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节选)

2023-10-19沈书枝

阅读(高年级) 2023年9期
关键词:鬼怪夜路手电筒

沈书枝

在乡下,月亮是不可忽视的。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从幼儿时期便有的印象,如今的人若想拥有古人这份纯真浪漫的体验,恐怕只有在乡下才能实现。月亮固然大而常见,不像星星那样光芒细弱,轻易被大气层中的灰尘和光污染遮蔽,但城市的夜晚到底有太多光亮的东西了。中天一弯清冷的半月,带给一个小孩的感受,有时恐不超过路边一盏路灯,或是对面楼房里明明灭灭的灯火。而乡下则不同,在夜晚广袤无垠的黑暗中,在绵延起伏的田地、水塘与山坡上,月亮的存在直入人心。无遮无挡、出门即天地的环境,使得无论黄昏或暗夜,只要在外面,就很难不注意到天空中那唯一显著的明亮光源。

月亮是在乡下长大的小孩最初认识的事物之一,是如同爸爸妈妈、小猫小狗那样亲近的存在。家乡的人过去教小孩指认月亮,有专门的歌谣,开头是“月亮粑粑”,后面如今已记不太清。粑粑是用糯米粉和籼(xiān)米粉调和焖煎而制成的圆饼,有腌菜粑粑、蒿子粑粑、南瓜粑粑、糖心粑粑等诸种,是一年四季受小儿欢迎的美食。“月亮粑粑”这个称呼,有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亲密在其中。

我小时候,很喜欢跟随大人去亲戚家吃饭,因为喜欢回来时走夜路,有异于寻常的快乐。倘若是吃晚饭,回来时天已黑透,便很高兴,心里充满不为人知的欢喜。大人们喝足了酒,此刻都有些醉醺醺的,鱼贯行进在乡下的水塘边、田埂上。打手电筒的人走在最前面,小孩子走在中间,最后还押一个大人,以免落在最后的小孩子害怕背后有大老虎、狼或是其他什么故事里慑(shè)人的鬼怪追来。

乡下没有路灯,手电筒就是我们那时候生活里最有趣的人工光源了。有时候,在冬天的夜晚,手电筒的电池没电了(这是常常发生的事,因为我们总没有钱买新电池),或是出门时没想到会回来这么晚,没有带手电筒,我们便会点火把。路边已收割的稻田里,堆满一堆一堆圆锥形的干稻草堆,去这样的稻草堆上抽两把稻草夹在腋下,再抽一束稻草出来,用火柴点燃就成了火把,擎在手上,一路燃着照着,火光灼灼,烘在人的头上脸上,烧尽的黑灰飛舞,是非常有意思的事。一束稻草将要燃尽,便抽出另一束来续上,之前抓在手上的最后那一点儿稻草把子就扔在地上。冬天早上我们去上学,常常可以看到大路上散落着这样的稻草把子,每隔一段一小把,稻草梗烧得黑黑的。夜里很冷,地面上一层厚厚的白霜,稻草上面也缀满了雪白的霜花,等到太阳一出来,就晒化了。

这是没有月亮的夜晚,等到月亮出来,这些照明的手段便全不需要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乡下走夜路,月亮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可以省去多少节电池啊!有月亮,走夜路的感觉便大不相同。大家不用再低头凝神,一心一意注视着脚下可能出现的坑洼,追逐着前面的人手里的光源,尤其在大路上,可以松松散散地拉开距离,一面自顾自地慢慢走,一面举目四望这月下的田野。

月亮太亮了,轻薄的光洒在举目可见的田畈(fàn)上,稻禾绵延,一片又一片,又密又齐地挤站在一起,绿色几乎消隐,只有不那么纯粹的黑。近处的花与叶还看得清,远处的山影则是深重的浓黑。总是有声音,春天的蛙叫,夏秋的虫鸣,冬夜里格外动人心魄的人家门口伏睡着的看家土狗的吠声。大人们一边走一边说话,小孩子跟在后面,一不留神已落到最后一个。会有野兽鬼怪追上来吗?吓得心里一抖,赶紧拔足紧走几步,赶到大人中间,才又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若无其事地走起来。

(选自《文学报》,文字有删改)

提问

“在乡下,月亮是不可忽视的。”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缘由。

猜你喜欢

鬼怪夜路手电筒
第一次走夜路
第一次走夜路
古旧手电筒的“新”故事
自负的鬼怪
夜路
画鬼怪最容易
神奇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