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为鱼狂?

2023-10-15周洁

新民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路亚鱼竿钓鱼

周洁

海钓爱好者在海边钓鱼。

由于家住在苏州河附近,于是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每次去步道旁边散步(频率并不高),即便很晚了,依然能看见不少拿着钓竿,坐在板凳上钓鱼的人。而且,他们并非一水儿的老大爷,还有不少看上去装备专业十分讲究的年轻人。

就算不去苏州河边上,就在笔者小区门外的河道边,仅仅两三公里长的水域,也总能看到不少钓鱼的人一言不发地坐在河边,等待鱼儿的上钩。

对此,钓友王庆山(老王)和许晔闽(小许)有着直观的体会。

老王钓了23年的鱼了,从一开始找不到同好,到现在一去鱼塘乌央乌央的人,“遍地都是,成倍增长”。老王说。小许则是从安利的难易程度得到启发,小许告诉《新民周刊》:“以前安利台钓,难度较大,但现在路亚钓法普及,已经有两三个朋友买了装备加入,安利成功率高达50%。”

从宏观数据上也很容易得出这一结论。当下,钓鱼创作者及钓鱼视频已经在抖音、B站、小红书成为流量热门领域之一。据中国钓鱼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每年至少参加4次钓鱼活动)。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了总数的12%,18岁至24岁占10%,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已经成为钓鱼的主力军。

与之相关的市场也一片火热。据《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2)》数据,2021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达805.40亿元。

钓鱼为何如此受欢迎?钓鱼时,钓鱼的人都在想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开始了本次“我为鱼狂”的采访之旅。

钓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明,在商末时期,钓鱼已经为当时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古来钓者皆寂寞,唯有能者留其名”,在我国钓鱼史上,不乏高手能人,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玄洲的钓鱼高手,于此道颇有成就,楚襄王派宋玉等人跟随他学习钓鱼,习得精髓的宋玉著成《钓赋》,其内有云:“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线,饵若蛆蚓,钩如细针,以出三尺之鱼于数仞之水中”,遇到大鱼时,玄洲还讲求“退而牵行”“因水势而施之”,这本从钓具、食饵和技巧等多个方面讲解的《钓赋》,大概算得上是我国最初的钓鱼教育辅导书了。

钓鱼的门槛低,即便是平时不参与任何运动的人,拿到鱼竿也不会感到压力。因此,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式钓鱼,其实都是选择了一种快乐。

这些经验一点都没过时,老王还记得自己钓的第一条大鱼。“当时刚迷上钓鱼三四年,从小鱼塘转向大鱼塘,我和平时一样下饵、放竿,不多时,水面有些涟漪,手中传来一丝牵引力,我知道,有鱼上钩了。”彼时老王还不知道这条鱼重达34斤,但他很快发现,这条鱼力气不小。“它力氣很大,我的竿拿不起来,身边的钓友都坐不住了,指导我如何运竿,如何遛鱼(没错,狗可遛鱼也可遛),花了40多分钟,它的力气耗得差不多了,才钓上岸。”这条鱼之大,至今仍是老王的猎鱼榜榜首,“回家后为了庆祝,还特意开了白酒,喝了两杯。”

老王自此也更加深爱钓鱼这项运动,爱上遛鱼的感觉,“钓鱼的乐趣不在于鱼获,而在于过程,有的时候钓上了鱼,我还会将其放生,就是这个道理”。

从为生计钓鱼,到为快乐钓鱼,钓鱼这项活动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早已脱离了“吃鱼果腹”的低级趣味,毕竟,以鱼为生的渔民,用网兜鱼不比一尾一尾钓来得高效多了?所以,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文人雅士都是资深钓友,留下不少助兴诗词,如今都成了千古名句。

喜欢钓鱼的人,追求的往往都是纯粹的快乐。正如《乐观主义者:飞钓生活案例》的作者大卫·科金斯所说,钓鱼的门槛低,即便是平时不参与任何运动的人,拿到鱼竿也不会感到压力。因此,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式钓鱼,其实都是选择了一种快乐,因为钓鱼的地方,其实就是新的痴迷的生活空间。

作为一名资深钓鱼爱好者,老王深有感触。年轻时,老王的性格较为急躁,朋友推荐他有空时钓钓鱼,修身养性,磨炼性情,老王欣然允之,没想到“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老王一钓就20多年。天气热的时候,早上3点钟就起床出发,避开高温时段预防中暑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从钓鱼体验出发,“天气热的时候,鱼也蔫儿得很,不活跃”,缺乏互动。

