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的旋律
——永嘉茶二赵氏大宗祠古戏台戏曲彩绘的色彩探赜

2023-10-12钱宜帖温州大学

流行色 2023年8期
关键词:戏台彩绘谓之

钱宜帖/温州大学

0 引言

温州,是中国戏曲的摇篮。而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诞生于北宋中叶至宣和年间的温州,因此温州素有“南戏故里”之称。南戏始终贯穿中国戏曲的全部历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记录中,温州市共记录约541 处古戏台,其中永嘉县有236 处,远超有“中国古戏曲文化之乡”之称的宁海县。

温州古戏台按风格可分为宋元、明清两个时期,永嘉茶二赵氏大宗祠古戏台是永嘉县众多南戏戏台中保存较好的清代古戏台之一。其风格多趋向纤细、精致,逢木必雕并多饰彩绘。其藻井为聚拢式,绘有精彩的彩绘图释。枋上承井壁,绘竹林七贤、花鸟画及戏曲故事,并绘有苏式包袱石榴纹,井顶盖板上绘花卉纹[1]。彩绘图案和色彩保存较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戏台戏曲彩绘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戏曲彩绘和温州戏曲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之一。

1 彩绘溯源

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题材丰富,艺术造诣高,与温州历史上漆器工艺精湛有关,在宋代被誉为全国第一。《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有记载北宋开封城南门大街以东设有“温州漆器什物铺”:“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直至十三间楼、旧宋门。”[2]宣德门是皇城的正门,在宣德楼前御街上开设有“温州漆器什物铺”,购买者主要是达官贵族,可见温州的漆器地位之高。随着戏曲的出现和流行,技艺精湛的工匠自然将漆器装饰技艺运用到古戏台装饰中。彩绘的题材主要以《三国演义》《西游记》《白蛇传》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曲内容为主,反映了民间对忠义及真善美的崇尚。

2 色彩五行观

中国本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观念,衍生出中国民间艺术的“五行色观念”。“五行色观念”是对自然万物独特的理解,确立了色彩最初的价值和内涵。它代表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时空观念。并将颜色与方位神祇相配,也即东方青龙,青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北方玄武,黑色;中央黄龙,黄色。颜色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就是木为青、金为白、火为红、水为黑、土为黄的五行色彩组合。[3]

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同样讲究五行用色。《周礼·考工记》中对五色的论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4]。”

整体上看,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的色彩艳而不俗。如果运用现代色彩理论来分析,画面主要运用互补色的手法,如红绿色的对比辅以邻近色衬托画面。黄与紫、橙与蓝、红与绿,这样大反差的色彩组合,也达到了视觉上的平衡,黑白起到了很大的协调作用。在现有的绘画中,橙色和蓝色的对比效果特别温暖,而在蓝色中加入白或黑则呈现出深浅的色效果,而橙色则带有微朱红色,有效减弱色相差,加强明度差,从而显得画面素雅而和谐。如经典折子戏《秦琼表功》(图1)中,画师主要运用朱色与绿色的对比,辅以蓝、赭以及黑白灰等色使得画面更为丰富和谐,可见古代画师深谙五行用色之道。

图1 《秦琼表功》

3 意象色彩价值

戏曲彩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吉祥的寓意。“红靠黄,亮晃晃”“断国孝,三蓝墨”“红红绿绿,图个吉利”,民间设色口诀中的五色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5]。刘备身着红衣意为正直,关羽全身均为绿色体现其刚毅等,画师运用象征性的色彩令观者对刘备同关羽、张飞三次前往卧龙岗访聘诸葛亮出山辅佐的剧情一目了然(图2)。

图2 《三国演义》

由此可见,在创作戏曲彩绘的过程中,画师需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借助一定的意象展现出来,在塑造画面的过程中也要运用对比强烈、张弛有度的色彩及构图,使整体画面充满活力,从而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创作,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人们内心意愿的实质化体现,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4 色彩信仰

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的色彩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而且体现了彩绘的地域特色和人们对吉祥平安的美好向往,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比如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以鲜艳的色彩为主,这与人们的视觉体验密切相关。鲜艳的色彩与整体的具体环境相结合,使人心情更加愉悦,沉浸在喜庆的色彩氛围中,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这些颜色在人们的心里有着特定的含义,这也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密切相关。以永嘉茶二赵氏大宗祠古戏舞台上的绘画为例,常用的红、黄、绿、黑、白是“五色”的体现,其中“红”“黄”“绿”使用频率较高。这些颜色的运用体现了民间“喜红”“尊黄”“尚青”的传统信仰。

4.1 喜红

从字面上看,与“红”相近的汉字有“赤”“丹”“朱”等。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红色大致可以表示喜庆、吉祥、幸运、幸福、盛大、权威、地位、驱邪等等。这种从朝廷到民间的“红色”观念源于汉高祖刘邦,是皇权的介入导致“喜红”观念成为一种民间信仰,逐渐固化在民众心中。

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更喜欢用红色来表达吉祥和喜庆,例如永嘉茶二赵氏大宗祠古戏台戏曲彩绘中的藻井大面积使用红色表达吉祥富贵平安之意。红色也成为吉祥节日主题中最重要的色彩,体现了民间传统的“喜红”观念。红色物品通常用于装饰传统的民间活动,如婚礼和除夕的时候,大厅就被红色的装饰布局覆盖。早在一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红色来源于“火”和“血”。人们将红色视为生命,是光和热的象征,并逐渐从生命的象征上升为具有宗教意义的颜色,寓意祈求和平,驱除邪恶。因此在民间信仰中,红色逐渐成为吉祥的象征,可以辟邪,祈求好运。这也广泛反映在古戏台戏曲彩绘中,通常意味着好运和吉祥。

