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提亚冰山理论视角下对人物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心理层次分析
——以《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人物心理分析为例

2023-10-18彭珂儿黄欣雨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萨提亚塔拉冰山

彭珂儿 黄欣雨

(1.广东财经大学,广东 广州 510320;2.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引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韦斯特弗于2018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是如何通过教育改变一生的故事。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塔拉,17岁之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糟糕的原生家庭让她的求学之路步履维艰。是教育让她挣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也是教育让她得到了释然和解脱。而在塔拉不断挣扎和努力的过程中,原生家庭对塔拉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采纳心理学领域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开创的“萨提亚冰山理论模式”,对塔拉的人物心理进行深层的分析阐释,并揭示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

一、“萨提亚冰山理论”理论介绍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家庭治疗创始人,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称她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

萨提亚是最早在人际关系及治疗关系中提出“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人。“萨提亚冰山理论” 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价值,即个体内心对自己的价值认同,是一个人“珍视自我,以尊严、爱和真实对待自己的能力”[1]。

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提出的冰山理论从上至下划分成七个层次,依次为行为、应对姿态、感受、观点、期待、渴望,最后是自我。它实际上是一个隐喻模型,将每个人的生命比作一座冰山,能被他人直接看见的只有外在行为,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其常被忽略的内心世界,则是潜藏在水下的巨大冰体。面对原生家庭的控制和伤害,塔拉一次又一次地挣扎,同时也在一点一点地改变,运用冰山理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塔拉,从外到内还原塔拉最深层的自我。

二、冰山之上

(一)行为层——自我的觉醒

行为是个体自尊的一种外部表现[2]。塔拉9岁时,山下的奶奶告诉她应该去上学,并为她安排好一切,然而深受爸爸上学论影响的塔拉失眠了一晚,最终还是看着奶奶走远未去赴约。塔拉被父亲雇去废料场工作时遭遇了生命危险,危机关头她选择了自救,因为她知道父亲不会为了她停下,独立的种子已在她心中埋下。当查尔斯到巴克峰做客时,无法接受伪装的坚强被看破的塔拉变得反复无常,吹毛求疵。漂洋过海来到剑桥后,塔拉弃绝了父亲的世界,开始寻找生活在新世界的勇气。面对父亲的赐福,塔拉明白只要接受就能回到从前重新拥有父母,但她也同样意识到,屈服意味着否定她用所学的真理构建的自己的思想,所以,爱着父母的塔拉艰难而坚定地拒绝了,代价是精神崩溃。求助心理咨询服务后,塔拉慢慢地建立了新生活,哪怕父母依旧不愿去见她。塔拉经历过觉醒之苦后,最终像鸟一样飞往属于自己的山。

(二)应对姿态层——本能的保护

人并非生来就会沟通,沟通是学来的,而学习对象主要是与我们距离最近的父母。在和父母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学习着父母的应对姿态,并在日常运用中逐渐变成我们习惯的模式。通常我们的沟通有四种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我们通过这四种模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不受到侵害,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内心感受。

作为一个女孩,由于力量的差距,塔拉在家中和母亲一样一直处于受压制的状态,为了保护自己,塔拉不自觉地学着母亲的应对姿态。在塔拉的印象中,家中最常见的一幕便是父亲坐在餐桌上高谈阔论,母亲在旁一边忙碌地为他做饭,一边不时地附和他。母亲总是无条件讨好着父亲,这是讨好型应对姿态的典型反应。

三、冰山之下

(一)感受、观点层——旧我的樊笼

如果原生家庭出现矛盾、非理性的氛围,会诱导个体倾向于更容易被自动化情绪和条件反应所控制,缺乏原来的理性判断[3]。扭曲的家庭观念和思维模式塑造着塔拉对世界的看法。扭曲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偏执、荒谬的价值观,而这一切在塔拉看来是最自然而合情合理的,因为她还处在旧我的牢笼之中。

