年资料。

1.3 倾向性评分匹配

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来匹配尝试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将大学入学前从未尝试吸烟者按入学后是否尝试吸烟分组,再按1∶2的比例以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及以上年级)为匹配变量进行个体匹配,卡钳值设为0。PSM通过基于R的PS Mat-ching 3.0.4 SPSS宏程序来实现[1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和SAS 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来描述,构成比差异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尝试吸烟行为的单因素分析采用Mantel-Haenzel卡方检验[11],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筛选采用向后LR偏似然估计法。本研究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尝试吸烟情况

调查显示,在1 041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461人(44.3%)报告尝试过吸烟,其中306人(66.4%)报告在大学入学前尝试过吸烟;155人(33.6%)报告在大学入学前未尝试过吸烟而入学后尝试过吸烟。江苏省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44.3%(461/1 041),大学前从不吸烟者的大学阶段尝试吸烟发生率为21.1%(155/735)。

2.2 尝试吸烟组与从不吸烟组的基本情况

尝试吸烟组共155人,其中男性95人(61.3%),女性60人(38.7%);来自城市126人(81.3%),来自农村29人(18.7%);独生子女104人(67.1%),非独生子女51人(32.9%)。从不吸烟组共310人,其中男性100人(32.3%),女性210人(67.7%);来自城市201人(64.8%),来自农村109人(35.2%);独生子女174人(56.1%),非独生子女136人(43.9%)。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尝试吸烟组与从不吸烟组的性别、户籍所在地、独生子女情况、上学情况、月生活费情况和烟草获取情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既往身体情况和父母吸烟情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尝试吸烟组与从不吸烟组大学生入学时基本情况 单位:例(构成比/%)

2.3 尝试吸烟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Mantel-Haen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为男(OR=3.368,95%CI:2.221~5.109)、来自城市(OR=2.244,95%CI:1.456~3.459)、是独生子女(OR=1.548,95%CI:1.058~2.265)、跨省上学(OR=2.234,95%CI:1.504~3.318)、月生活费≥2 000元(OR=1.690,95%CI:1.088~2.626)、能从校园超市获取烟草(OR=8.143,95%CI:4.540~14.605)对尝试吸烟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作用;身体欠佳和父母有人吸烟对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见表2。

2.4 尝试吸烟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以尝试吸烟行为为因变量(未尝试吸烟=0,尝试吸烟=1),单因素分析中的变量、家乡人均GDP以及高校所在地人均GDP作为自变量,采用向后LR偏似然估计法构建多因素条件Logistic模型,最终共有6个自变量被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为男(OR=3.655,95%CI:2.188~6.105)、跨省上学(OR=2.020,95%CI:1.135~3.597)、月生活费≥2 000元(OR=2.030,95%CI:1.108~3.719)、能从校园超市获取烟草(OR=8.193,95%CI:3.895~17.236)、高校所在地人均GDP(OR=2.674,95%CI:1.483~4.823)是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家乡人均GDP(OR=0.402,95%CI:0.222~0.730)是尝试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尝试吸烟行为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44.3%,高于上海市(15.72%)[12]、浙江省(33.47%)[13]等地,低于河南省(44.55%)[14]、贵州省(50.83%)[15]等地。大学生尝试吸烟的流行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受各地经济、文化等多因素影响。此外,本研究发现,大学入学前从不吸烟的人群中有21.1%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尝试吸烟,这表明即使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对烟草的危害有着充分的认识,也仍然暴露于尝试吸烟的各种危险因素之中,大学生控烟工作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本研究发现,性别为男是江苏省大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与戴丽帆等[15]、肖燕妮等[16]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报道,“男子气概”是男性吸烟的重要影响因素[17],因而存在大量烟草广告都极力强调吸烟能够增强男子气概,这使男性面临着极大的吸烟风险。本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在家乡本地上学的学生,去外地上学的学生尝试吸烟风险更高,这与越南Nguyen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国内同样也有研究报道,流动青少年不良生活行为(如吸烟、酗酒等)的风险更高[19]。这很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心理上相对不成熟,在外地难以适应当地文化和人际交往,进而出现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下降,故寻求吸烟等刺激性行为所致[20]。

以往的研究表明,吸烟与经济社会地位有关,低收入人群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原因更容易尝试吸烟[21-22]。然而,在本研究中月生活费越高的学生,越有可能尝试吸烟。由于尝试吸烟一般不需要考虑吸烟经济成本的问题,所以其原因可能在于月生活费高的学生家庭条件优渥,更希望追求生活中的享受型活动,而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一直以来,校园及校园周边存在售烟点都是控烟工作的难点。郭欣等23]对学校周边售烟点的调查结果显示,35.6%的中小学校周边存在售烟点。而本研究中,60.0%的从未吸烟者报告能从校园超市获取烟草,尝试吸烟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2.3%。大学生可以比中小学生更为便利地获得烟草,这使得大学生暴露于巨大的吸烟风险中。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不能从校园超市获取烟草的大学生,能从校园超市获取烟草的大学生尝试吸烟的可能性是前者的8.193倍,可见校园超市售烟影响之大必须予以合理监管。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家乡人均GDP和高校所在地人均GDP对尝试吸烟行为的作用方向并不一致。分析结果显示,家乡人均GDP每增长10万元,尝试吸烟的可能性会下降59.8%,而高校所在地人均GDP每增长10万元,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就升至原来的2.674倍。有研究报道,地区人均GDP越高,居民吸烟率越低[24],因为经济情况决定控烟政策能否有效落实[25],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意识更好,更不容易去尝试吸烟。事实上,吸烟问题严重的国家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这进一步印证了人均GDP对尝试吸烟行为的保护作用。然而,本研究中,高校所在地人均GDP越高,大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就越大,可能的机制是高校所在地人均GDP不同于家乡人均GDP可以通过有效的控烟政策来作用个体,而更可能是通过不良的社交文化、更便利的购烟渠道等中介对个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导致个体尝试吸烟行为的风险增高。这可能涉及移民研究中的“健康损耗效应”[26-27],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以明确其机制。

本研究的局限性:一是本研究数据分析中虽然使用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但资料来源于横断面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二是本研究调查的烟草获取情况仅能反映个体的烟草获取途径,而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烟草营销情况,在对这一方面问题深入研究时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烟草控制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男性、外地学生等高危人群,同时加强对校园及校园周边售烟点的合理监管,避免大学生陷入轻易就可以获取和使用烟草的危险之中。此外,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其及早意识到吸烟的巨大危害,避免其将吸烟当作一种享乐方式而尝试吸烟。

猜你喜欢

吸烟者入学烟草
烟草具有辐射性?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入学面试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入学第一天
No Smoking请勿吸烟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