4.2 尊黄

众所周知,中国原始人的主体属于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黄土高原、黄土地带等是中国早期人民繁衍生息的主要区域。中国自古就有“天地玄黄”之说,认为黄色是大地的根源色。根据阴阳五行说,黄帝是中央之神,以“土”统治金、木、水、火四种元素。中央在方位中是至高无上的,黄色是最重要的“正色”。古人认为黄色是中性的颜色,这与中国人所推崇的儒家中庸思想密切相关。总而言之,中国人的种族、地理环境、古代传说和哲学思想无一例外地与黄色息息相关。[6]

中国人尚黄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传说:“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日:‘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吕氏春秋·应同》即是说,黄帝时的服色崇尚黄色,是取法于土。这是儒家的编造。《白虎通义·号篇》进一步发挥:“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这已有了尚黄的崇拜含意。《周礼》规定天子“玄衣黄裳”。其时黄衣是祭祀先祖的庄严隆重场合穿的礼服,但普通民众也可以使用。此外在《礼记》《周易》等典籍中也对这一独特的文化思维进行了系统地描绘,影响了中国人对黄色的喜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7]

在民间信仰中,黄色是吉兆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江南一带认为黄色能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还能驱邪、祈求好运。类似的民间活动,如拜烧黄纸钱、烧黄香、写黄纸对联等,都证实了“黄”在民间信仰中是光明、吉祥和活力的象征。“黄”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民间心理。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的彩绘中随处可见黄色的运用,如《三打白骨精》(图3)中,孙悟空的绘制运用了黄色。黄色寓意光明吉利,驱除邪祟,保佑平安顺遂,这也是民俗信仰在色彩中体现。

图3 《三打白骨精》

4.3 尚青

在温州古戏台彩绘中不乏冷色的运用,最常见的是绿色和蓝色。“尚青”这一色彩观念最主要是体现在“青”字的本义上。《释名》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青”寓意初生,象征万物自然生命的初始和萌芽。《考工记》:“东方谓之青。”青,东方色也。青代表东方,是日出之方位,也是生命开始的方向。“中华五正色理论源自五行(木、水、火、土、金)体系,‘青’在五行体系中相连关系为‘东——木——春——青’,所以‘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指春天或东方。”[8]因此,古人的“尚青”是对生命的渴望,对自然的崇敬。民间的“尚青”也很明显,如江南青花瓷的制作,青花“蓝染”的工艺,都体现了民间艺术对“尚青”的热爱。在民间思想中,“绿”代表着生命和自然。在温州古戏舞台的绘画中,绿色和蓝色是首选,与其他颜色相匹配,使整体氛围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了民间信仰在民间艺术创作中的强大作用。

《三顾茅庐》的彩绘作品(图4),描绘了刘备一行人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情景。大面积的蓝色和绿色的运用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民间信仰通过色彩的表现被包含在绘画作品中,使绘画充满吉祥喜庆、驱魔祈福、生机勃勃、朝气蓬勃,充分体现了充满民间绘画色彩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思想。

图4 《三顾茅庐》

5 彩绘颜料

2008 年3 月,永嘉县文化馆林鞍钢先生在期刊《东方博物》上发表题为《永嘉县荆州太阴宫工笔油彩壁画》的文章,将该画定性为油彩画。壁画界则有人认为是油漆画,价值不高;[9]而民间画家则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是矿物颜料的古法壁画。2018 年中国美术学院王小平在《审美在民间——永嘉壁画研究》一文中认为,永嘉一带的彩绘为胶彩画更为贴切,属于古法绘制的传统彩绘。

民间画师在学徒的时候经常自制颜料,如黑色使用铁锅灰来制作。因藤黄较贵,画师会用当地黄枝树提取的颜色代替藤黄作为家具的底色,但缺点是容易褪色。永嘉本土山上也有矿物色赭石,其他植物色还包括靛蓝、茜草等。彩绘中的群青和酞青蓝都不是纯矿物颜料,而是工厂加工的。一百多年前,温州五马街就有专门从事颜料贸易的商行,如“益泰源”颜料商行。画师使用群青来提取,粉质群青加上牛胶需要慢慢研磨,这种颜色可达几百年不褪色。调制一碗粉质颜料只需微量的胶,但需要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一般来说,调制时间越长,颜色越靓丽,可保存时间也越久。[10]

6 戏曲彩绘的未来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彩绘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绘画画师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民间艺术家,多生活在农村,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其技艺的传承多为口传传承。在经济效益的时代,从事彩绘行业的民间画师也在追求速度,使得目前民间彩绘色彩愈发艳俗,绘画手法也略显单薄。年轻人更倾向于新鲜事物,对艰辛的劳作已经失去兴趣,导致彩绘缺乏相应的优秀人才。

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在创作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其中的色彩运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对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中的色彩进行提取,建立一套专属于古戏台戏曲彩绘的标准化色彩。也可将古戏台彩绘应用到艺术创作、纺织、设计等领域中,使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可以通过更丰富的方式实现传承。

第二,将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引入校园,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古戏台彩绘的色彩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传承古戏台彩绘寻找新的契机。

7 结语

在温州古戏台戏曲绘画发展过程中,色彩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研究色彩在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中的应用特点,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对彩绘的色彩进行重新设计和再传播,有利于发挥其色彩的价值,实现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的传承。如今,传统文化正在逐渐离我们而去,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拾起祖先留下的技艺,传承中华文明和民间工匠精神。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韵味。它是温州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缩影,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在中国戏曲的悠久历史中,历经沧桑,影响深远,与戏曲的兴衰息息相关,见证并推动着中国戏曲的发展走向辉煌。

猜你喜欢

戏台彩绘谓之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彩绘“未来之星”
山西古戏台掠影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