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3-10-26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原体病猪

张 宇

吉林省牧业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1 猪链球菌病原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乳酸杆菌科。该菌属于猪的正常菌群之一,可定植在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等部位,但在某些情况下,该菌也会引起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人畜共患、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抽搐、头晕、肢体抽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死亡。猪链球菌病是全球范围内猪类养殖业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猪链球菌病每年在全球造成数百万头猪的死亡,给猪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猪链球菌流行特点

2.1 季节性流行

猪链球菌病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流行,而在冬季和夏季则相对较少发生。这与气温、湿度、日照时间等气候因素有关。

2.2 年龄特异性

猪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幼猪和生长育肥期的猪只,其中又以幼猪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幼猪免疫力差、生长速度快、病原菌易在密集环境下传播等因素有关。

2.3 猪群密度

在密集饲养环境下,猪链球菌的传播速度更快,易引起猪群内的暴发流行。因此,提高饲养环境卫生水平、控制猪群密度等措施对于预防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4 地域分布

猪链球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在一些地区的流行程度更为严重,如亚洲和欧洲等地区。这可能与当地的猪养殖方式、疫情监测和控制措施等因素有关。

2.5 毒力因子和耐药性

猪链球菌病的毒力因子和药物耐受性是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毒力因子和药物耐受性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病情。因此,对病原菌的毒力因子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也是疫情控制的重要内容。

3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

3.1 细菌分离鉴定

猪链球菌感染的诊断需要收集相应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常见的样品包括病死猪体、淋巴结、脏器组织、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等。收集到样品后,需要进行细菌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传代分离、纯化等。将样品加入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一般选择含有血清素、酵母提取物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猪链球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要7 ~10 d 才能观察到典型的菌落。对于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1.1 形态学观察。猪链球菌是一种球形细菌,直径为0.5 ~1.0 μm。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们呈链状排列。此外,猪链球菌具有一定的多形性,菌落形态和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

3.1.2 生理生化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猪链球菌的代谢特征来鉴定病原菌。常用的方法包括催化酶试验、氧化酶试验、甲烷基红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等。

3.1.3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 检测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非常微小的病原菌数量。对于猪链球菌的检测,可以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来扩增其16S rRNA 基因序列进行检测。

3.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常用的猪链球菌感染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宿主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来确定是否存在猪链球菌感染。

3.2.1 血清凝集试验。血清凝集试验是一种简单且快速的猪链球菌感染血清学诊断方法。它是一种半定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猪体内是否存在对猪链球菌的抗体。在血清凝集试验中,病原体菌株与相应抗体结合会导致凝集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凝集程度来判断感染状况。

3.2.2 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也是一种常用的猪链球菌感染血清学诊断方法。在补体结合试验中,将待测血清与病原体抗原混合,再加入适量的兔抗猪链球菌抗体和补体。如果待测血清中存在与病原体相应的抗体,则补体被结合,无法产生溶血现象,反之则溶血作用发生。通过检测补体结合的程度可以判断感染程度。

3.2.3 ELISA 试验。ELISA 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高通量猪链球菌感染血清学诊断方法。它可以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并通过酶标记检测试剂盒进行分析。在ELISA 试验中,先将样品加入特定的微孔板中,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与样品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进行检测,最终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光学密度值来判断感染情况。

总体而言,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且具有一定准确性的猪链球菌感染诊断方法,可以对疫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快速筛查,但它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3.3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是一种新兴的猪链球菌感染诊断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检测病原体DNA 或RNA 的存在,包括PCR、实时荧光PCR、LAMP 等。

3.3.1 PCR 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体外复制病原体DNA 序列,从而实现病原体的快速检测。PCR 技术利用病原体DNA 序列的特异性进行检测,需要设计合适的引物来扩增目标DNA 序列,可以进行单重PCR 和多重PCR 等多种PCR 技术。PCR 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迅速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快速的检测和鉴定。

3.3.2 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 是一种高灵敏度的PCR 技术,可以实现对病原体的定量检测。在实时荧光PCR 中,引物和探针会特异性地结合到病原体DNA 序列上,并通过荧光信号来定量检测病原体DNA 的存在量。实时荧光PCR 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

3.3.3 LAMP。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在LAMP 技术中,引物会在恒温条件下特异性地结合到病原体DNA 序列上,然后进行链式扩增,扩增产物可通过颜色变化或者电泳等方法来检测。与PCR 技术相比,LAMP 技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受模板DNA 的复杂度和质量的影响,同时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适用性。

4 防控措施

4.1 生物安全防护

在猪链球菌病的防控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别病猪。对于已经确诊为猪链球菌感染的猪,应当立即隔离治疗或者淘汰处理。对于未确诊的疑似病猪,应当及时进行检测和隔离处理。隔离是处理病猪的关键,病猪应当被隔离到特定的隔离场或者特定的隔离栏中。在隔离过程中,需要对猪舍、工具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对于已经死亡的病猪,应当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将死猪进行焚烧或者深埋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到病原体。此外,病猪排泄物和饲料也是病原体的主要扩散途径。在处理病猪排泄物和饲料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将病猪的排泄物和饲料进行消毒处理或者进行深度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到病原体。

4.2 严格免疫接种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猪链球菌疫苗,其中,四价疫苗能够覆盖更多的病原体,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免疫程序应该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和疫苗的要求来制定。一般情况下,疫苗应该在猪群进入生长期后的2 周至3 个月内进行首次免疫,然后每隔2 周至3 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对于特殊情况,如猪群曾经发生疫情或者季节性高发期,可适当增加免疫频率。此外,免疫剂量应该根据猪的体重和疫苗的要求来制定,一般每头猪的免疫剂量为1 ~2 mL。对于体重较轻的猪,应避免过量使用疫苗。最后,免疫技术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在免疫前应该对疫苗进行检查,确保疫苗的质量符合要求。在免疫时,应该选择适当的部位,如耳根部、颈部等处,保证免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免疫后应该做好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3 抗生素治疗

4.3.1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不同抗生素对猪链球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4.3.2 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需科学合理。剂量或疗程不足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复发。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和抗药性的产生。

4.3.3 预防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猪链球菌病的防治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手段,而不是仅仅依靠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疾病传播。应该采用综合措施,如生物安全防护、疫苗接种等,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4.3.4 注意用药安全: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猪链球菌病时,需要注意用药安全。不同抗生素对人畜的安全性不同,应根据抗生素的特点和用药剂量等选择安全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疫苗和乳品等的禁忌事项。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病原体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