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江红》:色彩多模态隐喻与美学价值构建

2023-10-12江时祥刘泽瑞倪崑皓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流行色 2023年8期
关键词:满江红时空隐喻

江时祥 刘泽瑞 倪崑皓/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多模态指的是“任何文本之意义经由一个以上的符号符码而实现”,[1]亦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电影被定义为“多模态文本”,其符号资源基于某种原则展开交互运作,以创造电影的整体意义潜质。[3]而在新时代的电影制作中,色彩在一部作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过去,不同色彩的运用更多表达人物的形象感情和环境的烘托塑造的单一作用。如今,色彩在影像中被赋予独特的创作和表达的意象符号,不仅为受众提供理解真实世界的视觉元素,更是创作者在构建作品叙事、时空、隐喻等方面独特的表达技巧。

1 色彩多模态下的视效隐喻

1.1 冲突式的色彩基调隐喻

在过去电影的普遍的创作中,导演常以视听方向作为创造电影节奏的关键因素,以主要角色、环境背景、服饰道具等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表明故事发生的时空,人物形象的塑造,推进节奏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常规的拍摄方式减少色彩的参与程度和美学价值,造成观众视觉上的审美乏味。以悬疑、搞笑与破案为主题的影片往往能够展现复杂的斗争与多样化的人格,通过色彩多模态隐喻,阴沉的天色辅之以水墨色调的青蓝色,给观影者的心理压力于无形中萌生,后随剧情的演进增添新的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影片开门见山,黑幕白字短暂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随之而来一段渐变式转场将镜头代入至故事发生的秦桧府邸中。俯瞰跟拍视角下的兵士快速奔走,居中对称式的构图加之阴暗的色调烘托出狭长的府邸中暗流涌动,意味着片中角色尔虞我诈,为自身利益游走于长巷之间,最后“满江红”三字映入画面,直接打破原本幽暗的俯瞰画面,大面积红色中国毛笔体覆盖。片首一段画面巧妙运用色彩对比营造视觉冲突,镜头逐渐转入剧中主要人物为中心,画面色彩仍以蓝黑色调为主,呼应开头所奠定的悬疑为主的基调。剧中兵士的黑灰色铁甲,府邸暗蓝色的街巷以及灰暗的天空融汇一体形成独特的黑蓝青为主的色彩冲击。电影片头片尾极富隐喻性的中国红色充斥画面,红色的张力反隐喻着剧中主角的英勇悲愤与无可奈何,红色在中国传统的色彩上表达喜庆欢乐、英勇热血等含义,但在影片中又隐喻了主角面对官僚黑暗的无奈抗争与英勇牺牲,在观影的过程中,红色在影片最多出现是角色陆续死亡的暗红色血液,视觉效果突出着角色死亡时不同于主色调黑蓝青意象,由视听模态向心理模态渗透的视觉化情感由强烈的色彩冲击产生。

1.2 融合式的视听技法隐喻

创作者在处理图像叙事时,往往采用多元化的图像叙事模式,构建充满交流、互动含义的视觉画面,讲述影片故事,传达主旨意义,实现“意象之美”的生动解构与完整呈现。[4]电影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且多样,外在展露的虽然基本是红色、黑色、蓝色、黄色与青色,但对于影片的深层意蕴直接体现在视觉体验上,光影与色彩的交织、变化、融合,其中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得到了克制而具深度的暗示,主观上实现观众视听感官与心理行动的统合,客观上也实现了观众色彩审美能力的提升(图1)。《满江红》光影上的精心布置凸显人物的性格形象塑造,暗黑的时空环境中高饱和的暗蓝青主色调却显一抹明亮,所有角色的面部光线都明亮清晰,并不会造成观众的审美困难。独特创新的构图与光影融合的使用策略,将构图与光影结合功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暖色也在该片被赋予特殊的关键意蕴,秦桧早期的轮廓形象塑造通过暖色灯光映照在布帘上,显得位高权重,是幕后操纵一切的上位者。又例如逆光拍摄被押解到牢房的孙均和张大,升起的阳光作为影片独特的色彩意象符号暗示影片的发展即将达到高潮,人物形象由小向大,选择牺牲自己达成胁迫秦桧的目的。暖色光影的隐喻并未有红色意象的强烈,但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决策选择仍有重大作用,观影者亦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剧情的演绎比照过程中获得视觉与心理上的多样感受。影像的意蕴单靠色彩无法完整地构建,视觉上镜头的景别角度、运动技法、焦距长度、光影构图等多重因素,听觉上的环境声音,人物语气,背景音乐,主题曲风格等,最后涉及影片的情节矛盾、主题表达等,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

