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及BI指数的影响

2023-10-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康复

刘 新

(长乐区第二医院,福建 长乐 350200)

据调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类疾病中占比13.6%,老龄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与身体功能衰退、骨质下降等因素相关[1]。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术后恢复期间下肢无法得到有效锻炼,静脉血流缓慢,会增加下肢肿胀、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进程[2]。因此,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护理模式只能满足基本的临床护理需求,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的效果不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干预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疾病转归[3]。当前FTS护理干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如肝脏手术、骨科、胃肠手术等。本研究就其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应用对术后并发症及BI指数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采集样本数据,84例于我科室接受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入组,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2、20例;年龄60~80(72.12±2.36)岁;Jensen-Evans骨折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分别为6、11、15、5、5例;交通事故伤14例,跌倒伤28例;骨折部位:左侧24例,右侧18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4、18例;年龄62~78(72.09±2.32)岁;Jensen-Evans骨折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分别为7、10、14、6、5例;交通事故伤16例,跌倒伤26例;骨折部位:左侧23例,右侧19例。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PFNA内固定术指征;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合并脏器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同部位骨折史。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术前进行基础健康宣导,指导患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前进行充分准备工作;术中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向患者强调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出院前指导。研究组行FTS护理干预模式:F组建TS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康复护士。确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点,寻找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BI指数的因素,整合相关文献资料,制订FTS护理干预计划及具体措施。

1.2.1 术前护理 ①护理风险评估。整体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机体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不良心理等,根据患者舌苔、症候识别患者体质,评估压疮、坠床、深静脉血栓等风险点,根据评估结果强化对应的护理措施。②情志护理。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关心,讲解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成功案例,指导患者练习气功调息法,可于每日早餐前及晚饭后进行,仰卧,身体放松,将双手放置于脐下丹田,意念集中,舌体轻抵上颚,以鼻吸气,以口呼气,持续5 min。

1.2.2 术后护理 ①疼痛护理。术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镇痛护理。评分在5分以下者实施听音乐、看书等转移注意力法或深呼吸等松弛镇痛法,评分在5分及5分以上者按阶梯给予镇痛药物干预。在干预过程中明确疼痛发生原因,如肿胀、固定错位等引起的疼痛,需及时上报处理,同时向患者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避免因负性情绪严重加重疼痛。②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协助康复师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或被动屈伸运动,保持肌肉紧张5 s,随后缓慢放松,每天3次,每次5 min。术后第2日开始,利用CPM机进行被动运动,每次0.5 h,每天2次。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足跟距床20 cm,于空中停留5 s后放下,每次30个循环,每天3次。4周后开始进行床边活动及助行器练习,每次站立5 min,每天2次。③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患者术后体位以头高足低位为主,每日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每日饮水量达2 500 mL。嘱咐家属每间隔2 h辅助患者抬臀,术后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肌肉,及时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分进行物理及药物干预。④心理干预。每间隔3 d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分结果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⑤家庭支持。指导家属督促、协助患者完成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血栓、肌肉萎缩。②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定,时间为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评分范围0~10分[4]。③髋关节功能。时间为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评估,共4个维度,分值越低,症状越严重[5]。④日常生活能力。时间为术后3、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6]。⑤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估,95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6~94分为满意,57~75分为一般满意,38~56分为不满意,19~37分为非常不满意[7]。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 术后,两组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 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

2.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术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创伤性疾病,通过PFNA内固定术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8]。但因股骨解剖结构较复杂,术后容易产生瘢痕,机体长时间制动,故易增加肌肉萎缩风险[9]。老年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功能衰退,血液速度较慢,加上手术操作及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以及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术后康复进程较慢[10]。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FTS护理干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理念,评估患者各阶段风险点,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更低(P<0.05)。这一结果与潘严[12]研究结果相类似。FTS护理干预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以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为宗旨[13]。分析原因,在FTS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主要采取头高足低位,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大量饮水,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风险。指导家属每间隔一段时间为患者抬臀可减少压疮发生风险。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肌肉萎缩发生风险。术后,两组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低(P<0.05)。术前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关心,并指导患者练习气功调息法,术后护理人员不定时采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实施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在FTS护理干预下,通过情志护理、疼痛干预等优化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进而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术后,两组BI指数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提示FTS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分析原因,FTS护理干预更加注重早期康复锻炼,术后6 h后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运动,将康复锻炼分为不同节点进行,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韩瑜红和肖华[14]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HS评分与髋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罗伊适应模式结合医护患共同决策护理模式用于ITF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周银好等[1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FTS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及针对性,有利于保证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综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实施FTS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康复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