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芦苇粉碎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技术

2023-10-13熊飞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棉籽壳装袋农膜

将芦苇粉碎后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出菇喜人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境内山场面积大。芦苇耐旱、耐寒、耐瘠薄,生命力极强,是当地最常见的野生植物之一,广泛地分布于山间坡地及河沟两旁,有的地方几乎漫山遍野都是,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但大量的芦苇在秋、冬季节枯黄干燥后,也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火灾隐患。为此,当地每年需组织人力,在秋、冬季节结合精准灭荒,将成片芦苇砍倒。由于砍倒的芦苇很少被利用,所以多数堆放在原地、或被随意丢弃,既影响美观,同时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将大量废弃的芦苇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消除隐患,竹山县食用菌栽培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将芦苇粉碎后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经试验获得成功。此法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为大量废弃的芦苇找到了一条妥善的处置渠道,对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均有积极意义。

其技术要点为:

一、芦苇粉碎

秋末冬初当芦苇枯黄后,将其砍倒晾晒数日,待彻底干燥后运回,用带有切刀的粉碎机将其粉成碎屑。由于芦苇表皮坚韧致密,且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浸透,给后期拌料、装袋、灭菌、接种都带来一定困难,直接影响到栽培成败。为改善其性状,一是将芦苇屑与棉籽壳混合,作培养料的主料;二是将培养料混匀加水充分湿润,堆制发酵后再使用;三是将粉碎的干燥芦苇屑上堆陈化一年后再随时取用。

二、配料发酵

用粉碎的芦苇屑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既可降低原料成本,又可避免单一使用芦苇屑而产生的弊病,确保栽培获得成功,提高产量和效益。其培养料配方为:芦苇屑45%、棉籽壳45%、麸皮5%、玉米粉1%、过磷酸钙2%、石膏1%、生石灰1%。也可根据当地生产季节以及原料来源和价格情况,对配方进行适当调整。原料备齐后,栽培时将芦苇屑、棉籽壳与麸皮、玉米粉等辅料按照配方混合后投入搅拌机,边加水边搅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并逐渐吸水,最终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成团,手缝中有少量水下滴”为准。培养料拌匀后,选洁净处按常规建堆,料堆上打通气孔,然后覆盖农膜保温保湿,促料发酵升温。待料温升至60℃左右时维持约24 小时,再翻堆继续发酵,使培养料尽量发酵均匀。发酵后的芦苇屑,质地由僵硬变得较为绵软,既便于装袋灭菌,也利于接种发菌。

三、装袋灭菌

如果少量栽培,可手工装袋;若是大量栽培,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使用机械装袋。菌袋采用20 厘米×30 厘米×40 厘米的聚丙烯袋,装袋时注意调整好装袋机,装袋要松紧适度,以利发菌。装袋后用子母环封口,按照常规进行高温灭菌,随后将其运至接种室,待料温降至30℃左右时接种。

农户将芦苇粉碎后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获得成功

四、接种培养

接种前要对接种室进行严格消毒,确保在无菌状态下接种。菌种应选择菌龄适中、发菌较快、菌丝生长健壮旺盛、抗杂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质平菇种。最好使用木片种,这种菌种不仅接种迅速、操作方便,而且发菌、吃料均匀,能够缩短培养时间。具体操作时最好两人配合,一人负责打开菌袋封口用打孔器打孔,一人负责迅速接种封口。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培养室,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培养20 ~30 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随后进入出菇阶段。也可不经高温灭菌,使用发酵料直接栽培,但需适当加大接种量,使平菇菌种尽快萌动生长,快速发菌吃料,增强与杂菌的竞争能力。

五、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如果场地较小,可在大棚内搭设出菇架,将菌袋上架出菇。头潮菇培养料内水分充足,一般不需要补水,棚内保持较高湿度即可。头潮菇采收后,根据温度情况养菌2 ~3 天,然后再补水催蕾,促发二茬平菇,一般可采2 ~3 茬菇。如果场地较大,可采取覆土栽培,即将发好的菌袋脱袋后埋入疏松肥沃的土壤中,以菌包不露出土面为准,然后覆盖一层地膜,上面再插竹弓覆盖农膜,待平菇大量现蕾出菇后,揭去土表地膜,只盖上层农膜,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顺利出菇。如果棚内温度、湿度过高,可揭开农膜四周通风,以降温散湿。待平菇长大、一茬菇采摘干净后,养菌2 ~3 天,再向土壤中喷水并覆盖地膜,等到菇蕾再次萌动后,揭开地膜以利出菇。由于覆土栽培的平菇生长空间较大,且温度、湿度容易控制,菌丝还可伸入土壤中吸取养分,因而菇体肥厚、较大,一般可采菇3 ~4 茬,产量明显更高。

猜你喜欢

棉籽壳装袋农膜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农膜回收器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食用菌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或以稳中震荡波动为主
新型农膜种类多 功能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