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用PON及其演进技术研究

2023-10-20姜玉峰

中国矿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时延矿井光纤

姜玉峰

(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2. 煤矿应急避险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3. 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

0 引言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是通信行业主流的光纤接入技术,凭借极简架构、灵活部署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运营商网络,主要服务家庭宽带及企业专线两大场景,同时正在向工业领域扩展,助力工业制造的数字化转型[1-2]。矿井通信网络长期以工业以太网为主,采用环形、树形、星形以及混合型组网方式向井下各类子系统提供信息传输服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展,其拓扑结构越发复杂,并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设备部署、网络运维等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得益于10G PON的成熟商用,特别是基于10G PON的F5G(The 5th generation Fixed networks,第五代固定网络)概念的提出,矿井通信网络迎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易部署、易扩展的信息基础设施[3-5]。

面向10G PON的井下应用,业内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王国法等[6]在前景展望中对矿用光纤环网组网提出了要求;任高建等[7]提出了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方案,并通过实验室测试及现场试验证明了其可靠性;吴文臻等[8]设计了10G PON与5G在煤矿井下的融合组网架构,并对行业生态建设提出构想;温良等[5]分析了10G PON在智能化煤矿建设中的技术优势及应用场景,并指出建设方案有待验证;韩忠利[9]研究了10G PON在矿井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为煤矿行业高质量传输网络提供了一种高可靠的方案。上述研究成果着重探讨了10G PON的应用场景及组网架构,而本文则对多业务承载、安全可靠机制、统一网管平台等进行针对性设计。目前,国外矿井普遍采用光纤以太环网,暂无关于10G PON井下应用的文献报道。

2021年9月,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ector,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发布了下一代PON(50G PON)的第一版标准。2022年9月,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发布了《F5G Advanced and Beyond》白皮书,阐述了未来演进的驱动因素、能力维度和关键使能技术,并预计2030年固定网络演进到F6G[10]。本文将PON技术演进与智能矿山建设需求相结合,提出平滑升级50G PON、构建确定性网络、承载井下移动业务、实现通感一体、网算融合等发展前景。

1 PON技术架构及规格

PON采用P2MP(Point to Multipoint,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11],主要包括局端的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以及中间的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其中,OLT和ONU是光电一体的设备,ODN是由光纤、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构成的光传输通道。OLT利用网络侧接口与上端设备连接,执行流量调度,缓冲区控制等功能,并通过ODN对ONU进行维护和监控。ONU是接入网终端,用于提供用户侧接口,并受OLT的集中控制。通过采用不同的载波波长,OLT与ONU之间的上下行信号在单根光纤内独立传输,传输原理如图1所示。下行方向采用广播的方式,OLT发出的光信号被ODN分成多份,每份都携带完全相同的数据,再由每个ONU提取出属于自己的部分;上行方向采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接入)的方式,OLT为每个ONU分配了不同的时间窗口,ONU只在属于自己的时间窗口内发送光信号,然后经ODN汇聚成一个信息流,再由OLT接收处理。

图1 点到多点传输的原理Fig. 1 Principle of P2MP transmission

在FSAN(Full Service Access Networks,全业务接入网)、ITU-T、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推动下,PON技术历经多次演进,目前已经实现了10G PON的大规模商用,可为用户提供对称10 Gbps的上下行速率。根据技术标准的不同,10G PON分为10G EPON和XG(S)-PON两大阵营,详细的技术规格见表1。分光比1∶N表示将1路光平均分为N路,传输距离指的是ODN与ONU之间的最大距离,二者均与光传输通道的衰减损耗直接相关。受光接收器的灵敏度限制,PON系统无法兼顾分光比和大传输距离,但可在应用场景中根据用户数量、覆盖范围的具体需求进行折衷设计:在1∶128的分光比下,10G EPON的传输距离是30 km,XG(S)-PON的传输距离可达40 km;如果传输距离为20 km,10G EPON最高可支持1∶256分光,XG(S)-PON最高可支持1∶512分光。

表1 10G PON的技术规格Table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10G PON

2 矿井F5G(10G PON)应用方案

2.1 井下网络部署

2020年,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将10G PON与Wi-Fi 6(Wireless Fidelity 6,第六代无线网络)、200G/400G 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等技术一起列入F5G标准,由此开启“光联万物”时代。2021年,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F5G智能化煤矿应用方案,推进10G PON在煤炭行业的应用,为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不同于常规的PON部署,矿井F5G采用两套相同配置的OLT和ODN,均与各个ONU保持通路连接,形成一主一从的双链路传输系统,如图2所示。两台OLT被放置在地面机房,与核心交换机之间保持两两连接;两套ODN采用尽可能不同的传输路径,避免同时发生断路或损坏;全部ONU均被部署在井下工作面附近,向传感器、控制器、摄像仪、无线AP(Access Point,接入点)等提供标准的以太网接口。在通常情况下,ONU只通过主链路中的OLT和ODN来实现网络接入,同时借助功率测量等手段对链路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主链路出现故障,ONU立即启动链路倒换程序,在几十毫秒内接入从链路实现网络功能的自愈。为了满足移动性场景的网络接入需求,无线AP在Wi-Fi 6的加持下,通过接入ONU向附近用户提供大带宽、低时延的无线网络覆盖[4, 12-13]。

