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023-10-26陆宗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降钙素细菌性感染性

陆宗鑫

(晋江东石中心卫生院,福建 泉州 362271)

目前,我国细菌性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体征不典型,病情发展迅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常规体格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在这类疾病诊断中误诊和漏诊情况较为普遍。以往临床上通常将白细胞数作为评价细菌感染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不高。目前以细菌培养为金标准,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可能会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因此,筛选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的新型感染性标志物,对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后期的抗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分别挑选院内4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及40例非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进行对比,明确血清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院内40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9例(47.50%),女21例(52.50%);年龄28~65岁,平均(46.76±18.76)岁。研究组男18例(45.00%),女22例(55.00%);年龄29~66岁,平均(47.33±18.33)岁;其中上呼吸道患者18例、菌血症患者15例、泌尿系感染患者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选两组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②研究组人员均经微生物培养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患者。③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于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患者。②危重症患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诊断。嘱咐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采集,所得血液样本接受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 500 r/min,离心处理时间为10 min。离心处理后所得的血清接受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工作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 X3及配套试剂盒完成,检测方法为比浊法。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标准:C-反应蛋白水平值>5.0 mg/L。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工作使用ReLIASSJ-2免疫分析仪检测及配套试剂盒完成,检测方法为实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标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值≥0.25 ng/mL。

1.2.2 微生物培养 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微生物学标本,立即送检进行培养,主要包括脑脊液培养、血液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咽拭子培养、痰培养及尿液培养等,所用仪器为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Pbocnix 100,血液培养出现阳性表现,或细菌检测于局部感染部位出现致病菌,可确诊为细菌性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指标数据,统计两组阳性率[2-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版本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指标 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指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

2.2 对比阳性率 研究组阳性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是由于多种病菌侵入体内,从而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为细菌感染性疾病[4]。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2种主要类型。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腥红热、败血症、布鲁菌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感染性腹泻等是常见的传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关节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脓胸、急慢性阑尾炎等属于非传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的类型有很多,按照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划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和潜伏感染,且这几个状态还会存在动态变化。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以隐蔽型为主,显性型为主[5]。隐性感染情况的存在性较为普遍,导致临床诊断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且部分患者为慢性感染疾病,其病情程度随病程的增加而加重,治疗难度较大,甚至有可能引起较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6-7]。因此,加强对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需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同时还需要进行血常规、特异性性病原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或者是过度使用抗生素等,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恶化,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常规诊断内容主要是体格检查和血常规检查。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视、听及叩等,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是否存在炎症体质、肺部是否存在浊音、颈部是否发生强直、叩击肾区是否出现疼痛等。在血常规检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血细胞计数的观察,对患者感染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但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存在隐性感染情况,因此这种诊断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症状表现的患者是有效的,但对于疾病早期,或尚处于隐匿期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缺少有效性。当然也可通过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血液白细胞计数来进行诊断。病原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但其检测过程耗时很久,易造成误诊。此外,由于白细胞计数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经常被用来作为对细菌感染进行过筛查的检查指标,但是这一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较低,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如中毒性感染的患者其白细胞数量不增反减,从而影响了临床的诊断[8]。

C-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当有外力侵入或组织受损,并引起炎性刺激时,能与C-多糖结合[9]。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人体中 C-反应蛋白的含量是很低的,但是当出现组织的损伤或者是受到了细菌感染后,C-反应蛋白的含量就会出现明显的增加,通常会在数小时内迅速增加,2~3 d后会出现一个峰值,当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时,C-反应蛋白的含量就会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但当身体发生组织损伤、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等时,C-反应蛋白会出现增高,从而影响临床上对细菌感染的诊断。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降钙蛋白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血清指标,稳定性较好,能在血样中保持稳定,不容易被降解;若将其放置12 h,则浓度会降低不到6%。血液中的降钙蛋白水平对系统性细菌性疾病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其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不仅可以反映细菌感染情况,且其表达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优势:①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会显著上升,在24 h后,其表达水平会达到峰值,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且可以快速地进行检测。②降钙素原在血液中的含量很少,在常温下存放24 h后,其含量下降很少,很稳定,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肝组织中产生并分泌的蛋白质,可与链球菌多糖结合,形成特定的复合体。当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C-反应蛋白的表达量会在短期内急剧上升,3 h后达到高峰。在对炎症损伤进行积极的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清 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会逐步下降,直到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除此之外,血清 C-反应蛋白只有在发生细菌感染或应激性反应时,才会有很高的特异度,所以其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在正常情况下,局部的细菌感染是不会对人体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造成影响的。如果出现血清降钙素原大幅升高,就说明患者有败血症或者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果水平值超过1 000 ng/mL,就说明患者出现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应立刻进行治疗,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10]。一般而言,在感染后的4 h内,就可以检测出血清中的降钙素原的含量,在6 h达到峰值,且可持续24 h。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越重,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含量就会越高,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C-反应蛋白是一种可在应激条件下由肝细胞合成的、能够抵抗感染、调控炎性反应进程的一类蛋白质,适用于细菌、病毒等感疾病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在感染后12~18 h呈递增趋势,峰值出现在24~72 h,当其水平达到40~100 mg/mL时提示有重症感染或败血症,需加强临床防治。一般来说,感染性细菌患者多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而 C-反应蛋白会受到射线、药物、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只能起到辅助诊断作用,不能作为金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 C反应蛋白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用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发现二者结合能更好地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疾病的判断及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细菌性感染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仔细和病毒感染进行鉴别诊断。从临床症状上来说,这2种感染情况在发生后,患者都会出现咳嗽、咽痛、乏力、腹痛及发热等症状,但在发生病毒性感染之后,患者的外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变化不明显,而细菌感染患者上述指标则会明显上升,这是一个主要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的标准。另外,在对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提高操作的标准度,在抽血、送检、贮存等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化要求,确保血液样本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而检验过程需要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和外界环境影响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另外,在对所选患者相关诊断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研究组(即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中,60%以上为局部感染,其余为重度感染,而重度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明显比局部感染患者高,可见这2种指标水平不仅能够判断是否发生感染,且对于感染程度的区分也有重要的意义。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的过程中,患者与非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的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对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指标的统计和对比,能够在早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做出判断,同时分析患者的感染程度,帮助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进行制订,评估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并发症、风险因素等,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采取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诊断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更高的阳性率,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制订后续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降钙素细菌性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