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3-10-26姜盟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泰安神经功能脑梗死

姜 玲 姜盟盟 刘 霞

(1 泰安八十八医院急诊科,山东 泰安 271000;2 泰安八十八医院外科,山东 泰安 271000;3 泰安八十八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泰安 271000)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救治需及时疏通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减轻脑梗死缺氧缺血状态,保护神经功能[1]。为确保患者取栓术后良好恢复,应展开可靠的护理服务,重视康复护理,提高护理效果。常规护理模式依据急诊规范、医嘱等展开,缺乏个体化、全面性特征,护理效果不佳[2]。集束化护理模式主张为患者展开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方案,而且考虑患者实际病情及愿景,优化护理服务,体现科学性、针对性特征[3]。集束化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可执行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泰安八十八医院进行急诊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4]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CT/MRT检查确诊;进行急诊取栓治疗;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和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既往有痴呆病史;四肢瘫痪;既往有精神病史;合并脑肿瘤、脑血管畸形;临床或随访资料不齐全。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泰安八十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分组及护理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展开分诊、评估及专科治疗,术后遵医嘱用药及管理,展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体位管理,术后6~8 h制动,加强对患者的卧床体位管理,注意肢体保护和穿刺点保护,避免因压迫、刺激导致渗血,必要时需采取约束带约束肢体;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感,术后8 h可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良肢摆放和体位更换,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②心理护理,以温和的态度、积极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采取眼神、手势、神态等方式,给予患者激励,并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展开对患者的认知干预,讲解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列举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可预防和减轻偏瘫、失语等,激发患者对病情康复的积极性。③饮食护理,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需给予充分的营养摄入,保证热量足够,但也需注意合理搭配,限制油腻、高盐、高糖等摄入,减少对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应鼓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合并进食障碍患者,可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方式,确保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④运动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趋向稳定后可适度展开活动训练,由专业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待患者意识清醒,具备自主控制能力,鼓励患者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活动由小至大,严禁过度活动,训练过程需保持稳定的心率及呼吸。术后4~6可加强运动训练强度,并增加精细化动作训练、器械训练等;术后7~8周引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衣服、吃饭、洗漱等。⑤语言护理,术后24 h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发音功能、表述功能等,可利用冰块、冰凉喉镜等刺激,增强口腔运动协调能力,循序渐进展开发音训练、辅音训练及口语表达,术后4周可展开词句、段落的阅读训练,训练应以日常活动语言、优美诗歌等,鼓励患者主动阅读和主动表达。⑥出院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定期复诊,告知其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采取微信、电话等方式,建立延续性护理,要求患者及家属做好每日监测,能够在随访时准确反馈细节。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和术后90 d评估以下量表: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总分0~100分,其中上肢0~66分,下肢0~34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③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④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记录两组术后90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再灌注损伤、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护理康复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痊愈定义为:相比较护理前,90 d时NIHSS评分降低>90%,病残0级;显效定义为:NIHSS评分降低60%~90%,病残1~3级;有效定义为:NIHSS评分降低30%~59%,病残1~3级;无效定义为:NIHSS评分降低<30%,病残>3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统计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8.82±3.65)岁;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1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2~75岁,平均(58.82±3.65)岁;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FMA上肢和下肢评分、Barthel指数、SF-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上肢和下肢评分、Barthl指数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20例(64.5%)、显效6例(19.4%)、有效4例(12.9%)无效1例(3.2%),对照组痊愈15(48.4%)、显效5例(16.1%)、有效4例(12.9%)、无效7例(22.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1例、压疮1例,对照组感染4例、压疮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再灌注损伤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突发性、进展快、致残及病死率高特征,患者脑血管堵塞,引起肢体无力、头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症状[5-6]。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恢复脑组织的正常血流与代谢,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神经功能,但术后恢复期间伴随诸多风险因素,影响康复进程,降低生活质量[7-8]。为促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需落实可靠的护理服务,关注患者的身心全方位需求,从多方面入手,采取适宜的护理策略,提高护理效果[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32.3%,提示集束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良好康复,并防范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查亚萍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集束化护理模式作为基于循证实践指南的医疗护理服务,主张依据急性脑梗死特征进行护理方案计划,设计科学规范的流程,并对小组成员进行教育培训,确保全体成员成分了解相关流程,熟悉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能够完成优化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11-12]。护理中对影响患者康复进程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估,结合医学循证依据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目标性和序贯性特征,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3]。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上肢和下肢评分、Barth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集束化护理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与冯靖雯[14]的研究结果相近。

集束化护理干预作为整合多元素的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中注意对患者的情绪安抚,理解患者因突发疾病及死亡威胁产生的绝望、恐慌、焦虑的情绪,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安抚患者不良情绪[15]。同时制作康复护理图文、视频等,在微信群、公众号等发放,促使患者可随时阅读,及时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对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术后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并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患者全身心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泰安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泰安杂记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