图2 矿井F5G网络拓扑Fig. 2 Network topology of mine F5G

2.2 多业务承载

矿井F5G通过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划分来实现话音、数据、视频等不同业务之间的逻辑隔离。具体来说,每个VLAN都是一个广播域,相同VLAN内的用户可以直接通信,这种通信被称为二层通信;不同VLAN之间互相隔离,用户无法直接互访,需要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具备三层路由功能的设备实现相互通信。图3是矿井F5G的VLAN划分示意图,CVLAN是用户VLAN,SVLAN是服务VLAN,二者通过OLT完成互相转换。

图3 VLAN划分示意图Fig. 3 VLAN division diagram

另外,矿井F5G还构建了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在网络侧接口处,根据服务要求对业务进行分类、流量控制;OLT根据业务流的优先级标记,实施队列调度、流量整形、拥塞避免等策略;ONU负责识别业务流,并标记对应的不同优先级。作为井下骨干网络,矿井F5G将VLAN划分与QoS管理机制相结合,向井下多个生产、智能化子系统提供统一的网络承载,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

2.3 安全可靠机制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矿井F5G采用上下行双向AES-128加密传输,并且支持密钥的同步更新。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一种对称分组加密算法,所谓的对称是指加密解密使用同一密钥,算法的分组长度为固定的128 bit,密钥长度有128 bit、192 bit和256 bit三种可选,AES-128的密钥长度为128 bit。该算法从1998年出现至今,经过多方研究和广泛应用,从未被成功破解,具备较高安全性。加密传输流程如图4所示,对于下行而言,OLT为发送端,ONU为接收端,对于上行而言,ONU为发送端,OLT为接收端。通过引入加密传输机制,矿井F5G能够提供从井下用户到地面机房的端到端链路安全保障。

图4 加密传输流程图Fig. 4 Encrypted transmission flowchart

由于OLT与ONU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OLT为每个ONU分配了不同的时间窗口,ONU只在属于自己的时间窗口内发送光信号。如果某个ONU在不属于自己的时间窗口内发光,则会与其他ONU产生冲突,被称之为流氓ONU。流氓ONU有两种,一种是长发光,另一种是间歇发光。矿井F5G通过OLT检测和ONU自检相结合的方式来发现并隔离流氓ONU,OLT检测是通过传输距离识别来判断流氓ONU的具体位置,并进行远程控制关闭或者现场实施断路,主要适用于长发光的流氓ONU;ONU自检是通过核验时间窗口来判断自身的合法性,可以检测到长发光和间歇发光的流氓ONU,并进行隔离。矿井F5G通过引入检测流氓ONU机制,加强对ONU的有效管理,提升网络的可靠性。

2.4 统一网管平台

井下环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光纤接入网络可能出现端口、设备及线路问题,而现场环境往往很难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矿井F5G在地面部署统一网管平台,如图5所示,通过向OLT、ONU发送诊断报文,构建自上而下的状态感知与故障定位系统,实现业务的灵活部署、资源的统一管理、故障的集中监控以及告警的实时上报,可以为智能矿山提供状态可见、业务可控的信息传输通道。

图5 统一网管平台Fig. 5 Unified 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3 矿井PON演进方向

3.1 平滑升级50G PON

下一代PON的速率将提升50 Gbps,相关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IEEE提出基于波长叠加和通道绑定技术实现2×25 Gbps速率,ITU-T则聚焦在单通道的速率提升,积极构建50G PON体系。2021年9月,ITU-T发布了50G PON的第一版标准——ITU-T G.9804.3,目前已有部分单位完成了50G PON的样机测试及业务承载测试。由于沿用了传统的传输机制及网络架构,50G PON能够利用已有的ODN基础设施进行部署,并通过选取差异化的载波波长实现与10G PON或其他PON系统的共存。

对于已经部署的矿井F5G网络,主要有两种升级策略:一种是将全部OLT、ONU替换成50G PON规格,实现井下网络的全面升级,另一种是根据井下业务的实际需求,允许井下50G PON与10G PON共存。图6是井下50G PON与10G PON共存的具体方案:井下将部分ONU替换成50G PON规格,满足其所在区域的速率提升需求;井上对OLT进行改造,利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器件或设备来实现10G PON、50G PON两种规格的组合应用,形成所谓的Combo OLT(组合OLT);在接入网层面,50G PON与10G PON系统互无影响,各自为不同业务提供信息传输管道,与此同时,二者同时接受网管平台的统一管理。

