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干预价值

2023-10-26蒋惠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动态血压用药

蒋惠凤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102)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早期发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因环境、遗传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无彻底治愈疗法,只能通过药物控制血压[1]。在长期治疗中,高血压患者还需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规范用药,确保血压维持正常水平。若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对高血压认知不够深入,健康意识薄弱,可出现用药不规范、饮食不健康等行为[2]。故需加强患者随访护理,增强其自我效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保证高血压治疗效果。常规随访护理主要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评估,且随访间隔时间较长,无法实时动态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难以帮助患者巩固疾病相关知识[3]。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医院、社区、家庭集为一体,持续为患者提供身体保健、康复和疾病预防的护理服务,能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护理需求,实现全方位的服务,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4],可弥补常规随访护理的不足。本研究尝试将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访中,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卫生院进行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年龄≥60岁;积极参与随访;意识清楚。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合并脑梗死、心肌梗死;继发性高血压;有药物过敏史;合并恶性肿瘤;伴酮症酸中毒;中途退出研究或同时参与多项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卫生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分组和护理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发放《高血压健康管理手册》,指导患者根据手册要求规范饮食、运动、用药、血压监测。每个月电话随访1~2次,询问患者症状,记录其每个月的血压、血糖水平和体质量,每3个月上门随访1次,指导患者遵医用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评估其自我护理能力,针对性提供建议。若在随访期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或治疗不规范情况,提醒其到院完善尿常规检查、血压评测,及时发现高血压肾损害、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研究组实施连续动态随访护理:①成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小组:由医院专科医师、护士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共同成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技能的培训,查阅相关资料,共同讨论和制订“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内容,并合理分工。②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及微信群:出院时,询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制订个体化用药计划。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其家属进群,以开展随访护理,同时指导家属做好监督。③连续动态健康宣教:社区医护人员每个月开展1次社区高血压健康宣教活动,并联合医院专家开办讲座,在微信群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参加活动,为患者解答对疾病和用药的疑问。每日在微信群发送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视频,每周五20:00在微信群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对于疾病相关内容缺乏全面了解的患者,给予一对一健康指导。④连续动态心理护理:采用相关心理情绪评估量表评价患者心理健康状态,针对负性情绪,实施心理疏导。每周二在微信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询问患者心理状态、不良情绪产生原因,指导其采取正确的方法调节心理情绪。⑤连续动态运动指导:要求患者开启微信运动,指导患者每日慢跑30 min,或步行50 min,每日监测其微信运动步数。⑥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指导患者采用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记录每日自测的血压值,并拍照发至微信群里,便于医师调整用药方案。⑦个体化健康饮食干预:在微信群发送高血压饮食注意事项和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减少盐摄入量,戒烟戒酒,增加饮水量,为患者提供抗高血压饮食食谱,并拍照记录每日三餐,发至微信群。⑧连续动态用药指导:专科医师向患者详细介绍不同降压药物作用、效果、不良反应,告知随意更换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所带来的危害,并举例说明,增强其遵医用药意识。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并解释调整用药时间的原因和作用,使其意识到用药时间的重要性,坚持按时用药。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①疾病认知水平:采用医院自制的《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认知调查问卷》,问卷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1~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②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每个项目1~4分,总分10~4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③自我护理能力: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包括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运动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总分33~165分,评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6]。④血压:采用血压检测仪测定舒张压、收缩压水平。⑤健康素养:采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HELMS),主要涉及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识、信息获取能力等维度,共24项,每项计分1~5分,总分24~120分,评分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92例高血压患者,两组各46例。对照组中,年龄:60~85岁,平均(71.12±4.71)岁;性别:男26例,女20例;病程:2~15年,平均(7.24±2.56)年。研究组中,年龄:60~83岁,平均(70.48±4.88)岁;性别:男28例,女18例;病程:1~15年,平均(7.36±2.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相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高,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较低,健康素养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血压波动剧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需加强血压水平的控制,坚持服用降压药,规律锻炼,健康饮食,调节情绪,但老年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水平较低,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健康水平,形成恶性循环[8]。对此,临床主要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护理指导,定期监督其遵医嘱用药,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规随访护理受到人力、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持续提供健康指导和管理,故护理效果欠佳。

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是将院内护理延续至院外,对患者进行持续性干预,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方面提供护理服务,改善其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随访护理质量[9]。本研究将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结果显示,护理后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大于常规护理患者。侯晓莉等[10]报道,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线上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持续灌输相关知识,可以改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健康行为。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则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帮助老年患者不断学习和记忆高血压相关知识,实现系统性、持续性学习,有利于巩固对知识的记忆,避免老年患者健忘而出现错误认知,提升疾病认知水平,进而增强其健康意识和激发自我保健动机。在健康知识和信息支持下,可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效能,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规范用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11]。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干预后,其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表明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可保证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分析原因,连续动态随访护理通过结合患者机体生理状况、用药情况、心理状态、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制订全面的个体化护理方案,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并减少不良饮食、负性情绪、缺乏运动等因素对血压控制的干扰,从而促进高血压治疗效果[12]。通过增强患者健康意识和行为,提升自我护理能力,积极控制血压,对提升健康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干预后,其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护理后的健康素养评分高于常规随访护理患者。由此可见,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状态。究其原因,连续动态随访护理通过实时动态访视和管理,可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并解决其因缺乏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在随访阶段,动态监督和评估患者血压水平、健康状态,尽早识别和解决患者居家期间存在的隐患,将患者健康作为护理重心,保证护理的延续性、针对性和全面性,使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疾病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最终实现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可通过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血压控制效果,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动态血压用药
国内动态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稳住血压过好冬
动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