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3-10-15王汝晖芦溪县财政局

财会学习 2023年27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乡镇政府预算编制

王汝晖 芦溪县财政局

引言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制中最基层、最基础的一环。重视乡镇财务管理,既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也可以支持民生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改善和提升。以乡镇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将财务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是对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同时也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乡镇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应当对此有准确和充分的认识,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乡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控制有待完善

首先,部分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预算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致使财政预算执行绩效不高。乡镇在制定财务管理工作方案时,对预算管理方法和规则不够重视,忽视了预算编制的原则,未结合预算执行的有关经验,改进预算管理方式,进而导致预算编制混乱和预算超支问题。

其次,部分乡镇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预算编制中缺乏完善的责任体系和指标体系,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最终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实际效果[1],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乃至当前的预算一体化管理相结合。

最后,部分乡镇的业务与财务人员对于新预算法的精神领会不够深入,对基层预算管理的要求掌握得不到位,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不够全面;同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在预算管理与控制过程中的融入有待加强,导致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大。

(二)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

首先,部分乡镇政府对于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具体的监管方案,导致专项资金的管理存在松懈现象。乡镇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详细,未按预算执行。部分专项资金虽然有专门的账户,但账户使用和管理缺乏规范性;部分专项资金的支出审批环节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执行,专项资金的使用缺少相应的审批手续;一些专项资金在申请项目时缺少相关资料和申请审批手续,造成了项目未能有效开展。

其次,乡镇政府对于部分专门项目的资金匹配不到位,部分项目存在资金缺口,未严格按专项资金预算进行资金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超预算现象,一些项目从立项到项目验收所需的时间较长,导致部分项目的资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使用;一些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存在着资金闲置现象,对项目实施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专项资金出现了较大的资金缺口,而相关部门并未及时将该情况进行反映。

最后,部分乡镇政府对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不够严谨,将专项资金和机关经费混同在一起,也未设立专门的账户来对其进行管理;部分虽然设立了专门的账户,但是并未对项目进行详细的核算,这就造成了在项目中间存在着大量的随意调账的问题。一些乡镇政府未严格按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办法与“三重一大”决策流程进行资金安排,一些开支还存在着较为典型的领导意志,部分资金应该走政府采购流程,却没有按政府采购流程办理[2]。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部分乡镇虽然构建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未能够真正落实,执行力不强,有关人员既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也不知道具体工作实施的程序和措施,导致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二是部分乡镇尽管以国家财政管理制度为参照制定了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在制度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并未完全以财务规章制度为标准,尤其是在核定有关费用、支出以及账目填报等相关内容时较为模糊。总之,部分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且不能与时俱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这将使得乡镇财务管理制度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是部分乡镇及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对风险控制和法律常识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也使得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变得更加艰难。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一些乡镇的领导并未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国家财政管理制度才是一切的标准,而部分国家层面的法规只是原则规定,如果相关人员不愿意严格遵守本单位已经细化的财务规章制度,这将导致部分乡镇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深入执行。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

首先,部分乡镇政府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使得资金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成果也并不突出。比如,在部分乡镇,将资金管理信息化当作一种工作的形式,而未将其视为工作的根本目的。甚至一些乡镇领导也没有认识到资金管理信息化对乡镇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需要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相关工作即可,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这些因素都使得部分乡镇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进展缓慢,缺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控,致使各部门间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各部门间信息难以整合,影响了财政资金监管效率。

其次,部分乡镇在整合财务业务数据时遇到难题。由于乡镇财政信息所涉内容较多,项目分散度较高,使得数据传输和整合面临困难。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账目来管理数据,但是由于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未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市面上的信息化软件大多数是标准化的产品,需要以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模块定制。尤其是这些信息化应用软件投入使用前,还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力和财力,需要对软件进行进一步调试和完善。

最后,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务信息化中未对财务风险相关指标予以足够的关注。由于乡镇政府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化建设在乡镇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五)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尽管大多数乡镇都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相关的监督部门,但在执行方面,财务监督制度还不完善。这一方面是由于乡镇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有待强化。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资金的支出不够规范,不按指定签批、随意审批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些在无形中就加大了财务管理系统的实施难度。

