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更新语境下的TOD 设计初探
——以广州地铁滨江东路站复建工程为例

2023-10-20陈钊

建材与装饰 2023年30期
关键词:旧城区旧城建筑设计

陈钊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1 TOD 建筑设计理论及意义

1997 年,塞韦罗·罗伯特(Cervero Robert)将TOD模式总结为著名的“3D”原则[1],即土地混合开发(diversity)、高密度建设(density)和人性化的空间设计(design)。

TOD 建筑设计是一种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对城市用地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使得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TOD 建筑设计在旧城区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旧城区功能结构单一、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实现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旧城区更新中引入TOD 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规划条件、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等方面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旧城区的空间品质和功能效益,从而推动旧城区更新发展。

具体来讲,TOD 建筑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意义。

在旧城更新中引入TOD 建筑设计方法,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旧城区的发展活力,使其更具吸引力。旧城区在更新过程中面临着城市功能结构单一、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TOD 建筑设计方法的引入可以改善旧城区的问题。TOD 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创造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TOD 建筑设计中,旧城区更新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将TOD 理念融入旧城区规划、设计、改造等各个环节,改善旧城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和交通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TOD 建筑设计在旧城区更新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优化旧城区功能结构、合理组织交通、营造公共空间、增强空间活力等方面促进旧城区的更新,从而促进旧城区的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旧城区TOD 建筑设计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需要从规划条件、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旧城区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旧城更新中引入TOD 建筑设计方法能够促进旧城区的更新发展,通过对旧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设计,可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升级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可以沿地铁线路建成不同功能定位的组团,从而形成组团式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2]。

2 旧城区TOD 建筑设计的策略

TOD 建筑设计在旧城区更新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优化旧城区功能结构、合理组织交通、营造公共空间、增强空间活力等方面促进旧城区的更新,从而促进旧城区的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旧城区TOD 建筑设计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需要从规划条件、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在前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划条件、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旧城区TOD 建筑设计策略,对该旧城更新项目的TOD 建筑设计进行探讨,提出TOD 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流程。通过TOD 建筑设计,改善了该旧城区的功能结构,解决了旧城区功能单一、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等问题,并且将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TOD 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结合地块周边的道路和道路规划红线,合理设置轨道交通站点并预留站点换乘空间,提高旧城更新项目的发展潜力。为了调动开发主体在更新过程中配建公共设施的积极性,可以参考深圳、上海等地的做法,采取公共设施容积率不计容或者按公共设施的配建面积进行一定比例的容积率奖励(深圳的奖励比例为配建公共设施面积的30%)[3]。

(1)功能结构。旧城更新项目一般位于老城区内部,通过TOD 建筑设计优化旧城区功能结构、合理组织交通、营造公共空间等方面促进旧城区的功能完善。

(2)空间形态。如果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应结合旧城区自身特点进行TOD 建筑设计。

(3)交通组织。轨道TOD 模式形成了边界相对清晰的三大圈层结构。第一圈层:距离轨道车站0~300m 的范围。第二圈层:距离轨道车站300~800m 的范围,是人们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仅依靠步行前往轨道车站所能接受的最长时间和最远距离。第三圈层:距离轨道车站800~3000m 的范围,是人们通过自行车或者地面公交前往轨道车站所能接受的最长时间和最远距离[4]。老城区内部道路狭窄、停车场地不足,采用TOD 建筑设计优化交通组织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改善旧城区的交通条件,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并且还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4)历史文化保护。通过TOD 建筑设计可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

(5)土地集约利用。采用TOD 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缓解交通压力。

(6)文化保护传承。采用TOD 建筑设计可以促进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城市文化特色。

通过TOD 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平。

(7)城市可持续。通过TOD 建筑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8)产业升级。采用TOD 建筑设计可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3 设计流程

(1)确定设计目标。根据TOD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原则,对旧城更新项目进行分析,确定TOD 建筑设计的目标。

(2)开展规划条件研究。在开展TOD 建筑设计前,应对旧城更新项目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该旧城更新项目的具体情况。

(3)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旧城更新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4)确定功能结构。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应根据旧城更新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功能结构。在轨道线位和车站确定后,应积极利用轨道站场上盖空间和相邻更新地块,为旧城地区植入新的城市功能。一方面,要补足旧城地区欠缺的功能短板,通过配建地区欠缺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改善旧城居民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要提供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功能配置[5]。

(5)优化空间形态。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将旧城区中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纳入设计过程中,以增强其人文气息。

