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3-10-25郭长城刘金灿

江西农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条锈病锈病病菌

郭长城,刘金灿

(夏邑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夏邑 4768400)

小麦锈病又名小麦黄疸,属于真菌性气传叶部病害,主要包括由秆锈型病菌、条锈型病菌、叶锈型病菌引起的小麦叶片、叶鞘、茎秆、穗部的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病害。尤其是小麦的条锈病发病最为常见,在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一旦感染将导致籽粒不饱满,不能正常抽穗,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麦株枯死,其危害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危害面积大,防治困难,是小麦生产中发生的毁灭性的气传叶部流行病害,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的高达40%~60%,大大降低小麦产量。据有关实验对3000 米以下高空气流动态揭示,小麦条锈病菌源主要由西向东,随着气流推动向各地麦区快速蔓延,广泛传播。小麦条锈病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均有发生,造成了小麦减产,品质降低,同时也打击了农户的小麦种植积极性,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了毁灭性影响。本文针对商丘小麦条锈病发生的特点、原因,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提出技术防治措施和政策防治措施,对于从依赖化学防治转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1 发生特点

1.1 传播范围广

小麦的条锈病病原菌为担子菌类,属专性寄生真菌,生长在细胞间隙中,易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发病原因主要是夏孢子成熟之后借助风力、气流等途径向外进行远距离扩散传播,可随风刮上高空1000 ~4500 米然后飘到几百里甚至千里以外,繁殖侵染机体,使小麦受害。因此,某一块麦田发生病害后,很容易扩散,使相邻的麦田受到影响,所以要多关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麦田病害发生情况,尤其播种时间不一致,更容易导致小麦条锈病传播的持续时间延长。在我国条锈病主要在气温低的高原区越冬传染,尤其在进入春季后,雨水增多,温度低,光照弱,田间湿度大,条锈病病菌生长繁殖速度加快,极易从点到面,之后成片传播扩散,反复侵染小麦。另外冬季降雪覆盖田地,给田地保温保湿,更促使条锈菌成功越冬,导致来年病害的暴发和流行。

1.2 侵染能力强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与其他病害有着很大差异,小麦条锈病只在小麦植株上发生,随着温度回升,病原菌会从发病中心快速地向周围扩散、繁殖,反复侵染,提高小麦感染小麦条锈病几率,使该病害进入危害盛期。小麦条锈病病菌夏孢子从气孔侵入叶片,吸收养分,干扰并破坏小麦正常生理代谢,导致小麦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降低,严重侵害茎叶、穗部、颖壳及芒等组织,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灌浆,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3 危害性大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面上,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褪绿病斑(俗称花斑),之后形成黄色粉孢,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可穿透叶片,在叶片上多部位、大面积发病,开始成行排列,最后覆盖整个叶片,破坏叶肉组织,引起茎、秆、叶片失绿,枯萎,光合作用下降,导致植株易倒,生长发育受阻,籽粒灌浆不饱满,造成瘪粒,致小麦品质降低,大幅减产。从小麦条锈病发病特点来看,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小麦品种、种植时间的不同使得发病特点不同,一般2 ~3 年发生一次中度流行,6 ~7 年大流行一次,该病害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 发生现状及原因

2.1 发生现状

商丘是小麦种植的主产区,小麦种植密度大,极易发生小麦条锈病。当前,根据农业农村部以及河南省病虫害发生的预报情况,结合当前河南省麦田墒情、品种抗病性、病虫越冬基数,可进而判断商丘小麦生产区的特点,预判小麦病原菌繁殖发生趋势。由于越夏小麦冬锈病原有病菌数量多,小麦播种后病菌随气流扩散,发生条锈病时间早,范围大,程度重,春季暴发的几率增大。目前,商丘市农业农村局根据近期天气温度变暖有利于病原菌繁殖这一情况,加上气象部门预报有降雨过程,这些因素会使外来病原大量传入,预测小麦的条锈病会大面积加速蔓延,极易造成条锈病严重流行发生。因此,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坚持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

