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篮球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3-10-28李雪梅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练运球课程标准

李雪梅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关注融合、强调运用”“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等理念。《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下的篮球课准备活动不仅是生理热身、心理准备和技术衔接三者的有效融合,还应根据学习目标和课堂整体设计需要,融入丰富多彩的情境和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篮球技能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

一、精准设计内容与组织形式,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一)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趣味主题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教师根据篮球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选择能改善学生品质的点,创设主题游戏。起到延展全课情境,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调整学练积极性,促进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的目的。如:合作、通关、打卡探寻、挑战、比赛等情境的各种游戏。

(1)冲过封锁线

主教材内容:运球过人主题。

游戏采用时机:复习课(直线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转身等)。

游戏目的:激发兴趣,复习运球过人技术。

游戏方法:在篮球场上设置3个封锁区(黄色)、4个安全区(白色),每个封锁区分别有2名防守队员。其他学生则从底线安全区开始,运用各种运球技术通过封锁区域,比比谁最先到达安全区。防守队员只能在黄色封锁区滑步防守(图1)。

(2)翻名牌

主教材内容:基本技术主题。

游戏采用时机:复习课 。

游戏目的:热身同时进行基本技术的复习。

游戏方法:在篮球场边线上每间隔3m摆放1个标志桶,每个标志桶下有1张写有篮球技术动作和练习次数的“名牌”。游戏开始后,学生自选标志桶翻开“名牌”,按要求完成动作任务,随后复原标志桶赶往下一个标志桶。规定时间内比谁完成的“名牌”任务最多。

(3)运“瓜”

主教材内容:传接球主题。

游戏采用时机:新授课。

游戏目的:感受篮球比赛中传接球技术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游戏方法:游戏双方(或三方)均由1名接球员和若干名运送员组成。在规定时间内,球权方运送员可采用持球跑或传接球的方式将球护送至本方接球员手中,每成功1球得2分。对方运送员则要阻拦或抢断,如果获得球权则反守为攻。以最后积分判定胜负(图2)。

2.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组合练习

在音乐伴奏下,根据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和主教材教学需要创编动作组合,将热身与专项准备活动融合的创新表现形式,能够唤醒身体机能,活动、伸展各关节、韧带和肌肉,并对接下来的新授知识产生正迁移(表1)。

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组合练习适用于篮球基本技术大单元中后段的准备活动,其内容可根据教学进度和主教材需要逐步增加。建议在成套学练初期,采用教师领做并口令指挥的方式;中期采用学生领做并师生互动口令指挥的方式;后期由优生领做并随音乐节奏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适时指导。

3.花样走跑情境

取走跑之形,采情境之意,丰场地变化之法,笔者在此以运球主题准备活动为例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和场地变化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模仿与展示”情境:选择多种动物走跑或篮球基本移动步伐,让学生在愉悦开放的模仿、展示学练氛围中展现个性;生活情境“郊游”:巧用场地器材设置独木桥、矮墙、沟壑等郊外场景,合理选择运球、抛接球、地滚球等技术通过障碍,紧扣通过障碍能力的培养主题;生活情境“问诊”;巧用场地器材设置医院各个科室,学生在不同科室完成不同的运球过人技术,以帮助学生加强运球过人技术的练习:比赛情境:根据比赛目标,通过小组或个人完成篮球专项准备活动,检验学生专项准备活动知识、技术的掌握情况,明确指向篮球运动能力提升。

场地变化设计:校园自然地形打卡(或寻宝),通过变换练习场地和行进路线,采取小组、自由组队或个人的形式,在走跑交替中完成运球校园定位打卡;趣味队形或图案走跑,通过持球错肩行进击掌问好、运球并队走呼班级励志口号、运球合队走、运球螺旋形走跑、五星或五环图形运球等丰富的走跑队形和图案,增加走跑热身的趣味性和团队协作的挑战性,练习中将队形练习与运球技术相融合,并将令行禁止、统一行动要求和集体荣誉感培养融于其中。

篮球课准备活动通过教学情境和场地变化的创意设计,达到热身、激趣、育人之效。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设计模仿与展示情境、“郊游”情境、“问诊”情境和比赛情境,以及练习场地的运球热身活动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将技能学练、习惯养成和品德教育融于趣味情境之中。

(二)创新多种组织形式,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达成会运动、增健康、育品德的目的,准备活动中多样的学练组织形式必不可少。

集体学练。篮球基本技术组合动作练习、模仿与展示、花样队形或图案走跑等準备活动,可采用学生领做、教师领做、集体喊口令或轮流指挥的方式进行,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口令指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小组学练。复习课准备活动,通过分组练习的形式完成,教师提前告知学练内容和要求,由小组学生自编、自选准备活动内容,自己组织练习,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检测了学生篮球准备活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互助协作精神。

互助练习。篮球作为集体项目,不管是进攻技术还是防守技术,均离不开与同伴的合作或对抗性练习。在双人或多人的练习中,既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团队协作、规则意识、勇敢顽强、积极拼搏的精神。

自主补充。在集体做完准备活动后,教师“留白”1min,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和技术薄弱点进行补充练习,保障机体以最佳状态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二、调节好时间与强度,提高准备活动的科学性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是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把控准备活动时间和强度,不仅能达到热身的目的,还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练中。

(一)准备活动时间的把控

受主教材、学生技术基础、学生学习状态、场地器材和气温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准备活动的时间也略有不同。目前,一节45min的体育课,准备活动时间大概在10~15min;一节40min的体育课,准备活动时间在8~10min。笔者认为,准备活动时间以可观察的学生身体微微出汗、学习情绪饱满为标准,一节40min的体育课如果准备活动内容设计合理、衔接紧密、强度中等,其时间可调整为6~8min。如,音乐伴奏下的篮球基本动作组合练习(3min)+运送篮球比赛游戏(4min);也可以是音乐伴奏下的篮球基本动作组合练习(3min)+冲过封锁线游戏(3~4min)。学生通过这2个内容的练习,均能出汗,并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

准备活动的时间还受季节气温的影响。冬季气温较低,学生生理惰性较强,肌肉的粘滞性大,可增加花样走跑内容,延长准备活动时间至8~10min,以充分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夏季天气炎热,学生易烦躁疲倦,准备活动则可选择低或中低强度的基本动作和柔韧性练习,活动时间也相对缩短。

(二)准备活动强度的把控

准备活动是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转变,应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由低强度向中等强度转变,心率在100~130次/min为宜,心率曲线由低到高呈逐渐上升状态,与《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min”进行了有效衔接。因教学内容、气候条件和学生水平的不同,准备活动的强度需进行动态调整。冬季气温较低,宜选择较长时间中等强度的练习提高身體温度、克服肌肉粘连,缩短进入主教材学练的时间,预防运动损伤。

精准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充分把控准备活动的时间与强度,能够有效改善篮球课准备活动现状、推进《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练运球课程标准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