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色彩氛围营造方式

2023-10-12吉志源萧睿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流行色 2023年8期
关键词:题材营造油画

吉志源 萧睿/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0 引言

色彩作为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所不可忽视的因素,一直是中外艺术家和艺术理论者们所研究的重要学科。张铭在其学术论文《基于自然光油画人物的色彩关系研究》中指出,在油画艺术中,色彩关系是油画语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在油画人物中的运用由来已久[1]。本文主要围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色彩氛围营造方式展开论述,通过论述探索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的色彩氛围营造的方式方法。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色彩氛围营造方式往往与其绘画的隐喻性与画面所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感情有关,同时也与画面中的人物等主要因素有关,如画面主体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正在进行的活动场景亦或是画面中主体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社会关系等等。对于“油画人物题材创作中的色彩氛围营造研究”这种相对于宽泛的、开放性的题材进行研究,需要形成一定的系统性理论,而这种理论是在前人伟大的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是在个人对于油画艺术的理解以及个人的绘画风格所形成的,这就又回到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问题当中。研究“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中的色彩氛围营造方式”所形成的理论,便要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去,同时也给其他的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同时,这种理论又包含具象人物绘画创作理论,实际上又包含具象表现人物绘画创作和具象写实人物绘画创作理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几种理论都是相通的。总体而言,对于具象人物题材绘画的研究还是要和画面色彩氛围营造相结合。

1 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的发展

1.1 概念陈述

1.1.1 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主要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其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可识别性。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情节性或叙事性。

1.1.2 具象人物题材油画

具象人物题材油画是具象艺术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以画面中描绘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来进行艺术创作,比如描绘人物及场景,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人物的肢体语言等等。姜宁在其学术论文《基于现实生活的人物题材油画创作研究》中提到,人物题材油画创作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真实,不是借助科技手段的高清晰描摹,而是融入个人的情感关怀的人文关照[2]。而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则更多地突出对于客观人物的描绘,同时也建立在艺术家主观情感抒发的基础之上。

1.2 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开始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更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新面貌,也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者,主要代表艺术家有董希文、靳尚谊、钟涵、全山石、崔小冬、刘小东、何红舟、庞茂琨、郭润文等。尽管他们的绘画方式和技法不尽相同,画面氛围的营造方式不同,但是都是为了追求中国本土油画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时代精神,在画面中以自己的绘画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来烘托画面氛围,营造整个画面效果。

2 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色彩氛围的营造方式

通过对于中国当代油画家钟涵先生与艺术家崔小冬先生的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作品进行分析和系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中色彩氛围的营造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种不同方式展开。

2.1 对于整幅画面色调的处理

在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画面中的色调往往与画面人物的状态、心理活动、身份等要素息息相关。这也是画面呈现出戏剧性效果,与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保障。比如在描绘家庭、市民生活以及以劳动者为主要角色的画面中,画面通常用暖色调表达出一片温馨祥和的氛围;而在描绘诸如英雄英勇就义或战争题材的画面中,则更多表现出国破山河一片萧瑟之景的冷色调。而对于画面中冷暖色调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崔小冬的作品《菜市口1898》(图1),可作为画面色彩氛围营造和画面色调处理的典范。画面虽然以暖黄色调为主,但是却仍然透露出一股刑场上恐怖压抑的气息。画面中的人物表情不一,有的平静如水,有的面目夸张狰狞,尤其体现在作为画面主体的戊戌六君子身上。整幅画面磅礴大气的描绘手法仿佛一气呵成一般,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画面远处,黑云压城的天空处理以及置身于远处灰色朦胧天空中的亭台楼阁与近景强烈的黑白对比,更为画面平添了几分萧瑟感。

