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精准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导向机制探析

2023-10-13朱东洋

教师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分类院校

朱东洋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分类精准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导向机制的现实图景

(一)开展分类精准职业教育,增强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分类精准职业教育,应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以便熟悉各种行业和岗位的运作机制,丰富实践经验;要加强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发展自己的能力;要开设就业辅导课程,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要注重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外就业实习平台上获得多种经验,扩大就业空间。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携手,调整培养方案,安排就业技能培训,开展行业实践,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分析各个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客观评估学校学科设置,准确把握培养方案修改方向;要调整就业课程结构,增设相关职业技能课程,重点培育学生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开展行业实习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发放就业补贴等。高职院校开展分类精准职业教育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互为补充,在实施分类精准职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职业技能及基本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搭建招聘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搭建招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招聘服务,可以实现就业信息的及时共享。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促进企业与毕业生高效对接;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应聘技巧;建立校内外就业平台,提供最及时最全面的就业信息;举办就业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就业信息及招聘政策。高职院校搭建招聘公共服务平台,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加强交流,便利企业及时向高职院校提供最新就业信息;有助于减轻企业招聘工作量,提高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成本;有助于推进招聘和就业的精准匹配,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

(三)提供专业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就业服务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务方法,帮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编制就业指导手册,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方案、就业前景分析、职场技能指南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可以设立就业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选择、职业发展、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可以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毕业生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提前储备就业资源。高职院校提供专业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就业服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助于促进学校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分类精准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导向机制的实践逻辑

(一)调整高职教育学科架构,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高职教育学科体系的调整与就业服务体系的健全互相促进,共同促进就业环境的优化,能够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健全高职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学科架构调整。高职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的职业规划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服务体系包含就业市场需求分析,能够为高职教育学科架构调整提供参考建议。高职院校在调整高职教育学科体系时,结合就业市场,从服务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建设科学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对接就业市场,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有利于共同推动高职毕业生就业水平的提升。高职教育学科架构的调整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健全需要追求品质,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支持,为毕业生实现自身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细化高职教育规划,优化高职教育内容

分类精准育人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专业特色、就业需求等因素实施定制化培养计划。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应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和现场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突出专业性和行业性,因此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与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提高学校和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预警能力。在分类精准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细化教育规划、优化教育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还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学业比赛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机制,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面试技巧培训,协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完善就业导向机制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针对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建立完善的就业导向机制,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就业方向和建议,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类型。高职院校应加快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生产实际,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应定期安排专家、校友和企业家为本校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的就业把脉;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此外,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机制,通过专项招聘、猎头服务、提供实习等方式,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同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举办校园创业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群体,鼓励他们将相关知识应用于实践,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三、分类精准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导向机制的发展进路

(一)建立分类职业发展模型,帮助学生积极分类就业

分类职业发展模型由职业分类、职业发展路径、职业能力要求和就业导向构成。职业分类是将职业按照工作性质、技能需求和工作环境分成不同的类别,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帮助他们更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路径为不同职业分类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和职业晋升流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使之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职业能力要求是指对不同职业所需的技能和能力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业导向是根据不同职业分类的就业需求,提供相关的就业支持和服务,如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实习机会、开设职业素养课程等,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提升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行业形势和学校特色,建立适合自己的分类职业发展模型,制定相应方案和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分类就业,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优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优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提高,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竞争优势。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方向和职业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就业规划,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在创业支持方面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包括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创业扶持、创业导师制度等。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如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创业大赛等,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高职院校还可以成立产教融合实验室,开展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与各行业合作,力争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拓展方面,保持一定的行业先进性和实际应用性,推进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还应组织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公共创新创业场所的建设,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注重职业规划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就业

高职院校要注重职业规划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通过职业信息发布、职业能力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和实习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自身职场潜力和行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加强实习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增进对职业的了解,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考取各种实用技能证书,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对接服务机制,与用人单位沟通合作,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专业职业规划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树立职业观念、获得专业技能;它还能拓宽高职教育的视野,为高校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分类就业服务措施,加大分类就业支持力度

高职院校加强分类就业服务措施,加大分类就业支持力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找到自己合适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明确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规划目标,精心设计就业创业课程,包括就业心理、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就业创业辅导和职业论坛,邀请各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顺利就业。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招聘活动,积极对接企业和学生,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高职院校可以增加分类就业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还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及时调整和优化就业服务,逐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

(五)建立宏观动态调控机制,提升学校就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建立宏观动态调控机制,提升学校就业服务能力,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如增加就业服务人员数量、拓宽就业渠道、引进用人单位等,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应建立就业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对就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监测和跟进,及时调整服务策略。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引进用人单位资源,及时了解招聘需求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岗位要求,增加就业指导时间,充分利用导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分类院校
分类算一算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分类讨论求坐标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