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擘画唐家河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2023-10-26张正凤

绿色天府 2023年9期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大熊猫科普

○文/张正凤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开展“保护生态,绿色同行”主题宣教系列活动,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唐家河片区既要绿水青山的“颜值”,又要金山银山的“价值”,擘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共筑生态长城,文明永续发展。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山脉西麓,独特的地理条件为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成立,以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为宗旨,协同多家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公益机构开展自然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工作。目前,区内分布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4 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9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0种;国家鸟类67科373种,候鸟达到46%;大型真菌667种,占全国大型真菌总数的65%;建区45年,无猎杀大熊猫、川金丝猴等重特大案件发生;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从39只稳步上升到54只,四川羚牛数量由600多只上升到1300多只,特别是欧亚水獭在社区的出现,消失100多年的灰冠鸦雀、新物种扁颅鼠兔在唐家河的发现,充分证实了唐家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以健全机制为基础 全面提升熊猫公园管理环境

绿尾虹雉、斑羚同框

按照《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按照“点、线、面”保护发展框架,聚力推进唐家河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积极开展片区内环保督察整改、生态修复、企业特许经营管理和社区共管共建联席机制等,建立健全唐家河管理机构队伍,建成“8+4+3”部门+保护站+中心的管理模式,创新开展科研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宣教和社区共管共建共赢的保护发展模式。全力以赴推进公园内勘界定桩,理清唐家河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管辖范围,完成3处小水电整改清退工作,全面提升公园内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科普宣教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珙桐、银杏、紫荆花)、巡护步道维修和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保护站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地质灾害治理和科普步道建设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唐家河建设发展。

以联防联控为手段 齐抓共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区内防控,区外联防”管理理念,建立川甘陕三省六县联防联控机制,打破行政边界限制,创新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北部23个保护地联防联护行动,聚焦森林防火、反偷盗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重点区域监测调查等方面形成合力,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促进不同保护地建成合作、沟通、联动长效机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川甘陕三省六县联合巡护行动5 次,开展跨区域联合巡护监测10 次,参与队员49人,巡护线路12条,巡护里程1000 余公里,承办大熊猫国家公园川陕甘省际联席会议,轮流举办跨区域联防交流会2次。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做好火源管控,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和嘉陵江上游水源保护。做实做细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抓好森林防火、防汛减灾、疫源疫病、有害生物等工作,切实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维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安全,为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示范样板作出示范。

以科研信息为抓手 不断强化科研成果创新能力

健全巡护监测体系,提升信息化能力建设,强化科研监测数字化,推动巡护监测、物种分布调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重点区域监测调查等方面与数字信息化深入融合。科学划定监测样线48条,利用红外相机全天候、不间断实施网格化监测,采集有效照片和视频数据约60万条。划定大熊猫调查区域网格207个,开展大熊猫种群DNA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对大熊猫粪便和毛发DNA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大熊猫个体数量、性别、年龄和活动区域。持续监测川金丝猴猴群,监测目标猴群约110只,制作《川金丝猴保护与科普教育研究项目未来十年科研规划》《川金丝猴科普视频》。通过鸟类环志监测,环志鸟类1105只,新发现唐家河鸟类分布14种,出版《世界本来的样子:唐家河鸟兽物语》专著,科普读物20类。

羚牛

大草堂风光

以片区建设为契机 塑造国家熊猫公园宣传品牌

唐家河红军桥

依托“1中心+2 基地+2 站所”为抓手,“五馆五谷”为载体,擦亮“唐家河”金字招牌。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特色活动,上半年开展60 批次的公益自然教育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0200人次。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十四批省级科普基地,与平武县阔达藏族自治乡光明博爱小学签订科普帮扶协议。持续提升大熊猫公园唐家河建设传播影响力,全方位提升唐家河社会知名度、美誉度。

以乡村振兴为导向 创建社区共建共管共享典范

推动入口社区乡村振兴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融合发展,通过低质低效残次林改造,打造“1园1基地5谷”。持续引导社区产业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适度调整的原则,帮扶社区发展特色林果木、林下中药材、生态养殖、山地种植等绿色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争取资金项目,持续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500亩竹林日常管护。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新建10座便民桥,修复寺沟水毁道路4公里;深化“政府+社区+公园”共管共建共享机制,发展生态农家乐(民宿)143户,设立“生态管护员”“公园环卫员”公益岗位48名,让社区百姓转变角色,主动参与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依托唐家河资源禀赋,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旅游与保护融合发展,做强做靓社区协调发展唐家河模式“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建立国家公园社区发展“唐家河”典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将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文明添彩,为持续发展助力,绽放山青水美的生态之花。

猜你喜欢

富春山居图大熊猫科普
我们都爱大熊猫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