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读

2023-10-28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融券余额经济

2023年10月16日,北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正在录制节目的外国记者。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3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专家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表示,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沉着应对。要更加注重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举措的组合性、协同性、精准性,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社报道称,大家认为,下半年以来,我国加强逆周期调节,出台实施了一批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企业生产经营改善,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从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优势等各方面综合考量,我国发展前景长期看好。大家还就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在认真听取专家企业家发言后,李强指出,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从经济形势新变化看,三季度以来,我国实际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从经济发展大趋势看,我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各方面发展優势没有变而且在持续提升,新动能在加快成长壮大。“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沉着应对。”李强说。李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保持定力、稳中求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都要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同时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李强指出,要更加注重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举措的组合性、协同性、精准性,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找准发力方向,谋划载体抓手,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李强指出,我国的投资机会之多、市场空间之大,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广大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经济学家的使命是经世济民,希望专家学者多研究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多提建设性意见。

10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其中,CPI环比上涨,同比持平。9月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CPI环比继续上涨,但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同比由涨转平。从环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主要是上年同期食品对比价格走高,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据测算,在9月份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2个百分点;2023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P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降幅收窄。9月份,受工业品需求逐步恢复、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降幅收窄。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从同比看,PPI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据测算,在9月份2.5%的PPI同比降幅中,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3个百分点;2023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上月为-2.7个百分点。

9月PMI重回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PMI指数已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自4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我国宏观经济恢复企稳,制造业走势整体平稳,但企业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需求收缩等压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未来恢复经济主要方向。9月份制造业PMI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至50.2%,为连续四个月回升且为4月份以来首次位于荣枯分界线上方,重回扩张区间,反弹幅度超市场预期。生产和新出口订单是拉动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动力,9月新出口订单PMI和国内订单PMI分别为47.8%和50.98%,环比分别回升1.10和0.16个百分点,尽管新出口订单景气度仍在临界值以下,但反弹幅度比较显著。近期,央行降息降准、专项债发行提速、房地产行业系列支持政策及其他促消费稳投资措施陆续出台,带动制造业供需两端持续回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改善。此前该指数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环比基数低,也是推动9月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的一个原因。9月份生产和需求指数双双走强,但生产明显强于需求。9月制造业PMI分项来看,生产大幅上升0.8个百分点至52.7%,新订单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5%,生产端修复较需求端更为强劲。9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5%,与上月基本持平,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预期总体保持乐观,业务总量增长较快。生产向好是9月PMI跃至荣枯线上的主要贡献项。9月新出口订单创2023年4月以来新高,考虑到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以及2022年同期基数基本持平,预计9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较8月会有小幅好转,但是依旧位于负值区间,国内需求的改善力度相对有限。近期,监管层实施了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经济增长动能有企稳回升迹象,制造业或将延续修复态势。国内需求处于修复阶段,宏观政策累积效应逐步释放,工业制造业经营继续好转,有望带动企业逐步补库存、扩张投资和生产。但在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原材料成本高、资金紧张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制造业发展复苏仍会遇到一些困难。未来需着力推动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对融券及战略投资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融券端,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50%上调至80%,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发挥制度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同时督促证券公司建立健全融券券源分配机制、穿透核查机制和准入机制,加强融券交易行为管理。出借端,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可以对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予以调整,为突出上市公司高管专注主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同时,证监会将加大对各种不当套利行为的监管,扎紧扎牢制度篱笆,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对各种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重处罚。证监会将持续强化融券业务监管,及时总结评估融券机制运行效果,并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节,更好地发挥融券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优化融券交易及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相关安排的通知》,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融券交易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相关安排,加强融券逆周期调节功能发挥,维护证券市场交易秩序。《通知》指出,证券公司应当按照穿透原则核查投资者情况,并对投资者融券行为加强管理。应对投资者的相关交易行为进行前端核查,严禁参与违规或为违规提供便利,发现投资者交易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不得为其办理融券或者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

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2.5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下降19.3%;委托贷款余额为1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信托贷款余额为3.81万亿元,同比下降1.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1万亿元,同比下降0.3%;企业债券余额为31.39万亿元,同比下降0.3%;政府债券余额为66.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9.4%。从结构看,9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5%,同比高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同比低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同比低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8%,同比低0.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4%,同比低0.8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8%,同比高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持平。同时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9.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8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4.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4623亿元。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9.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人民币贷款余额23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4个百分点。

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预期加强下,新兴市场继续承压。在债券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1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权美元债券接近违约水平,即这些国家发行的主权美元债的交易价格较美国国债溢价达到1000个基点。道富环球投资管理的新兴市场债务主管泰勒(Jennifer Taylor)称:“在长期利率更高的环境下,脆弱的债券发行人将不可避免地难以进入一级市场,投资者也被迫重新评估这些经济体的债务负担。”长期高息预期导致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汇率走弱进一步加剧了这些经济体的偿债压力。屋漏偏逢连夜雨。最新的巴以冲突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风险偏好。受此影响,不仅是上述那些高負债、面临违约风险的新兴经济体,新兴市场债券的平均风险溢价也已升至828个基点。高负债新兴经济体的再融资利率眼下也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使得过去“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也很难继续奏效。尤其是对于主权评级为垃圾级的国家而言,其平均再融资利率已接近12%,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一边是新债发行疲软,另一边是投资者赎回上升。美国银行援引EPFR Global的数据称,新兴市场债券基金2023年的赎回额已接近230亿美元。在外汇方面,长期高息预期还令新兴市场货币难获喘息之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由于实际利率已接近历史高位,许多新兴市场似乎触及了紧缩周期的峰值。如果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决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那么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2023年可能面临风险。为此,一些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采用一些非常规方式,即通过债券市场进行干预,来保护本国货币。

猜你喜欢

融券余额经济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余额不足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融资融券五日统计(9月12日~9月19日)
融资融券一周统计
融资融券一周统计
一周融资融券情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