图1 《菜市口1898》

2.2 对于画面中环境色的处理

画面中的环境色在具象人物题材油画的创作过程中经过主观处理,与整幅画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契合,而具体画面中的环境色处理也与整个画面所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感情有关。在钟涵先生的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作品中,运用热烈奔放的暖色是老先生用来营造画面色彩氛围的主要手法之一。以钟涵先生1982 年创作的纸底油画作品《纤夫上工》和2008年创作的布面油画《饮河者》(图2)为例。纸底油画作品《纤夫上工》描绘了一个身体瘦弱的纤夫正准备拉纤的场景。画面整体为暖色调,纤夫瘦弱的身影,黝黑的皮肤与背后的浅暖色黄河滩形成固有色上的对比,色彩视觉冲击力强。画面的远端几位纤夫和小船若隐若现,色彩虚化处理,仿佛与环境融为一体。布面油画《饮河者》,画面中描绘了一位皮肤黝黑的劳动者饮河的场景。纤夫沐浴在金黄色的阳光下,人物的上半身与腿部色彩形成虚实对比,画面呈暖黄色调,用环境色来描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表达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钟涵先生重视画面中色彩的运用,重视画面色彩氛围营造的表现手法。他的油画作品强调油画本体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画面中色彩的研究。

图2 《饮河者》

2.3 对于画面中不同视觉点人物衣服固有色的处理

在中国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中,不同主题,不同情境下的人物衣服固有色也和其所在的大环境以及其所从事的相关生产活动有关;而在一整幅画面当中,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衣服固有色以及衣服的纹饰也要进行主观处理,烘托画面氛围,这种处理方式也受大的画面环境色的影响。比如主体人物衣服固有色通常会处理得更加鲜艳一些,或者是更加明亮,而次要人物的衣服固有色则处理得相对暗淡一些,从而达到人物之间衣服固有色拉开层次,产生空间感,营造整体画面的色彩氛围。仍以崔小冬作品《菜市口1898》为例。在作品中,人物衣服的固有色经过作者针对画面色彩氛围营造的要求以及画面的主题,进行了主观处理。位于画面中心点的戊戌六君子,他们的衣服被处理成重色,而在戊戌六君子身后站立的人物的衣服固有色则被处理为亮色。通过背景的次要人物浅色衣服来衬托主要人物的重色衣服,从而使整个画面产生空间感,同时更加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人物。而位于画面左右两侧站立的人们与清代官员衣服固有色的对比则相对更加微弱一些,只是通过简单的明灰暗处理以产生画面的节奏感。

2.4 画面中用笔的方式以及用油的量

中国当代油画家在进行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处理画面主体人物及画面视觉中心点时,会倾向于用更厚重的色彩进行塑造;而在处理距离画面中视觉中心点稍微偏远的位置时,则色彩较薄,用油也特别多,即画面中色彩厚薄的对比。色彩的厚薄与用笔也与画面所表达的主题相关,而在同一幅画面中色彩的用笔与画面线条的处理方面亦是如此。色彩笔触的多少与虚实,通常取决于所描绘对象与画面视觉中心点的距离远近,同时与色彩的明度灰度相吻合,营造整体画面的氛围。崔小冬的油画作品在大胆且放松地用笔的同时,也注重用各种油性材质来塑造画面色彩氛围[3]。如他的代表作品《惊蛰》(图3),画面上的笔法色彩收放自如,里面的背景蓝灰色调及总体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的处理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画面中的女子婀娜多姿,严谨的人物形体结构处关键点的色彩变化与灵动飞扬的白色衣裙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使整个画面节奏仿佛具有了交响乐般的变化起伏。画面中的主体人物描绘运用的色彩比较多,且多为小笔触塑造;而在人物的背景色的处理中,则运用了大量的油,用色也是大笔一气呵成的感觉,从而使主体人物与背景产生颜色厚薄的对比。

图3 《惊蛰》

3 结语

具象人物题材油画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艺术家个人的“设计思维”,并且将这种设计思维运用到画面当中,进行手、脑、心高度集中的主观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从而达到照相机的功能。而对于画面中色彩氛围的营造,则建立于这一基础之上,是艺术家对于客观世界的“再创造”描绘的过程。油画作为一种传统视觉艺术,在中国艺术家的实践当中不断推陈出新,但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对于画面中色彩质量以及色彩氛围营造的不断追求。我国具象人物题材油画得到了空前的实践发展,各种艺术风格,用笔技法不断推陈出新,而这也使得许多艺术家们开始深入和观察生活以及周边的人文环境,探索具象人物题材油画中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使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更加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欣赏,加之合理的,效果强烈的画面整体色彩氛围感的营造,使得整个画面的效果更加出彩,从而达到画面与参观者的情感的共鸣。

猜你喜欢

题材营造油画
一张油画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油画《塬下》
油画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