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

2023-10-16翁祖兴

科学养鱼 2023年9期
关键词:养殖池石斑鱼体长

翁祖兴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福建 平潭 350400)

赤点石斑鱼又称“红斑”,隶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为暖水性海水鱼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美和高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养殖鱼(艾红等,2000;徐文刚等,2021)。长期以来,赤点石斑鱼养殖苗种主要靠天然采捕,养殖面积及产量的增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陈省平等,2012)。近年来对赤点石斑鱼养殖模式、饵料选择、养殖盐度等有了一些研究(辛俭等,2005;林利民,1995;贾芬等,1994;王涵生等,2002)。常规流水养殖模式下赤点石斑鱼生长较慢、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与传统养殖方式比,循环水养殖模式节水、节地、可控,并且鱼生长较快,可有效提高产能和养殖效率。本试验开展赤点石斑鱼循环水模式和流水模式对比养殖,养殖时间约20 个月,循环水组鱼体长约为流水组的1.14 倍,体重约为流水组的1.82 倍,养殖效益显著高于流水组。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本试验于2020年10月17日-2022年6月10日在平潭上井海珍品开发有限公司东庠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养殖车间为封闭环境,车间四周有保温设施,顶棚备有遮光材料,以减少光照,为鱼苗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试验鱼苗:鱼苗从漳浦购进,挑选体形完整、色泽鲜艳、个体活动能力强的赤点石斑鱼苗。本试验所用鱼苗规格为体长(9.46±0.31)厘米/尾、体重(13.78±0.84)克/尾。鱼苗投放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3分钟,以将鱼体表、口腔和鳃等部位的病原体杀死。

试验用饲料:全程使用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原料组成为鱼粉、虾粉、鱼油、维生素、矿物质等,主要营养成分水平为粗蛋白质≥49%、粗脂肪≥10%、粗纤维≤2%、粗灰分≤16%、赖氨酸≥2.5%、水分≤10%、总磷1.5%~3%。

2.循环用水处理方法

循环水养殖系统处理主要流程为:养殖池→竖流沉淀器(过流流速1米3/分)→微滤机(200目微孔滤筛,转速1~5转/分)→紫外线消毒器(柱状紫外灯管并联组成,波长253.7 纳米)→臭氧-蛋白质分离器(臭氧发生器氧化还原电位400毫伏)→生化移动床(生物填料比表面积1 500米2/米3)→二氧化碳去除装置(采用气体交换法)→回流养殖池。循环水系统中综合了紫外线杀菌消毒技术、有机蛋白质气浮分离技术、微生物培植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养殖水净化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

3.试验设计

共设有6 个养殖池,试验组(循环水养殖)3 个、对照组(流水养殖)3 个,相同放养量、相同养殖模式作为平行组,每池投放1 000尾鱼苗。养殖池为八角形,池深为1.8米,养殖水体约20米3。

养殖用水来自就近抽取的自然海水,海水经两次沙滤沉淀。循环水循环频率为每天24 次,每小时循环1 个养殖水体积,日补水率5%~10%。定期监测养殖池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亚硝酸盐检测使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检测。养殖池水温和溶氧通过渔家慧用户平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直接观察,可实时监控。

每次投喂配合饲料时,一般按鱼体重的0.5%~3%进行投喂,具体根据鱼体重和进食情况进行调整,上午9:00 左右和下午3:00 左右分别投喂1 次。每月测量1 次鱼体长和体重(采样时将鱼麻醉),记录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打捞病死鱼,分析并判断病死原因。养殖过程中为预防小瓜虫病等寄生虫病的发生,定期使用淡水浸泡鱼体20~30分钟。

4.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16 进行平均值和标准误计算。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18.0 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Duncan)或T 检验对各个监测项目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分别以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3 种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赤点石斑鱼体重和体长生长模型,采用SPSS 18.0的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计算出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然后根据拟合度评价生长模型,计算生长拐点。

二、结果与分析

1.养殖水质分析

养殖车间环境如图1所示,其中3个循环水养殖池的海水流经循环水处理系统后回流至养殖池,3个流水养殖池(对照组)则使用自然海水进行饲养。对照组养殖水通过罗茨鼓风机增氧,养殖水温为11.4~29.5℃(冬季温度低于18℃),溶氧为5.1~6.5 毫克/升,pH 为7.8~8.3。试验组循环水利用空气能调节温度和制氧机添加纯氧,通过陶瓷曝气盘纯氧曝气,水体转动带动富氧水均匀分布,控温后水温在25.1~28.2℃,溶氧为6.2~7.9毫克/升,pH为7.5~8。