二、强化乡镇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预算管理控制水平

首先,要注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精细化,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在预算编制阶段,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明确乡镇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职责,在此基础上编制预算,使预算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具体来讲,一方面,要注重乡镇预算的全面性,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中来,全面覆盖乡镇的财政收支。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前预算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做实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绩效评价的一体化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在预算编制时要综合考虑预算目标确定是否符合乡镇重点工作、主要项目,是否能够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注重乡镇预算的执行效果,力争实现预算的动态化管理。一是在预算执行环节,要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预算,做到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及时调整预算,保证预算管理的动态化。二是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分析、跟踪检查和控制,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三是结合年度目标考核,会同上级单位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定期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最后,要以预算管理促进乡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要不断提升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组织乡镇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二是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将预算管理考核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评中来,对执行预算和绩效考核结果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要不断完善乡镇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二)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预算资金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对经费实行统一管理与统一调度,按照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从而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同时,要根据财政收支情况,对各项经费支出进行合理安排,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是强化上级财政对乡镇及相关单位有关财政资金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县级财政局及相关单位要加大对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业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考察其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同时,要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对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

三是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的财务制度、管理办法,确保“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为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资金的使用、项目的申报、工程项目的管理等方面严格执行制度,对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要经过集体讨论并形成决策结果,以确保“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在资金分配、使用环节加强资金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资金的分配制度,做到科学合理。

此外,要严格贯彻和落实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依据政府采购支出规定对政府采购程序进行严格控制。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是当前形势下解决乡镇财政存在问题的关键。

第一,乡镇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对财务管理制度各个环节的重新梳理,突出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要注意现金管理系统和票据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对应的操作方法的制定。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也应该基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系统,针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规范,进而匹配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二,乡镇应对采购制度进行完善,体现费用和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化,严格落实财务披露制度。乡镇财政常常直接关联民生工程,如果其公开性和透明化不能保障,将会不利于政府信誉与形象的树立,也不利于实施和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工作。

第三,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财务控制意识。一方面,乡镇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的制度和规范,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流程符合规范要求。另一方面,乡镇领导干部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进行定期的交流与培训,以此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首先,乡镇政府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广和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乡镇政府应该构建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乡镇政府的工作流程进行完善,以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对乡镇政府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其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其次,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乡镇政府应该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中,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将信息化建设的费用支出与乡镇政府的发展规划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从而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最后,结合信息化建设,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嵌入到管理系统中,实现辅助管理与决策。

(五)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要想完善乡镇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应当从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监督主体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财政的内部监督,使其充分发挥内审功能,并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绩效评价。同时,要提高财务监督的效果,应当将监督主体从财务管理制度中分离出来,并设立相应的部门或机构,这样才可以避免其他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干扰。另一方面,乡镇还应将外部监督机制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借助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提升监督效率。

其次,从监督内容的角度来讲,乡镇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应该将各项财务制度、法规以及考核办法更加集中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识别乡镇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作用到底如何,就应当看财务制度、法规和考核办法的整体实施效果。

最后,从监督方式的角度来讲,要强化乡镇财政监管,应当从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个层面入手。一是要加强日常监管,乡镇要将日常监管作为重点,关注日常监管,尤其是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操作,要严格遵守财务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专项监督,重点关注某些特定的督导与评估内容。例如,乡镇实施和推进财务监督工作时,应该突出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监督部门的作用;乡镇领导干部更应该积极投入监督过程,通过突出这些部门的独立工作,对监督结果及时进行了解和掌握。

结语

在我国社会行政体系中,乡镇政府处于最基层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它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将与国家总体战略的落实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导向下,乡镇政府的财务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无论是在乡镇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民生福祉的资金支撑方面,还是乡镇产业升级扶持政策等方面,都需要乡镇政府可以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权衡,并保障资金供给,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和推进。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乡镇政府预算编制
乡镇政府缘何容易“敷衍了事”
加强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