(二)期待、渴望层——矛盾的交织

人们常常希望自己幸福快乐,这是生物本能,而人常常期望外部世界可以满足我们的预期和需要,就像童年早期一样,需要依赖他人生存[4]。生活在不安和焦虑环境中的塔拉,对家庭有着美好的期待——和谐的家庭关系、强大的家庭归属感。多年后塔拉试图“修复好它”,但接踵而来的却是亲友的谎言、父母的漠视。她试图从姨妈的家庭中寻找归属感,从校园寻找归属感,但这始终不是她想要的。而在这些未被满足的期待中,“自我”始终没有得到确认,塔拉只能妥协或者放弃自己被爱的需求,这使得早年塔拉时常陷入低自尊的痛苦中,以致于她在与朋友相处时时常敏感自卑,带着面具生活,几段恋情也因为她的反复无常而无疾而终。即使塔拉卓越地迈入剑桥,旧日的自我仍时常在眼前浮现,提醒着她:我不配。

同时,对知识和自由的渴望,使她不得不离开家庭,走到另一条与家庭对立的“歧路”上去。为了通过升学考试,塔拉在父亲的监视下忙里偷闲地学习,如愿进入杨百翰大学。通过老师朋友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她又参加了剑桥的项目,最终如愿进入剑桥学习。

(三)自我层——新我的追寻

逐层探索,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进而找到真正的自我。自我层关乎存在,关乎生命力量。

萨提亚认为人有三度出生。第一度出生,是于母腹中孕育的过程;第二度出生,是在家庭影响下构建三观的过程;第三度出生,则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者,达到察觉与欣赏。比起没有选择权的前两次生命,第三次的生命则是我们赋予自己的。心理学家弗里曼提出,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它带来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塑造,更多的是在于成年后的自己。当个体不断成长,个体预期的满足从对外界的需求逐渐转变为自我整合。超越之前的依赖关系,个体才能成为自己的掌权者,生活的决策者,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

塔拉写道“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3]。巴克峰养育了她也困住了她,十七岁前的塔拉是父亲的塔拉,是家庭的塔拉,唯独不是自己的塔拉。家庭的牵拉一度使她撕裂,家庭的控制如影随形。而当她的双脚离开家乡的土地,见到更多人,读了更多书,广阔的世界重塑了她的观念和头脑,她慢慢地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将父亲的罪过与自己的罪过进行权衡比较,她终于摆脱了负罪感。她渐渐将那个有独立思想、有决定权、积极自由的自我寻回。家庭是自缚的茧,塔拉是茧中蠢蠢欲动的蝴蝶,寻找自我的路总是坎坷的,只有经过决裂的痛苦、犹豫的挣扎、顽强的抗争,才能迎来破茧成蝶的喜悦。

四、启示

(一)对文学研究:善于结合其他学科,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很多程度上归功于各学科与文学的交融和互释[5]。对于一个文学作品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文学的角度,要善于结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从多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或者情节。本文则是结合心理学知识,将萨提亚冰山理论运用到人物心理分析上,一层一层地去揭开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心理学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能让研究者们发现人物内心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物动作表面。这既有助于阐明人物的心理特征,也有利于解读人物的内心活动,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二)对个人成长:敢于反思自我,肯定自我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他自己的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家庭的影响,产生自卑心理,极易否定自身价值。就像前期的塔拉,在原生家庭的压迫上,丧失了积极心态,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价值,于是在读博期间疯狂地看各种连续剧,以此麻痹自我神经。好在塔拉最后在自我反思中明确了问题所在,开始与自我和解,真正地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她敢于直面自己身上被原生家庭影响的缺陷,也敢于去和自己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作斗争,才得以从家庭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像只自由的鸟儿一样奔向属于她自己的天空。

(三)对家庭教育:呵护孩子的内心成长,明白孩子真正的需求

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原生家庭,是建立在内心沟通、彼此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要懂得换位思考,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内心成长,明白孩子的内心需求。生活在一个懂得尊重、充满爱的家庭里的孩子,才会拥有自信,拥抱自我。

五、结语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的塔拉就像一座冰山,有着巨大的能量。她在成长的路途中,不断与冰山上的退缩、自我欺骗做对抗,同时期待并渴望着去找寻冰山下的自我。通过萨提亚冰山理论去分析塔拉的心理,我们发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家庭能治愈一生,而在不那么完美的家庭里,也许需要有像塔拉一样强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让自己摆脱掉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努力去找到冰下的自我,敢于面对自我,就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自由地去追求心之所向。

猜你喜欢

萨提亚塔拉冰山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