图1 养殖车间

养殖试验期间,循环水组水体氨氮含量虽从(0.134±0.023)毫克/升显著增加至(0.169±0.025)毫克/升(P<0.05),但每月氨氮增加并不显著(P>0.05),且整体氨氮含量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养殖期间亚硝酸盐从(0.012±0.011)毫克/升显著增加至(0.065±0.016)毫克/升(P<0.05),但每月亚硝酸盐增加亦不显著(P>0.05),总体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升以下。因此,循环水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有害代谢物,使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达到赤点石斑鱼适宜生长的水质要求。流水养殖模式通过流水达到每天100%以上换水率使水质指标保持稳定,控制氨氮含量在0.2 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升以下。

2.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模式下赤点石斑鱼的生长情况比较

2020 年10 月赤点石斑鱼投放时规格为体长(9.46±0.31)厘米/尾、体重(13.78±0.84)克/尾,2022年6月试验结束时循环水养殖组鱼增长至体长(22.94±0.47)厘米/尾、体重(393.32±21.46)克/尾,流水养殖组鱼增长至体长(20.12±0.52)厘米/尾、体重(216.05±16.41)克/尾。循环水养殖组赤点石斑鱼体长约为流水养殖组的1.14 倍,体重约为流水养殖组的1.82 倍。至养殖周期结束,循环水养殖组赤点石斑鱼无论体长还是体重均显著高于流水养殖组(P<0.05)。

流水养殖组鱼在前12 个月体长增长较快,平均每月增长0.70厘米/尾,但是受冬、春季水温的影响,水温低于18℃时鱼摄食量明显减少,鱼体长和体重增长变缓。以2021年1-4月为例,鱼体长平均每月增长降至0.30厘米/尾。试验期后8个月鱼体长增长较缓,平均每月增长0.28 厘米/尾;但体重增长较快,平均每月增长13.36 克/尾(前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7.97克/尾)。

循环水组在试验期前12 个月鱼体长增长相对较快且稳定,第12月鱼长至体长(20.78±0.44)厘米/尾,平均每月增长0.94 厘米/尾,体重为(203.71±12.04)克/尾。后8 个月体长增长变缓,平均每月增长0.27厘米/尾,但体重增长较快,平均每月增长23.70 克/尾。循环水组鱼体重增长较流水组更为稳定。循环水组鱼日增重为0.63 克/尾,个体平均特定生长率为0.06%/天,饵料系数为1.64;流水组鱼日增重为0.34克/尾,个体平均特定生长率为0.03%/天,饵料系数为1.73。循环水养殖模式更为稳定且产量、产能优势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同养殖池鱼死亡数及不同养殖模式平均成活率见表1。

表1 不同养殖模式下赤点石斑鱼的成活率

试验期间,循环水养殖组平均病死数约为167 尾,平均成活率为83.3%;流水养殖组平均病死数为241 尾,平均成活率为75.9%,循环水养殖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流水养殖组(P<0.05)。流水养殖模式易受外界气候和水质影响,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更为稳定,能够有效降低鱼的死亡率。

3.赤点石斑鱼生长模型拟合和生长参数

3种模型对循环水、流水两种养殖模式的赤点石斑鱼体重和体长增长均有很高的拟合度,其中体重增长以Gompertz 模型为最优,测算的拐点体重分别为244、135克/尾,体重拐点月龄在鱼种入池后的13~14个月,后8个月鱼体重增长较快(流水养殖组体重拐点月龄比循环水养殖组迟半个月);体长增长以Logistic模型为最优,体长拐点月龄在鱼种入池后的2~4个月,前2~3个月鱼体长增长相对较快。

4.养殖效益分析

经过约20 个月养殖,循环水养殖组3 个池的人工、电费、设备维护及折旧费等为18.3 万元,饲料成本为3.1万元,鱼苗成本为4.5万元;总收获982.51 千克,收获鱼销售价按440 元/千克计,总产值为43.2万元。扣除总成本25.9万元,净利润为17.3 万元。流水对照组3 个池的人工、电费、设备维护及折旧费等为9.0万元,饲料成本为1.6万元,鱼苗成本为4.5万元;总收获491.95千克,收获鱼销售价按440 元/千克计,总产值为21.6 万元。扣除总成本15.1 万元,净利润为6.5万元。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净利润为流水养殖模式的2.66倍。

三、讨论

与传统的流水养殖模式对比,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养殖环境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养殖效率高、养殖周期短、系统水处理效果稳定、效益好等特点。通过本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养殖试验,可见循环水养殖模式与流水养殖模式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可为开展规模化石斑鱼养殖提供依据,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此外,赤点石斑鱼生长速度较慢,养殖周期偏长,累计投入资金成本大,有一定养殖风险,后期将通过养殖更多石斑鱼品种、优化养殖条件、调整养殖密度等方法进一步探索、优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养殖微生态环境控制、养殖管理与投喂技术、水质管理、病害防治、节能降耗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和加强,以充分发挥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高产优势。

猜你喜欢

养殖池石斑鱼体长
石斑鱼年产量已破20万吨!2023年,你对这条鱼的信心有多大?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史上最长恐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