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3-10-28张斌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科研研修课程标准

学习共同体是在共同愿景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团队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关注点,围绕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团队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最终以促进团队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1]。

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一是新在组织上更加开放,体育教师依据自身需求自主申报,能够充分激发体育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新在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根据团队成员的需求,专门制订研修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三是新在学习方式多样化,有菜单式研修、主题式研修、课题式研修等研修方式,以讲座、分享会、交流会、实操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激发教师学习兴趣,提升团队研训的实效性。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愿景形成

(一)团队:共同愿景形成的基石

由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和丽水市教学名师牵头组建了“月悦享”学习共同体。“月悦享”即每个月团队成员开展1~2次的专题分享活动,并以共建、共融、共享、共赢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团队文化。共建,学习共同体由区域名师牵头组成,团队成员通过名师工作室推荐或自主报名,择优入选,由不同单位、地区的教师组成。第一批“月悦享”学习共同体成员由7名教师组成,他们来自6所学校,有乡镇也有城区,由丽水市体育教研员胡伟老师担任团队顾问。共融,学习共同体的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彼此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学会接纳和帮助,真正融为一个整体。共享:在学习团队中,每一名教师都是学习者、分享者,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最大化利用资源。共赢:在学习共同体中,大家不仅能够相互促进,还能优势互补,每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共同成长的局面。主动性、自发性、反思性,是学习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动力,这使得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在学习共同体中,每名教师都是有价值的“资源”,都是自我成长和他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制度:共同愿景形成的保障

制度是学习共同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学习共同体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团队教师的行为规范,提升团队教师的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月悦享”学习共同体制订了“‘月悦享’学习共同体实施方案”(表1),主要包括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和形式等。其中,以提高体育教师理论水平、自主学习能力、教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以教师素养和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以专家讲座、成员分享、技能展示等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制订《学习共同体成员考勤制度》《学习共同体成员考核方案》等,真正做到让团队教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合作:共同愿景形成的纽带

学习共同体有明确的分工职责,根据不同职责分为4个小组,分别是:活动策划组,负责每一次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及专家的邀请;报道撰写组,负责每一次活动的摄影摄像和报道文稿的撰写;财务管理组,负责每一次活动的开支;后勤保障组,负责每一次活动场地的布置等。

二、创设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专项提升

为了让学习更加有效、深入,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共同体确定了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活动,真正帮助教师提升专项能力。如,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标的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的研课、观课、议课、优课等;以提高运动技能为目标的各种运动项目练习指导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的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为目标的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多媒体制作等。通过调查了解,团队成员的主要需求是提升教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由此教研组确定了以“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为主题开展4期学习,每期活动的时间为每个月1号晚上18:00-20:30。第一期以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要求为内容;第二期以选题、资料收集为内容;第三期以论文框架搭建、正文撰写为内容;第四期以现场论文指导、修改为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真正让教师在专题学习中提升能力。

(二)以成长为导向,实现个性发展

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多名体育教师组成,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成长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所有教师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1.“双导师”制,促进教师专项提升

所谓“双导师”制就是指给一名教师配备两名导师,一个是教学导师,以本地市教学名师为主,主要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主;另一个则是科研导师,以省、市级优秀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或具有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为主,主要以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为主。在学习团队中,来自莲都区大洋路教育集团城西校区的姜乐美是丽水市教学名师,擅长教学,是团队成员的教学导师;来自丽水市实验学校的张斌擅长教科研,主持执笔省市课题15项,省级获奖3项,具有较强的教科研水平,是团队的科研导师。导师通过传、帮、带、扶,让教师学方法、练本领、修师德,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任务驱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以任务清单为载体,以“学习存折”为记录,以“学习奖章”为评价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团队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奖章”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奖章。“任务驱动”是根据成员的需求制订“个性化学习任务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完成对应的任务,每人一本“学习存折”,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笔记等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统计,根据达成情况颁发奖章。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真正让每一名教师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自主成长。

三、创新研修共同体,促进团队研训发展

根據教师的不同需求,创设了菜单式研修、主题式研修、课题式研修等研修方式,以讲座、分享会、交流会、实操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激发教师学习兴趣,提升团队研训的实效性。

(一)菜单式研修

学习共同体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菜单式”研修顶层设计,对教师因需施训,供教师按需选择,系统地、针对性地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每个学期初对每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你觉得学习共同体如何开展活动?你认为多长时间开展一次活动?你最想提升哪方面的能力等。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团队教师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菜单式”研修清单供大家学习。这样的“菜单”,提供了营养丰富的“佳肴”,充分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菜单式”研修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是人人都要参与学习的,选修是每名成员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其中必修包括理论知识、教科研、教学;理论知识主要以《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主;教科研主要以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指导为主;教学主要以说课、模拟上课、课堂教学为主;选修包括阅读、技能等;阅读包括阅读教育类书籍、体育类书籍等;技能包括队列队形、运动技能、微课制作等。

(二)主题式研修

在某一阶段,围绕教师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研修活动。在确定主题时,对每名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分解为阶段研修主题。有了主题,才能制订明确的研修目标、形式、评价等,使研修更有针对性。团队共确定了3个学习主题:《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论学习主题;《课堂教学四个转型》课堂教学学习主题;《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科研学习主题。以理论学习板块为例(表2),每一次学习活动时长为2~3h,期中安排1.5h左右为理论学习,以《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主题,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和组内学习分享、讨论的形式开展。团队成员先自行研读《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认真做好笔记。对于分享者要求不仅要认真研读内容,还要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并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最后制作PPT,进行分享。分享完后,每名教师发表5~8min的个人见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习深度发生,促进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课题式研修

以体育与健康相关课题为载体,聚焦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专题研修活动。学习团队教师均需参与课题研究,积极申报省、市、区课题,截止目前共有5项课题在省市区结题并获奖,其中,张斌主持、姜乐美参与的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获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三等奖。吕惠霞主持的课题《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中“1+X”精准评价模式实践研究》和王垭厶主持的课题《“融合精粹,舞奕生生”金龙翻舞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均获得2023年莲都区课题成果一等奖。在每一次活动中,都会安排20~30min左右的时间就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共商解决对策。如,在课题《家庭体育作业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中,教研组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也可以分享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供大家学习借鉴。通过这样的研修方式,让团队成员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大胆创新与实践。课题式研修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 大对外影响,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研修的亮点在于教师研修的问题是基于真实情境,研修的结果是指向课题成果。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间彼此包容、理解和分享,营造了一种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的和谐氛围。学习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它能够使团队教师始终保持一份热爱学习的态度。学习共同体成立一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课题获奖5项,论文发表或获奖9篇,各级各类荣誉10项,开设讲座、公开课20余次,各类技能获奖15次,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孟湘蓮.打造学科共同体: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9):57-60.

猜你喜欢

教科研研修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