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师大:办好“三件事”,学思践悟争创“双一流”

2023-10-18

杭州 2023年17期
关键词:良渚师生学校

▲杭州师范大学硅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成立仪式

“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又提升了”“信院学子又多了一个敲代码的好去处”……下沙校区HZNU 师生沙龙活动空间开业时,杭州师范大学的学生纷纷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留言。这是杭师大下沙校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给师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杭州师范大学紧盯“发展大事”、聚焦“当前要事”、抓好“关键小事”,在“深入、精准、实效”上下功夫,以系统谋划开局,以理论学习起步,以调查研究开路,以推动发展破题,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学校发展赋能,为师生幸福“加码”。

紧盯“发展大事”,确保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相融相促

学校“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创近十年历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列浙江高校第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获评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4 人;ESI 排名全球前1%学科增至11 个;学生获省“挑战杯”竞赛金奖11 项、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一等奖4 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杭师大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学校争创“双一流”重大部署,制定争创“双一流”五年行动方案和学科、人才、科研、资金、综合考评等五个配套文件,以项目制、清单化推进各项举措落地,发展捷报频传。

学校始终牢记在杭姓杭、爱杭兴杭,紧扣《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围绕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重要领域,推进服务“一老一小”、服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助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服务宋韵文化研究推广等18 项年度任务落地见效。学校成功举办首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依托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力支持配合建设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与余杭区签订《“鲲鹏行动”暨人才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起成立余杭区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联盟,与青山湖管委会共建成立未来产业加速器,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建成立杭州健康城市研究院,以直属管理方式支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三甲”。

学校发挥人文社科见长优势,围绕“八八战略”“枫桥经验”等时代命题、重大课题,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时代发展中,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让全校主题教育彰显浓浓的“高校味”“师大味”。学校主办了“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现代化”“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建设高峰论坛”等一批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党员干部在《光明日报》等发表高质量理论文章多篇;智库报告获得省级领导批示,建议被采纳10 余项;美术学院3 位教师油画作品《基层治理的样本——枫桥经验》在《人民日报》“党旗高扬 初心如炬”专题中刊登。

聚焦“当前要事”,纵深推进“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举行的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上,一场展现良渚先民生产劳作和礼仪祭祀的情景舞蹈《良渚之光》惊艳世界。伴随着悠扬而神秘的音乐旋律,表演者穿着远古服饰,吹奏着乐器,高擎稻谷,手持各种劳动工具,缓缓向大莫角山高地汇聚……精彩绝伦的演出背后,是杭师大40 位青年师生历时近一年的坚守和努力。

2022年9月起,受亚组委之邀,学校音乐学院师生团队开始参与亚运圣火采集仪式表演筹备。参与模拟排演和拍摄时正值寒冬,师生们需要凌晨四五点从学校出发前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赶在游客入园前完成拍摄任务。大家身着单薄的演出服,赤裸双足,一遍遍排练、预演,直至所有动作完美呈现。其间,调整过千百次动作,遇见过恶劣天气,但大家依然迎难而上,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声喊累。正是这样的执着和坚守,才让《良渚之光》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绚丽绽放,为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带着属于中国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中共党员的担当、师大学子的使命,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圣地上、在迎接杭州亚运盛会的征途中,用更高光、更具意义的形式为自己的毕业画上圆满的句号。”领队舞蹈专业2020 级研究生饶伊芮激动地说。

作为全省唯一承担亚运会橄榄球赛和排球赛两项决赛赛事的大学,杭师大始终坚持将主题教育与亚运攻坚紧密结合,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办好亚运会两项赛事,奋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坚持“干部派到领域中、支部建在项目上”,校领导率先示范,结合主题教育统筹谋划“喜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等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服务在一线、破难在一线、考赛在一线,1 人获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学校亚运党建工作得到亚组委高度肯定,并在省市各级相关会议上作为先进典型发言。

学校广泛动员宣传,坚持优中选优,高标准选拔赛会志愿者700 余名,组建13 支亚运志愿者实践团队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宣传亚运,组织600 余名亚运志愿者参与西站通车典礼,以赛代练积累了扎实的志愿服务经验。在橄榄球测试赛和排球测试赛中,“师大小青荷”志愿者精神饱满、服务专业,获得运动员和媒体的高度赞扬。作为亚运会开闭幕式参演人数最多、参与节目最多、排练周期最长、排练场馆保障任务最重的高校,学校第一时间成立演职人员组织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精心制定开闭幕式演职人员招募与保障服务工作方案,选派1700 余名学生演员参与到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排练中。

抓好“关键小事”,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你的专业课程中是如何融入思政课程内容的?”“你们对下沙校区提升改造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5月初,针对“下沙校区学习工作环境等与师生需求存在差距”问题,校党委书记郭东风带头在下沙校区蹲点调研,与各学院师生代表以“午餐会”“圆桌会”的形式进行座谈交流。如何让教学空间更好地服务师生?如何使功能划分、空间设计和整体视觉效果更有利于日常教研活动的开展?郭东风书记认真听取老师们在“大思政课”建设、教学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提升、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学生们对教学设备、图书资源、文化活动、食宿保障等具体问题的需求,并一一予以回应。针对调研梳理出的60余项师生关切的问题和短板,按照“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要求,分批、分项、分年度建设“一区五中心”,有效提升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初心不变,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抓好师生关切的关键小事。校领导领题攻坚11 项,中层干部开展领题调研126 项,聚焦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250 余项关键小事得到解决,为构建师生和谐共同体、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提供保障。

围绕提升机关作风,持续强化以师生为中心办学理念,深入开展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活动,机关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分别结合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广泛开展走访调研,着力服务人才、登峰学科、实验平台建设等,有效增进服务师生的工作协同,持续推动机关干部走、转、整、改。通过认领学院微心愿、发布46 项实事事项及“访企拓岗促就业”“专班化服务保障高层次人才”等举措,更好服务师生。同时,将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巩固,校院两级新增或修订制度90余项,让主题教育成果更好地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良渚师生学校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