老王说,每次钓鱼都能享受到一种山水之乐,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还能和三两好友共度悠闲时光,品尝品尝地道农家美食,岂不乐哉,“所以妻子不喜欢钓鱼,但从不阻止我钓鱼,甚至还资助我买鱼竿”。老王心里美滋滋的。

老王的鱼获,但他表示钓鱼的乐趣不在于鱼获。

2023年4月30日,钓鱼爱好者在江苏宿迁泗洪县洪泽湖国际垂钓中心大圆塘参加垂钓比赛。

20多年里,老王的渔具从最初不到百元的鱼竿,进化成了套装渔具,十几根竿根据不同的塘口、鱼群种类、鱼层深浅进行选择。是的,钓鱼是一门学问,据说厉害的钓鱼玩家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哪里能钓上鱼,能钓上什么鱼。“如果这个塘口螺蛳多,一般来说,这个塘就没什么大鱼。因为体型比较大的青鱼等,喜欢吃螺蛳。”老王说类似这样的判断信号很多,但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已知和未知就这样缠成一股线,勾着钓鱼的人步步深入,怪不得钓友们都说,钓鱼有魔力,只分零次和无数次。

过去提起钓鱼,人们总觉得是一项老年人喜欢的运动。但现在,中青年成为了钓鱼的主力军,27岁的小许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小许的钓鱼史,可以追溯到小学生时期。“小时候父亲在江西工作,江西山清水秀,爸爸的朋友总会带我去钓鱼,帮我上好饵料,让我捧着鱼竿坐着。”就这样,小许被动地走入了钓鱼的世界。

是什么时候化被动为主动?初中阶段,很久没有钓过鱼的小许,兴致突然就来了。“打听到家附近的闵行体育公园可以钓鱼,我就去了,还在那里买了第一套渔具。”

小许告诉记者,钓鱼的人总会不停尝试新的鱼塘,但他的初中三年,却从来没换过地儿。年纪小,意味着经验不足,也意味着无限可能。没挪过窝的小许钓上来的鱼屈指可数,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热情,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他雷打不动地去公园垂钓,全家人在家里等着他吃饭,“那天其实也没有钓上鱼,但为了面子,我去菜市场买了几条鲫鱼带回家。”小许笑着坦白小时候的糗事。

总结这三年鱼甚少上钩的背后原因,小许表示,是因为自己的竿、钓线和饵料都不太对,“我当时不知道这些都有讲究。因为钓鱼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嗨的方式,把钓线甩进河里,观察鱼漂的动向,专心地做这一件事,就能让我快乐”。

当然,小许总归还是要走出新手村的。到了高中后,小许幸运地碰到了同好,自此两人结伴,走遍了上海甚至周边大大小小的鱼塘。“我们一个个开发探索,技术也逐步精进。”小许介绍,他们第一次去的是“斤塘”,“很适合给新手练手,因为斤塘的鱼钓上来以后是不允许放生,需要钓鱼者称斤买走的(高于市场价),所以鱼塘老板往往不喂食,让鱼处在一种很饥饿的状态,大大提高了钓鱼的成功率,让钓鱼的人产生一种成就感。”不过,得来的太轻易也很容易让人疲惫,有一次,小许的鱼钩上都没有饵料,塘里的鱼还是争先恐后咬钩,让小许彻底觉得索然无味,“也太没挑战性了”,小许开始转向“黑坑”。

所谓“黑坑”,也是钓鱼界的专用术语。指的是商业性质的垂钓园,老板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在鱼塘里投放一定数量的鱼,包括一些名贵鱼种,然后收取钓鱼人一定的垂钓费用并限定时间段,有的还会限制渔具的种类。

但“黑坑”也有缺点。“就跟吃自助似的,你会老想着回本,想着要钓多少鱼才能赚回自己的垂钓费用。”在小许看来,这种收费方式讓他变得有所挂碍,钓鱼也多少变了味道,“不那么纯粹了”。

