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鸡支原体感染病理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2023-10-26李天增史荣华王伟明肖贤良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种鸡病原鸡群

李天增,史荣华,王伟明,肖贤良

1.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吉林冠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吉林梅河口 134000

鸡支原体又叫鸡霉形体,其对鸡和火鸡具有高致病性。鸡毒支原体(MG)主要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气囊炎、气管炎及鼻窦炎,对家禽养殖业影响较大。感染此病后,幼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产蛋率下降,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会降低养殖饲料转化率及影响肉鸡胴体品质,提高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概率。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MS)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另一病原,各日龄段的鸡、鸭、鹅等家禽均可感染,以关节渗出性滑液囊膜炎及腱鞘滑膜炎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延缓育雏、育成阶段鸡的生长发育及降低胴体质量,影响产蛋阶段鸡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肉鸡瘫痪,鸡群残次率增加,严重地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和病毒疾病,增加死淘率。

1 流行病学

鸡毒支原体主要流行特点:①各品种鸡日龄越小感染发病越严重,死淘率明显增加,一般死亡率10%~30%,成年鸡则多表现散发;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潮湿的季节及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病情流行严重;③一些病原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传染性鼻炎等混合感染及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鸡场,会使鸡毒支原体病的发病率升高和病情加重;④本病分两种传播方式包括水平和垂直传播,主要传染源为发病鸡及隐性感染鸡群,发病鸡的飞沫及周围环境尘埃中的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染,被污染鸡场的设备、饲料、饮水也能传播该病,此外有些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本病。

鸡滑液囊支原体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小日龄鸡易感性比成年鸡高,黄羽肉鸡、商品蛋鸡、种鸡等各品种鸡均有该病发生。最易感阶段为3 ~15周龄,成年鸡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带毒。MS 与其他致病因子混合感染,寒冷季节及环境中氨的浓度增加,都可加重感染程度。该病主要经直接接触传播,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此外还可发生垂直传播,经过蛋传给子代。

2 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鸡毒支原体在幼龄鸡发病症状典型,表现为浆液或浆液黏液性鼻液,咳嗽、流眼泪、眼中有气泡,还可见窦炎、结膜炎及气囊炎。后期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则引起眼睑肿胀,甚至失眠。产蛋阶段鸡感染后,出现产蛋率和孵化率降低,蛋壳质量下降,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影响活力。如继发其细菌类病原,死淘率增加。单纯感染MG 发病鸡剖检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含有混浊的黏稠渗出物,严重时有干酪样渗出物。混合感染可见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肥厚,如与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可见鼻腔内充满黏液和干酪样物质,肿头肿眼。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见纤维素性肝被膜炎和心包炎。

鸡滑液囊支原体单纯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在临床上少见,主要表现病鸡采食量下降、消瘦、鸡冠发白,常见全身感染引起滑膜炎导致的脚垫、关节肿大、跛行、瘫痪、胸部皮下滑液肿胀的症状。特别是在肉鸡,其中又以肉种鸡跗关节炎和脚垫肿胀更为严重,肿胀部位触之烫手,有波动感,出现跛行和卧地不起,导致生产力下降。慢性感染则多见于大于20 周龄的产蛋鸡,病鸡腿部病变严重,病程较长,消瘦如柴。临床剖检关节或脚垫肿胀部位,常流出大量黄白色液体,有时可见干酪样物质。

3 实验室诊断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判断,确诊还需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

3.1 血清学试验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分为血凝抑制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养殖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3.2 病原的分离鉴定

无菌采集病死鸡气管、肺、气囊、眶下窦、鼻窦等处的分泌物或肿胀部位黏液样品接种支原体培养基,观察其是否生长出油煎蛋样的菌落。发病初期和病变比较严重的鸡,较易分离到病原。改良的Frey 氏培养基被用来分离培养病原,其中加入10%~15%的马或猪等哺乳动物血清,有利于促进支原体的生长。

3.3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采集发病鸡喉拭子或者病变部位黏液,应用PCR 技术检测支原体的血凝素基因,以确定病原为支原体。PCR 鉴定引物分为MG 和MS 特异性引物。

3.4 病理学检查

取鸡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病鸡,采集心、肝、脾、肺、肾、胃肠等有明显病变器官于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 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病变。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预防

4.1.1 建立无支原体病的种鸡群:集中对少数的原种鸡场进行支原体净化,定期检测抗原抗体,淘汰阳性感染鸡只,防止支原体经卵垂直传播。避免从发病区域引进种蛋及种鸡、鸡苗,防止病原体的传入。

4.1.2 接种疫苗:此方法是预防本病的有效途径,常用的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目前经典的疫苗株有F 株、TS-11 株、6/85 株等,一般活疫苗2 ~5日龄进行首免,60 ~80日龄二免;灭活疫苗选择15 ~20日龄首免,68 ~80日龄进行二免。注意活疫苗免疫前后14 d 严禁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杀死支原体造成免疫失败。

4.1.3 药物预防:对于种鸡及商品鸡高发品种,定期应用药物进行预防,常用敏感药物有支原净、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四环素类等。采用此类药物不但能预防支原体,还可预防和治疗其他细菌性感染。

4.1.4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减少饲养密度,确保鸡舍温度均匀,避免应激,提高抗病力,采用高效的消毒剂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

4.2 治疗

鸡支原体病一般较难治愈,重在预防,发病严重已经瘫痪的瘦弱鸡无治疗价值,要及时淘汰;对于已感染未出现症状或症状较轻的,要及早治疗。感染发病的鸡群,可使用对支原体高敏的药物,疗效较好的抗生素有泰乐菌素、泰万菌素、强力霉素,其次是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是拌料、饮水和注射。治疗此病应秉持连续用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轮换或联合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饲养管理中,增强肌体抵抗力有利于提高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具体情况需结合各个鸡场药敏试验结果综合给出用药方案。

5 讨论

支原体是养鸡场常发的疾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鸡群都可能感染支原体。MG 和MS 有水平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且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后期继发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增加死亡率。控制该病主要是通过药物预防和治疗及疫苗免疫两种方法。应用药物很难将存在于鸡群中的病原体根除,临床上还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与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等病毒和细菌疾病进行鉴别。该病最早在个别蛋鸡品种上较为严重,目前黄羽肉鸡以上关节肿胀、瘫鸡、死淘率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血清学试验技术、病原分离培养技术、病原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及病理学检查技术。血清学方法由于常出现非特异性的交叉反应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鉴定MS 和MG 时,由于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抗原相似性,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建议使用ELISA 检测区分;病原分离培养需要在营养丰富的特殊培养基上培养1 ~2 周,才能形成典型的菌落进行判断,所需条件要求高,分离率较低且耗时较长,不太适应现代规模化养禽业发展的需要;以PCR 为代表的病原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但在检测时常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病理学检查,仅能清楚观察到明显的组织病变,因此还需要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及结合临床剖检症状最终确诊病原。

目前鸡支原体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抗生素,用药期间临床症状减轻,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停药后常会出现复发。对于MS 和MG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难以彻底根除,还会引起药物残留,因此,寻找新的防控路线势在必行。许多欧美国家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已经基本控制了鸡群的MG 和MS 感染。近年来,蛋鸡、肉鸡中MG 和MS 感染的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很多大型养殖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种鸡开展支原体的净化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开展严格的生物安全饲养管理,持久监测抗体和病原体,实现无支原体感染,最终切断垂直传播途径。

猜你喜欢

种鸡病原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鸡群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