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3-10-25顾凤霞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带头人培育经营

■ 顾凤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农业农村部也出台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为本市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发展方向。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现状

从2015年开始,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市农广校)按照培育一批、规模一批、提升一批的指导原则,并紧紧依托本市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坚持以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彻底摸清农民培训需求,精准遴选培训对象,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由各区农广校开展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培育,由市农广校开展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菁鹰”计划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的培育。

经过多年实践,凝练了“量身定制、精准培育、激励创业、强化服务”的青年农场主培育模式,“集中学、分组研、现场练”的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以及“一人一策”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模式。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748名,其中生产经营型6489名(占认定总数的25.2%),农业经理人386名。

二、市农广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探索实践

市农广校多年来分批分期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项目,从市青年农场主培养项目的1.0版本,接着2019年启动市农业经理人培养项目的2.0版本,到2021年实施的“菁鹰”培养三年行动计划3.0版本,直至2022年推动农业农村部“头雁”项目的4.0版本。“四个版本”的突进,为今后实施培育计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开展项目调研,确定培训方案。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基层一线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利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听取培养对象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培训手段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拜访农业农村工作的老干部、老专家,为培养农业产业带头人出谋划策,把培训方案做扎实。通过对学员培训需求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产品营销策略需求最高,占到78.8%;其次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分别占到60.6%和54.6%。因此,市农广校有针对性地设置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品牌建设、合作社经营管理、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农业相关技术等学员需求大的培训课程。

(二)精准遴选对象,培养精英人才。根据市农广校针对培养对象预先设定条件,并通过市农业农村委下发通知,要求区农业主管部门组织推荐,再由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学员人选。学员产业涵盖的范围既有种植业的,也有养殖业的,行业涉及农业生产、销售、服务、农旅等多个方面。学员有的是都市下乡务农青年,有的是继承父业的“农二代、农三代”,也有带着资本涉足农业的成功人士等。他们年纪轻、学历高、政治素质高、干劲足,具有较高的经营和管理能力。通过对“头雁”学员基本情况学历结构的调查,硕士研究生占8%,本科占52%,大专占38%,高中占2%。可以看出,“头雁”项目的培育对象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都比较高。

(三)细挑授课老师,提升培训效果。目前,上海本土高端的培训师资力量还比较欠缺。通过对长三角师资资源分析,正高职称的老师占32.13%,副高职称的老师占39.02%,中级职称的老师占20.98%,初级的占3.61%,还有4.26%未评职称。因此,市农广校有意识地挑选学历层次高、职称级别高的老师作为培育项目的授课老师,着实提高学员的自身水平和各项技能。同时,市农广校与中央农广校、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市农科院、市委党校等单位合作,利用这些科研院所的强大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学员的眼界和视野,掌握当代前沿科学技术,突破自身农业产业发展瓶颈。

(四)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创业动力。在青年农场主的培训过程中,设置“视野拓展环节、能力提升环节、创业辅导环节和展示评价环节”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培养内容均丰富多彩,针对性强;在“菁鹰”培养计划中,采用“导师带班+外出研学”的模式,聘请农业生产、经营领域著名专家担任教师,把教学和研学深度融合,实践性强;在农业经理人培训过程中,采用“集中课堂授课+分班企业研学+集中分享交流”的模式,并引入专家对学员的体会进行点评、指导,指导性强。在培育“头雁”项目中,按照“四个一”培育模式,选择著名大学和农科院施行“主体规范、定位精准、技术创新、经营有方”几个模块的相关培训课程,为每一位培育学员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方案,系统性强。

(五)营造成长环境,扩大社会影响。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过程中,市农广校与上级机关、有关部门、媒体、企业合作,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创新创业大赛、农产品展销、技能大比武、农业工匠评比等多种有影响力的活动,沟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与市民的接触渠道,打造良好的口碑。同时,发挥市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编写并出版《创业者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创出一片新天地》系列丛书,让全社会关心爱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树立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将实践性强的农民发展为讲师。授课专家聘请要掌握培训学员的需求,既需要专业性强的理论学者,也需要实践性强的“田秀才”“土专家”。这些土专家可以从优秀的带头人中挑选,他们具有深厚的农业情怀,他们懂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他们能较好地依托农民田间学校的舞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他们可以分享他们自身在创业创新、产业融合、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直播电商等领域的相关经验,他们可以给身边人介绍合作伙伴,共同致富。因此,挖掘并发展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农民讲师,使其从普通农民成为乡土专家,成为农民群众的老师。

(二)开发深层次的研学课程。在培训的课程设置上,既要让农民有很高的兴趣学,又要让农民学有所获。从激励农民的学习行为发生为出发点,让学员“看样板——产生动机,找亮点——提升能力,寻借鉴——提示触发”,其过程主要包括现场看、集中听、分组研。因此,要挖掘本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典型,开发深层次的研学课程,重点对模式、机制、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由主讲人按照设计好的研学路线进行提炼讲解,再由培训班老师组织学员开展研讨,从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这些理念和知识中进行头脑风暴,力争让学习者“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做到可借鉴、可复制。

(三)挖掘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近年来,特别是疫情的到来,市农广校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短视频直播培训,这样的现代化手段也给经营主体带来一定的契机,他们运用“直播”的手段把产品推出去,在获得众多客户源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因此,要不断挖掘现代化的培训手段,比如打造“抖音”相关课程,从而进行“微视频”比赛等活动,以学促赛、以赛促学,让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做现代化农业,做现代化农业人。

猜你喜欢

带头人培育经营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