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志难施展:被迫从政的民国银行家

2023-10-24金满楼

中国商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北洋政府中国银行上海

◎文/金满楼

民国时期,上海有着“金融之都”的称号,不过本地出身的银行家却很少,执掌中国银行20余年的张嘉璈算是个例外。

张嘉璈,字公权,1889 年生人。张家原籍宝山,后世居真如镇,其祖父张铭甫中举后在四川做了十余年的县令,张家在该时期搬至嘉定县城,成为当地大族。张嘉璈早年受私塾传统教育,1901 年考入上海广方言馆。1906年,张嘉璈赴日本庆应大学攻读金融学,师从日本银行学权威堀江归一。

1909年回国后,张嘉璈先在《国民公报》担任编辑,不久改任邮传部《交通官报》总编辑。辛亥年间,张嘉璈回到上海,并先后参与国民协进会和民主党的筹建,后又应浙江都督朱瑞邀请出任秘书。1913年进步党成立后,张嘉璈出任党组部主任。

进步党表面上以副总统黎元洪为理事长,但实际是却以梁启超为灵魂。袁世凯剿灭“二次革命”后,进步党同样被打击。1914年,在中国银行总裁汤觉顿的举荐下,张嘉璈出任上海分行副经理,从此开启了他的金融生涯。

中国银行的前身为户部银行,辛亥年后改组为官商合办,与交通银行同时代理国库,具有中央银行的一定职能。据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回忆,上海分行经理宋汉章最初对张嘉璈并无好感,甚至称张为“政客”:“(张嘉璈)到中行来,大概是通过进步党的关系。他那时年纪很轻,但一般朋友、同事都认为他是政客,有时大家谈得很热闹,他一来到,谈锋马上冷淡下来。1916 年中、交停兑时,张在上海分行任副经理,曾与经理宋汉章共同筹划抗拒北洋政府停兑命令,照常兑现,在对外宣传联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两人相处始终不甚融洽。”

不过,冯耿光也认为:“平心而论,张对于银行业务经营比较内行,和上海金融界蒋抑卮、李馥荪、陈光甫等素有联络,因此在股东会等方面具有一部分力量。他自到行以后,苦心规划行务,贡献很大。宋汉章的话,也只是一面之词而已。”

宋汉章对张嘉璈虽然颇有看法,但如冯耿光所说,在1916年抵制北洋政府的“停兑令”中,宋汉章、张嘉璈两人却是团结一致、并肩作战。当时,因为袁世凯称帝及护国战争的爆发,北洋政府财政无法应付,时为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办的梁士诒向袁世凯提议,将中、交行合并,以集中现金,统一财权。消息传出后,很多中、交票持有者纷纷要求兑现,一时间恐慌情绪蔓延,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为防止银元库存快速耗尽,北洋政府于1916年5月12日下令中、交行停止兑现,止付存款。

张嘉璈和宋汉章接到命令后,认为事态严重,因为如果遵令止兑,“中国之银行将从此信用扫地,永无恢复之望。”经过慎重研究后,宋、张二人决定拒绝执行“停兑令”。

5月12日当天,交通银行遵令停止钞票兑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则照旧营业,来者不拒。尽管事前做了精心准备,但现场情况仍危险万状,十分吓人。据张嘉璈的记载:“余自寓所到行(汉口路三号),距址三条马路,人已挤满,勉强挤到门口,则挤兑者争先恐后,撞门攀窗,几乎不顾生死。乃手中所持者,不过一元钱或五元纸币数张,或二三百元存单一纸。”让银行头疼的是,第一天如此,第二天还是如此,第三天是星期六,按例只开半天,但为了应付兑现,银行提前登报告示,照常营业。孰料,这一告示居然起了奇效,当天人数为之骤减。第四天照常兑现,结果只来了100多人,一场大风波竟在无形中化解。

风暴过去后,交行信誉大跌,中行上海分行的声誉骤然提高。事后,中外报章纷纷报道,称宋、张二人是“有胆识、有谋略的银行家”,是“不屈从北洋政府的勇士”。

1917年梁启超当上财政总长后,冯耿光升任中行总裁,王克敏、张嘉璈为副总裁。在三人的努力下,中国银行采取扩大商股、削弱官股的办法,以尽量保持独立性和稳定性。

1926年北伐军兴后,冯耿光、张嘉璈把“宝”押在蒋介石身上,为北伐作出相当大的贡献。蒋介石建立政权后,按照张嘉璈的建议,成立新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加入官股500万元,改组为政府特许的国际兑换银行并保留票券发行权。事后,张嘉璈被选为常务董事并担任总经理,坐上了中行头把交椅。

然而,为了控制整个金融命脉,蒋介石政权于1935年3月再次改组中行,宋子文被指定为董事长,张嘉璈调为中央银行副总裁;官股增至2000万元,官、商股各占一半。在此情况下,中国银行也落入了四大家族之手。对此变局,张嘉璈事前竟一无所闻。事后,他极为愤怒,拒绝就任新职。为行笼络,蒋介石又将其改任为铁道部长。

1938年初,国民政府将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张嘉璈继续出任交通部长。在任期间,张嘉璈积极推动铁路事业发展,包括修筑新赣路南昌至萍乡段、湘黔路株洲到贵阳线、湘桂路衡阳至桂林段及修筑滇缅铁路等。

1943年,张嘉璈辞职赴美。抗战胜利后,张嘉璈被委任为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但成绩寥寥,铩羽而归。1947年3月,张嘉璈接任中央银行总裁。在当的局面下,即便他有心收拾残局,也是回天乏术。一年后,张嘉璈辞职,国民党政府随即推出金圆券改革,由此引发滔天洪水。

1949年初,在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之际,代总统李宗仁试图说服张嘉璈重新出山担任财政部长,但后者对此“既无兴趣,亦无勇气”,表示今后只想从事研究工作,永别政治。

当年4月,张嘉璈前往香港,后到澳大利亚,最后定居美国从事经济研究,著有《通货膨胀的曲折线——1939至1950年中国的经验》等书。在书中,张嘉璈以亲历者的视角,从货币经济和财政收支的专业角度剖析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至今仍具镜鉴价值。

猜你喜欢

北洋政府中国银行上海
中国银行
上海电力大学
中国银行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