于是,小许开始“野钓”,也就是在野外的天然沟渠、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进行钓鱼。“非常考验钓鱼技巧,选塘口、打窝子、观鱼星等等都有讲究,但这正是其魅力所在。”有一次,小许在野外垂钓,行程结束时,他已经被河边的小咬叮得遍体鳞伤,回家后发烧了十几天,在空调间待了几个月,才终于恢复正常。痛苦的经历并没有消退他对钓鱼的热爱,但后来,他学会了保护自己,“不管天气多热,我都会全副武装,把裸露在外的身体降低到2%以内”。

近几年,小许的兴趣又从传统的台钓转向了路亚。这是一种当下时兴的钓法,音译自英语Lure(引诱)。小许介绍,不同于传统的钓法,路亚其实顺应了自然界食物链的规律,通过人工制成路亚产品,在水中模拟栩栩如生的小鱼、小虾、昆虫等,通过钓手操控鱼竿给予水中路亚不同的牵引与拖拽力道,呈现出类似逃窜、挣扎等形态吸引目标鱼发动攻击,这种主动找鱼的乐趣,使得钓鱼的快乐加倍升级。“而且路亚装备简洁,一根竿、一个轮,一些假饵就能上路,更加灵活轻便。”不久前,小许带着自己的路亚装备,从上海出发北上青岛、威海海钓,走走停停,“碰到好的水面就试一下竿,大概10分钟就能判断这里有没有我想要的鱼,这种灵活性是台钓做不到的。在海边,我还成功钓到了一条鲅鱼,因为不方便带回家,送给了旁边的钓友,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钓鱼是一项很公平的运动。它不需要身体很高、很壮、很敏捷,只要你想,你就可以钓鱼。老王和小许也都提到,钓鱼的未知最令人着迷,“你永远不知道水纹波动的背后,是真的有鱼,还是只是口了一下饵。而这种期待和失望交织的心情,在鱼出现的那一刻再次被拉满”。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钓鱼这项运动,主要参与者以男性为主。一篇文章分析,这是因为钓鱼满足了男人打猎的冲动。出去钓鱼时,男人以钓竿、啤酒和防晒装备为武装,去战胜自然。他们觉得,自己猎取到了食物,担负起了男人养家的重要责任。

而且,钓鱼能够让男性施展他们的单任务能力。站在那里,只需要拿着一个竿子、心中怀着一个愿望,这正是男人擅长的事情。

钓鱼的人多了,垂钓产业的崛起也就顺理成章。

作为一项“烧钱”的户外项目,装备必不可少。数据显示,中国钓具市场需求量逐年走高,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市场规模达到93亿元。这从老王和小许的装备也可看出端倪,入路亚坑才一年,小许已经有了3根路亚竿,而台钓钓竿,两人无一不是两只手数不过来。

近几年,小许的兴趣从传统的台钓转向了路亚。

除了鱼竿,饵料也是一大消耗品。有钓友表示,他消耗鱼饵的速度,和女朋友换口红的速度有的一比,“有些贵点的,可能比一支口红的价格还高”。

渔具消费也在经历升级换代的过程。国内“钓具之家”发布的信息就显示,目前我国不管是鱼饵还是鱼线、鱼钩,过往1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的销售比重呈现持续下滑态势,10—30元的中段价位产品,乃至30元以上更高价位的产品销售占比在逐年升高。

而围绕钓鱼形成的旅游、餐饮、住宿等,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因此,各地都在探索垂钓经济,希望将其发展成为新的城市特色项目。比如武汉,就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支持,在2022年出台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湖北发展钓鱼产业,推动竞技、休闲等多种类型钓鱼标准化赛事体系建设,积极利用条件适合的水面发展垂钓经济和钓鱼产业。而武汉也开始尝试以休闲垂钓为抓手,探讨“体育+农业+旅游+金融+生态”的共生模式。

除了实地挥动钓竿,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采用“云钓鱼”的方式入坑。据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数据,钓鱼话题下最热门的三个话题#钓鱼、#钓鱼人、#户外钓鱼累计播放总量早已经超过1000亿次。

最受关注的“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技术推广总教练”邓刚的账号已拥有3650万粉丝,其发布的视频获得2.5亿次点赞。有粉丝说“云钓鱼”非常解压:“每当看到对方不断钓起一条条鱼时,除了有种替对方激动的雀跃感外,还能从中学到不少技巧。”

最终这些“云钓鱼”的年轻人,往往也会忍不住下单钓具,开始自己的垂钓之旅。

(文中王庆山为化名)

猜你喜欢

路亚鱼竿钓鱼
自己去买
钓鱼
愿者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