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对乳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与上肢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3-10-26林丽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因性上肢关怀

方 舒 陈 兰 林丽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福建 福州 350108)

乳腺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患者的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病变,病变部位有肿块形成。恶性肿瘤发生浸润性生长,对周围组织器官形成压迫、阻塞,并会造成破坏,引起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严重病变,存在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风险,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会显著增加[1]。乳腺肿瘤患者需要及早接受诊治,确诊疾病发生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肿瘤组织切除,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在乳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还需要切除腋窝淋巴结。由于该手术方式的创伤性较大,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期较长。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在伤口愈合不良、淋巴回流不畅、关节挛缩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患侧上肢功能障碍[2]。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上肢功能障碍,不仅会妨碍日常功能,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癌因性疲乏,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效能感下降,往往会消极、悲观的看待自身疾病,对于病情康复缺乏信心。癌因性疲乏的形成、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均会对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3]。在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关心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期待。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的开展,则是根据乳腺肿瘤患者的个体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促进上肢功能的良好恢复[4]。该过程中,乳腺肿瘤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自觉、主动的配合各项诊疗和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5]。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9~65岁,平均(44.94±5.89)岁;病程6~26个月,平均(13.38±2.64)个月。对照组:年龄30~65岁,平均(44.38±5.38)岁;病程6~23个月,平均(14.11±2.08)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向患者说明病情,讲解乳腺肿瘤相关知识。介绍手术治疗方案,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必要性,讲解手术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并告知其手术治疗的预期疗效、风险。

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情况,强调术后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手术切口的护理,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手术切口部位受到污染、刺激和压迫,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情况,及时进行处理。询问患者的感受,评估伤口疼痛的严重程度。疼痛症状较为强烈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减轻其疼痛感。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警惕异常的体征变化。患者出现高热、疼痛加重、伤口局部渗出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起到防治术后感染的作用。在日常饮食方面,向患者说明饮食宜忌,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

1.2.2 观察组 ①制定人文关怀式护理路径:成立多学科协作的护理团队,围绕着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共同制定人文关怀式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需要具体了解乳腺肿瘤患者的身心状态、对于术后护理的需求与期待,进而明确护理工作的要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形成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于各项操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优化护理资源的配置。实施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介绍人文关怀式护理路径,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各项护理工作的目的、内容、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有着全面的了解。安排专人对护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与医师沟通,反馈患者接受护理期间的基本情况。听取医师的建议,对于护理路径进行调整。②心理护理: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对于乳腺肿瘤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恐惧,焦虑,抑郁,急躁等)进行总结,分析各种负面情绪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过对乳腺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的情况。在护患沟通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诚恳、热情的态度,以亲切、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谈。询问患者术后的饮食、睡眠情况,关心患者的感受,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面对性格开朗的患者,护理人员可直接进行提问,让患者充分表达积极的感受与想法,说出自己对于自身疾病的看法、对于术后护理的需求。面对性格内向、不愿谈及自身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主动讲解疾病知识、介绍诊疗和护理方法,有针对性、侧重点的向患者提问,引导患者诉说其真实情况。护理人员倾听患者诉说其心理感受时,应该表现出对于患者的理解,并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针对患者关心的问题,护理人员能够耐心进行解释、说明。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护患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信任,护理人员可以具体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护理需求,进而为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乳腺肿瘤患者表现出过度焦虑时,应该将患者的注意力由自身病情转移至其他方面。让患者在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中放松心情,减轻其焦虑情绪。乳腺肿瘤患者表现出恐惧情绪时,需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对于乳腺肿瘤手术治疗的预后有着具体的了解,纠正其错误认知,避免夸大病情,增加患者对于病情康复的信心。在护理人员的鼓励、引导下,让患者尽情宣泄情绪,充分表达其真实感受,诉说其内心烦恼。该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议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经常与他人沟通、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并可以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认识到自身价值,感受到生活的意义。③饮食管理:针对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合营养评估结果,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增加蛋白质的补充,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强调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对于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的作用。在选择食物时,应该尊重患者的个人口味与偏好。④康复训练: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适度进行运动锻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活动指、腕、肘等关节,做屈伸运动,并摆动上肢前臂。然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做上肢的前伸、侧伸、外展、内收、抬高伸直等动作。随着上肢活动功能的逐渐恢复,增加训练难度。通过练习上肢旋转、交叉、摆臂等动作,提高肢体的灵活性。通过抗阻力训练,增强上肢力量。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由t检验,P<0.05表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癌因性疲乏程度和上肢功能 对比护理前,护理后的CFS评分、DASH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CFS评分、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癌因性疲乏程度和上肢功能评价(分,)

表1 癌因性疲乏程度和上肢功能评价(分,)

2.2 心理状态 对比护理前,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评价(分,)

表2 心理状态评价(分,)

2.3 健康状况、睡眠质量 对比护理前,护理后的KPS评分升高(P<0.05),PSQI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健康状况、睡眠质量评价(分,)

表3 健康状况、睡眠质量评价(分,)

3 结论

乳腺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加强术后护理,提高其康复效果。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期间,容易出现癌因性疲乏,与疾病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手术创伤、负面情绪有关[6]。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往往也会增加癌因性疲乏程度[7]。癌因性疲乏程度的加重,会延缓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影响其身心健康状态,损害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导致预后不良。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应该针对癌因性疲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8]。应该根据乳腺肿瘤患者的身心状态,结合患者对于术后护理的需求,实施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基于人文关怀的理念,给予乳腺肿瘤患者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9]。根据乳腺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改善其情绪和精神状态,进而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10]。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保障营养均衡摄取,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的目的。加强康复训练,促进上肢功能的良好恢复,减少上肢功能障碍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癌因性疲乏程度的加重[11]。在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的过程中,乳腺肿瘤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体验。癌因性疲乏程度的减轻、上肢功能的良好恢复,能够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1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CFS评分、DASH评分降低(P<0.05),反映出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改善和上肢功能的恢复,接受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的观察组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经护理干预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反映出心理状态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护理干预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KPS评分升高(P<0.05),反映出健康状况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护理干预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PSQI评分降低(P<0.05),反映出睡眠质量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相比于常规护理,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的实施,可以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乳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期间,人文关怀式路径护理的开展,具有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减轻上肢功能障碍的作用,对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因性上肢关怀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