2.2 发生原因

小麦锈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菌源、气候条件、小麦品种抗性、温度、湿度、环境、管理技术、苗株长势等有密切的关系。小麦锈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给小麦的种植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针对小麦条锈病在各生产环节发病的几点重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一,外地大量病原菌的传入。近期,商丘气温适宜,外地大量病原菌随气流进入河南省,持续传入并扩展蔓延,加之本地早发田、重发田病原菌重复侵染,不断累积,使小麦条锈病存在很大的流行风险。另外,每年的3 月初在河南周边小麦条锈病都已开始流行扩散,大量的病原菌随着气流迅速进入河南境内,对小麦产生侵染。第二,适宜的气候条件。气象因素是导致小麦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特别是春季的气候和降雨量会导致病原菌流行,当温度处于14℃~16℃之间时,条锈病菌在叶脉组织内侵染小麦。若冬季温暖,越冬菌源量大,当温度上升到5℃~7℃时,大量的条锈病孢子开始产生,如遇春雨或者环境中空气湿度持续下降,对外来菌源的侵染传播和对越冬孢子发展有利,那么春季病害就会蔓延成灾。特别是3月底至5 月中旬,温度适宜,雨水增多,更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果在3 月之前有雨,后期干旱,条锈病的发生就会受到抑制,不会大面积发生,局部地区甚至不发生。第三,条锈病的病原菌发生变异。条锈病病原菌是冬孢子在春季遇水复活后随气流传播的低温真菌病害,致病力强,其流行原因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造成新的病原菌出现,新的病原菌变异性更大,毒性更强。根据专家研究发现,条锈病不但有有性繁殖,还有无性繁殖,条锈病无性繁殖可在小麦上发生,有性繁殖的发生是通过在附近野生灌木叶上繁殖产生新一代病菌,经过毒性鉴定发现新一代病菌随着气流飘到附近麦田甚至更远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病原菌,第二年再孕育出新的病菌,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循环,这就意味着通过有性繁殖过程可导致小麦条锈病的毒性变异率超过75%,这也是病原菌发生变异对小麦造成危害的重要因素。第四,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种植户田间管理水平不高,对条锈病防治不够重视,对病菌又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种植户拌种时不按照规程操作,造成带菌种子下地,为日后病菌繁殖提供了条件。经调查,农村大部分种植户基本上都是采取“重治轻防”的粗放式管理,对小麦条锈病进行药物防治时不看说明书,凭经验盲目用药,随意加大、减少用药量,混配药物,造成药量减少达不到防治效果,药量加大提高病原菌耐药性,或混配药物出现酸碱中和失去毒性的现象。

3 防治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科学选择品种

小麦抗锈病品种也有感染条锈病的几率,所以在选种上要根据有关条锈病防治策略及时更新、替换品种,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科学选育多穗型,具有较好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的早熟且抗锈病的新品种进行试种,阻止历年锈菌的循环传播,实现小麦抗原多元化,此方法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另要结合近年来条锈病在商丘市流行发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预防措施,对品种淘劣择优,引进选育推广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小麦品种,实行多品种分区域布局,另在群体基因结构中,发挥多样性抗锈病技术,避免单一化产生不合理的抗锈病基因布局:以上科学选种技术进一步为商丘市优化小麦种植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农业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

3.1.2 重视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及采取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繁衍与生长,以降低病虫草害发生,保障小麦生产、食用安全。商丘市结合气候特点和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对小麦播种时间以及各生长阶段施肥策略加以调整:一是避免过量追施氮肥,以免造成小麦成熟期的茎叶仍青绿,营养旺盛,无法收获,发生贪青晚熟现象。二是对于群体密度大的麦田,控制浇水量,做到不旱不浇水。三是避开条锈病发生的高峰期,降低病害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采取轮作措施,避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减少造成小麦营养不足和抗病性能降低,小麦适合与玉米或棉花等进行轮作,利用生物多样性能有效控制条锈病的流行和扩散蔓延,缩小感染范围,减少杂草,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另因小麦幼苗不耐低温,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条锈病,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商丘小麦播种时间以每年10 月上旬至11 月初为宜,播种前清除种子上的杂物,将种子阴干,然后用药剂浸种。播种结束后,进行精细化整理,清除田间杂草杂物,施入底肥,覆土压实,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种子出苗后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加强田间巡查管理,避免强降雨、低洼造成土壤水分过多,侵袭根系密集层,造成根系缺氧,植株出现渍害现象。小麦成熟后实行机械化收割,然后深翻土壤,清除杂物,破坏病原菌生存环境,降低田间病原菌基数,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3.1.3 针对性开展化学防治

①利用多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检测,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往年病虫害流行动态以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检测和综合分析,对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扩散程度及流行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由专业人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预测结果做出应对措施,实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工作。②开展化学防治,在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开展条锈病的防治工作的同时,也可按照农药使用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对于小麦条锈病可采用20%~25%三唑酮乳油每公顷用药700 ~1000 mL 进行药物喷洒,一周一次,连续三次即可,分蘖、拔节、抽穗前后,以降低田地病原菌基数为目的,喷洒一次即可。齐穗后期,选择15%~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200 ~1500 g 兑水均匀喷洒,力保防治效果。

3.2 政策措施

3.2.1 加大宣传力度

县农业农村局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进行宣传指导,从上到下召开动员培训会,通过微信、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彩页、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农业技术员、包村干部带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应用防治技术,发动大家对条锈病拉网普查,让大家重视条锈病防控,提高识病、防病、治病意识。

3.2.2 加强区域合作

小麦条锈病在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山东等区域发病呈早发趋势,我们可制定长期防治策略,加强区域合作。区域之间召开学术交流研讨会,各自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小麦锈病防治知识共享、信息互通,从而能够使得各地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区域之间还需对小麦绿色种植、锈病发生、科学防控以及农业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区域间的发展贡献各自的智慧与力量。

3.2.3 打造示范基地

打造小麦示范基地,有利于带动本地及其他区域农业的发展,同时条锈病的防治经验能得到快速推广,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实现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现阶段通过不断发展农业示范基地,相关的科学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实现条锈病的有效防治和小麦的绿色种植。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介绍了小麦锈病发生特点、发生现状、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先对锈病发病条件和传播规律及途径进行了阐述,再从小麦品种选择、栽培、田间检测、化学防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建议采用加大宣传,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示范基地,进行绿色种植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实现小麦高产,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条锈病锈病病菌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