图6 井下50G PON与10G PON共存方案Fig. 6 Coexistence scheme of 50G PON and 10G PON in coal mines

3.2 构建确定性网络

在数字化矿井中,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系统,以及人员、环境、车辆等的监测系统都需要依托光纤网络进行业务承载。随着井下高清视频、无人巡检、远程控制等业务数据的激增,网络的负载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了网络拥塞风险的加剧[14-15]。图7是吞吐量和时延随负载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负载较低时,吞吐量和时延与负载成正比;当负载超过“膝点”,吞吐量的提升放缓,而时延却开始大幅增加;一旦负载突破“崖点”,网络进入拥塞崩溃状态,具体表现为吞吐量陡降、时延猛增,随之而来的数据包丢失、重传等问题。

图7 吞吐量和时延随负载的变化情况Fig. 7 Throughput and latency vary with load

确定性网络是矿井PON发展的重要方向。所谓的确定性网络是通过网络资源预留、节点时间同步等操作,向确定性业务提供更严格、更明确的QoS保障,具体包括:低时延(上限确定)、低抖动(上限确定)、低丢包率(上限确定)、高带宽(上下限确定)、高可靠(下限确定)。预计,确定性矿井PON能够将端到端时延控制在微秒级,将时延抖动控制在纳秒级,将可靠性控制在99.9999%以上,为三维视觉、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智能化技术的井下应用提供高质量网络。

3.3 承载井下移动业务

PON具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明显优势,同时借助Wi-Fi 6可实现局部的无线网络覆盖,但与5G、4G等移动网络相比,其在可移动性、广连接性上仍有不足。现阶段,PON与移动网络在井下独立共存,各自服务于不同需求的矿山智能化应用。随着PON技术的演进,特别是未来50G PON、确定性PON的落地应用,矿井PON将兼具移动业务承载的能力,构建统一的“井下-井上”业务传输通道。图8是支持移动业务承载的矿井PON部署方案,利用ODN、ONU替代传统的光纤环网、环网交换机,此外,还可通过ONU下挂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基站,同时实现井下的高精度定位。

图8 支持移动业务承载的矿井PON部署方案Fig. 8 A mine PON deployment scheme supporting mobile business carrying

3.4 实现通感一体、网算融合

光纤传感是将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可以直接测量的信号,具有抗干扰、耐腐蚀、易集成、重量轻、本质安全、距离远、精度高等优势[16-18]。当前,基于光纤传感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对瓦斯、矿压、水压、温度、声发射、地震波的监测,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19-21]。随着矿井PON的持续演进及光纤传感技术包括光纤光栅、微纳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等传感技术的发展,二者将逐渐融合并实现通信与传感的一体化,通过光纤复用来降低总体部署成本,同时利用光纤传感实现通信链路监测。

随着井下业务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矿山智能化建设对计算设施的实时性、安全性及网络依赖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范式,能够在数据产生的位置附近进行处理和分析,可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可扩展的计算服务。以矿井PON为基础,在用户设备附近部署边缘算力,构建网络与计算深度融合的井下基础设施,能够利用边缘计算来提升网络的业务处理能力,同时依托矿井PON为算力处理提供高品质传输通道。

4 结论

1)梳理了PON的底层架构,包括系统组成、设备功能以及传输原理,并针对当前10G PON的两大阵营,从分光比、传输距离等维度进行分析,展现PON的技术现状。

2)设计了基于10G PON的矿井F5G应用方案:通过构建一主一从的井下双链路传输系统,并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实现故障链路倒换和网络功能自愈;利用VLAN划分及QoS管理机制,对井下不同业务进行逻辑隔离和统一承载;引入双向加密传输机制,并加强对ONU的有效管理,保障井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搭建统一网管平台,实现业务的灵活部署、资源的统一管理、故障的集中监控以及告警的实时上报。

3)分析了面向矿山智能化建设需求的矿井PON演进方向:平滑升级50G PON,利用已有的ODN基础设施进行部署,并通过选取差异化的载波波长实现与10G PON或其他PON系统的共存;构建确定性网络,通过网络资源预留、节点时间同步等操作,将端到端时延控制在微秒级,将时延抖动控制在纳秒级,将可靠性控制在99.9999%以上。承载井下移动业务,构建统一的“井下-井上”业务传输通道,同时实现井下的高精度定位。实现通感一体、网算融合,提升网络能力、精简网络架构、补强网络功能,为高阶的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全光底座。

猜你喜欢

时延矿井光纤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全国产1550nm 窄脉宽光纤放大器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