(6)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在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时,应根据旧城区的具体情况和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功能结构,确定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交通组织方案。

(7)确定空间形态。在选择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空间形态时,应根据旧城区内部情况和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功能结构,确定旧城区中所包含的空间形态。

(8)交通组织方案。在开展TOD 建筑设计时,应根据旧城区的具体情况和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功能结构,合理设置轨道交通站点并预留站点换乘空间,以改善旧城区的交通条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9)确定建筑形式。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结合旧城区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建筑形式,以促进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熊彼特以来,技术创新与产品市场势力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合作创新与产品市场势力的关系成为该分支的最新拓展。学者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下,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有一类静态分析框架模型认为,合作研发影响企业间生产成本的差距,从而改变产品市场结构和企业产品市场势力。利用这个框架分析的学者,可以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考察合作创新的研发投资、产品市场势力、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绩效,但是却无法体现变量之间跨期的影响作用。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学者们引入了动态模型,以期刻画企业合作研发行为对长期定价,进而对产品市场势力的影响机制。

(10)确定公共空间。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根据旧城区的具体情况和TOD 建筑设计中所包含的功能结构,确定旧城区中所包含的公共空间。

(11)交通组织设计。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合理设置轨道交通站点并预留站点换乘空间,以改善旧城区的交通条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2)公共空间设计。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结合旧城区自身特点进行设计,以增强旧城区的人文气息,促进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13)环境品质提升。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注重对旧城区环境的整治和提升,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4)历史文化保护。在对旧城区进行TOD 建筑设计时,应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促进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15)优化功能结构。该旧城更新项目一般位于老城区内部,具有较大的公共空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采用TOD 建筑设计可优化该旧城更新项目的功能结构。

(17)环境品质提升。该类项目位于老城区内部,环境脏乱、交通拥堵。

4 实践案例分析

下面以笔者参与的设计实践具体分析说明。

4.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北部,处于海珠区“一区一谷一圈”的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滨江东路和怡乐路交汇处。地铁10 号线与28 号线在滨江东路与怡乐路交叉口处相交,西侧为海珠涌,北侧为海珠半岛花园三期超高层住宅,东南为金雅苑9 层住宅,考虑换乘功能,站位需设置在交叉处。该项目存在着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效率低、交通拥挤等问题,对其进行TOD 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1 为项目区位与鸟瞰图。

图1 项目区位与鸟瞰图

与常规TOD 项目不同的是本项目原地块包括一栋打捞局办公楼、两栋住宅及一座公交站场。新建项目需要考虑在原址复建的基础上再加入地铁站的相关设施。在用地极度紧张的前提下,如何满足规划要求的同时又处理好4 个功能的关系是本项目的一大难点。

4.2 设计方法

4.2.1 集约用地、多元整合

通过对输入条件的细致解读,项目团队在整体规划上,提出集约化设计、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打造的策略。将地铁风亭与裙楼的整合,从造型、色彩上让风亭融入裙房;将回迁住宅与公交站场整合,二者功能上下叠加,并在二者之间设置相关配套及站务用房,最小化噪音干扰;将地铁出入口与办公楼整合,便于带来人流,创造价值。借由这“三个整合”,较好解决了用地小,功能多的难题。另外,设计考虑到岭南地区多雨的影响,建筑北侧设置骑楼,为市民提供了一条风雨无阻的公交地铁换乘路线。

4.2.2 垂直绿洲、滨江枢纽

在空间和景观设计上,以垂直绿洲为概念,在办公楼层间设计了一系列可眺望珠江的错层空中园林,于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为使用者提供一片户外活动区域,也让城市的街道界面更具活力。

4.2.3 文化塑造、城市地标

滨江东站打捞局办公楼如图2 所示。

图2 滨江东站打捞局办公楼

5 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逐步由向外围扩张到旧城区的精细化更新上来,旧城区用地越来越少,但众所周知,旧城区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本身土地资源稀缺承载的内容又较多,这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建筑师通过整合功能、借由上盖建设能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和居住环境,也最大化地发挥了土地价值。

TOD 建筑设计是一种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对于旧城区来说,其建筑设计可以为旧城区提供更多功能完善、空间丰富、形态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设施。TOD 建筑设计可以改变旧城区单一功能、空间封闭、缺乏活力的现状,使城市重新焕发生机,对于旧城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旧城区旧城建筑设计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建筑设计的困惑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
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