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沁心脾 漫步桐江书院

2023-10-25吴聃

浙江林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方氏仙居朱熹

吴聃

被誉为“江南第一书院”的桐江书院,是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之一。四合院结构的古建筑坐落在山脚下、湖水边,青山连绵,湖水碧绿,四周树木环绕,当真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地方。

仙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西部,人杰地灵,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不胜枚举,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老城。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笔下的神仙居。“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把仙居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仙居那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绕不开大名鼎鼎的桐江书院。

书院历史。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周末,我与友人结伴来到桐江书院,仅仅一眼,那古朴而又沧桑的外观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据悉,桐江书院建于宋朝乾道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宋代理学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甚至还把儿子送到桐江书院读书,所作的《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当年韩愈送阿符,城南灯火秋凉初。我今送郎桐江上,柳条拂水春生鱼。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功夫。汝若问农事,晓烟春雨劳耕锄。阿爹望汝耀门闾,勉旃勉旃勤读书。”被收录在《板桥方氏宗谱》里,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书院结构。桐江书院由鼎山堂、大成殿以及东西厢房组成,周边还有状元桥、长廊、戏台等各式景点,逛上一圈需花费不少时间,值得游客们细细品味。桐江书院门前,两棵高大挺拔的苦槠树最为引人注目,不少游客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据说这两棵苦槠树是朱熹亲手所植。进入桐江书院,不难发现这儿的建筑和环境颇有些江南园林的风格,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石头小径曲折蜿蜒,两侧格桑花正是花期,白色、粉色、紫色,姹紫嫣红,甚是好看。青砖褐瓦的书院质朴而庄重,一旁的古树枝干异常粗壮,枝叶茂盛得树下影子竟不漏一丝光线。漫长的时光里,古树默默陪伴着书院,走过跌宕起伏的岁月,送走一代又一代学子,如今它的葱郁苍翠或许也正暗含了“桃李满天下”之意。

书院入口。墙壁斑驳陆离,入口两侧依稀可辨认出楹联所写内容——文公访道地,殿元受业家。“文公”指朱熹,“殿元”则是后来的状元王十朋。这楹联记的是朱熹和王十朋相聚仙居皤滩,在方氏义塾探讨诗文、讲学的经历。据说,当时的方氏义塾颇为简陋,因为朱熹和王十朋的到来,激发了仙居当地文人贤士创办书院教化一方的决心。于是,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方斫在方氏义塾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创办了桐江书院。

书院讲堂。走进书院大门便可以看见鼎山堂,匾额上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还是朱熹800年前留下的墨宝。鼎山堂庄严肃穆,一排排桌椅整齐地排列其中,静静伫立在那里不知有多少年岁。这一刻时光穿越,仿佛能看到当年书生专注听讲的情景,听到学子朗朗读书的声音,不由得感慨万千。离开鼎山堂,再往里走便是大成殿。大成殿里供奉着孔子,两旁有编钟等乐器,古韵悠扬。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桐江书院的推动下在仙居被广泛传播,对浙东南一带的学术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院展馆。桐江书院内设有两个展馆。走进御史文化展厅,牌匾上“绳愆纠缪”四个大字非常醒目,这四字成语出自《尚书》,意思为“纠正过失”,表明了御史的职责和使命。御史文化展厅包含4个版块,系统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仙居镇52名御史监察官为官做人治家的清风传承。书院文化厅则展示了桐江书院的传承与发展,游客通过展馆里的文字和图片能了解到“江南第一书院”深厚的文化传承。在这里,你能看见朱熹送儿子来书院读书的场景:年轻人拱手而立,似乎在专心倾听着父亲的教诲。静静游览,书香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萦绕在人们身畔。

一般来说,书院大都是私人讲学、著述的机构。千百年前,或官场失意、或致仕归隐的达官鸿儒开始收徒讲学、设立书院时或许不会想到,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而昌盛千百年。虽然如今的桐山书院内再也见不到莘莘学子的苦读身影,但那份对文脉的追寻、对文化的传承则从未中断。

桐江书院自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不同于普通旅游景点,这里有源远流长的文脉,有属于文化的纯粹,承载了一代代读书人对学问的极致追求。作家陆原的文章《八百年的呐喊》用“坚忍不拔地弘扬民族主流文化的可贵精神”赞美桐江书院。今日,能够一窥桐江书院的全貌实属幸事。如果你来了仙居,一定不要錯过桐江书院,来感受这一份沉淀了800多年的诗书气质吧。

猜你喜欢

方氏仙居朱熹
仙居杨梅卖迪拜 每颗售价60元
杜光庭《題仙居觀》所咏地理位置考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头皮针配合传统体针治疗梅核气临床疗效观察
方氏·瓷盘置景
方氏·瓷盘置景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杨余龙
方氏·瓷盘置景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