图1 《满江红》角色剧照

1.3 假定式的叙事时空隐喻

过去纯粹的黑白影像无法巧妙地将构图、光影、声音、角度完美地结合起来,由默片时代的黑白影像发展到色彩的胶片时代到如今新时代数字化电影的多元色彩,影视创作者运用电影技术和创作灵感将影像中不同元素构建到一个电影文本当中,运用多模态的方法进行叙事,从而构造出一个能让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影像时空。在空间环境的构造中,不同的色彩意象赋予的空间环境将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效果。《满江红》构造的时空为戏剧上经典的“三一律”,故事开始于拂晓,黑夜与黎明的时间交汇,使张艺谋的画面色彩风格自然而然与时空构建于一体,压抑的青色与沉闷的黑色交融奠基影片的主要色彩。张艺谋电影运用不同的色彩特性赋予人物群像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前让观众感知人物故事的色彩,赋予人物命运意图尤为重要。张艺谋全片似乎都未拍摄构造关于那段岳飞故事的记忆源于战争灾难山河破碎的深刻思考,运用强烈的色彩,唤起隐藏于岁月历史中逐渐被人们淡忘的民族伤痛记忆。影片的叙事时空的关键点,将镜头专注在张大和孙均破案找信过程穿插进其他线索人物,强化色彩性与戏剧性的背后隐喻影片诸多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色彩是物质世界的载体,同时也是物质世界的重要构成。叙事时空的结构上,导演认识到《满江红》这首诗词中讲述的历史复杂的情境与悲愤激昂的爱国心理与当下中国社会民众认知和生活体验的时空距离。运用色彩视听渲染民族情绪,构建以秦桧卖国信件为线索升华到岳飞遗作《满江红》诗词为主题,将观众带入到宋朝的生存空间给予同情。结尾片段全军复诵满江红的仪式感,城楼下蓝红相融伫立的将士们,色彩交融与宏大声音结合的视听效果推动使得每一位受众跨越时空感同身受那段激情岁月。

2 色彩美学的多重价值构建

2.1 色调对比构造美学价值

色彩美学产生的条件则是画面色彩的丰富统一或是对比冲突,由此必须打破色彩的单一性,增加影片整体色调上的可视性,使得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色彩所表达的意蕴,体会影片的思想核心。观众从色彩呈现的美学环境理解电影表达的色彩意蕴,与创作者和作品本身建立视听上的沉浸与心灵上的交流。小桃子服饰的淡粉色上衣和淡绿色的裙子与整部影片环境的饱和冷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推动影片节奏的重要配角。何大人通过小桃子的性命威胁成功拿到了信件并杀害了其生父刘喜,摔碎小桃子的白玉手镯激怒张大隐喻着小桃子已被“杀害”。张艺谋别出心裁地利用人物关系把线索与矛盾联系起来,运用色彩隐喻人物命运结局,使观众思考小桃子以及与她关联的道具“红樱桃”与“白玉手镯”的含义。小桃子作为全片最为天真与纯洁的意象,与剧中人物中的勾心斗角相比明显得到导演的人文关怀,影片最后小桃子的出现代表美好并未被摧毁,同时也是对秦桧为代表的团体道德行为的一种谴责(图2)。以艺术符号所表现的艺术趣味、哲理、情感、隐喻、思维等作为元素构成电影美学的价值,从而消除了视效审美距离。色彩作为《满江红》中的重要画面表达,对于人物刻画、剧情节奏、主题阐述、美学表达都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影片结尾升起的日光透射房顶辉映在将士们的铁甲上,熠熠发光反射冲击观众的视觉。孙均与护卫骑马逃离府院,夕阳西下,天空尽头呈现红蓝色的淡霞。大广角画面中伫立两旁整齐的军士、铠甲、蓝色的旗帜随风舞动,在逆光边缘下形成阴影轮廓,突出画面中心的天空色彩,产生明暗对比丰富的画面层次,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美学诗意。

图2 《满江红》角色剧照

2.2 色彩意象唤起精神共鸣

隐性话语往往要以编码、解码的方式去分析才能方便构建,用间接的话语表达构建深层次的思想和情绪;显性话语则往往是通过民族符号意象来构建话语。[5]《满江红》既要揭示影片故事的独特爱国深意又要让受众感知,既要呈现影片人物为之努力的爱国的情怀,又要激发当下社会人群追溯时空对那段历史人物的同情同理。《满江红》强烈压抑住的感情诉求在影片的色彩与视听结合营造出极致艺术情景,影片主角跳脱出原有建立在民族情感概念上的“宏大”和“受害”的身份模式中,身份低微的角色与环环相扣的影片故事结构,构建虚拟的历史时空和戏剧化历史事件的演绎。审问歌姬这一线索剧情中,何总管手中匕首镶嵌的红蓝玛瑙是“真”与“假”戏剧化隐喻,下一刻利刃刺入歌姬雪白肌肤留下的红色伤口,歌姬们的生存权利都在何总管的掌握之中,暗红与冷白的色调对比极为强烈。隐喻着死亡的压抑氛围,暗红的威胁与沉默的惨白,上位者与平民,阴暗与光明,色彩符号的碰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3)。影片中色彩意象的增加无疑是对剧情表现力的增强,在阴寂中的府邸通过黑蓝青色彩的融入带有了悲剧色彩,却又因岳飞亲兵团队与秦桧集团冷暖色调的碰撞展现了主角团队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的信念。并非所有的小人物都不会发起反抗,以张大为首的岳飞亲兵们由个体团结为集体开始反抗的秦桧为代表的压迫势力所体现的爱国意识,尽忠报国意识,民族气节,民族仇恨和民族的奋起反抗精神。并非所有的小人物都贪图小利维护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然人也拥有自我意识所产生的反抗意识。

图3 《满江红》色彩识别

2.3 色彩隐喻升华民族情感

在多模态影视语篇中,文化隐喻通常隐含于多模态视觉、听觉、镜头切换,以及蒙太奇剪辑之中。文化隐喻是电影艺术诉诸电影手段的一种形式隐喻。[6]《满江红》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元素贯穿整部影片,首先视听效果的民族化代入体现了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色彩,更能使得观众感同身受,影片的角色每每开始急速步行穿插于府巷之中,都会响起刀剑兵马的碰撞声响,急促紧张的板胡乐器演奏,酣畅淋漓的戏曲唱调,亮黑色彩的古代铠甲,蓝黑色调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角色牺牲的悲凉场景形成了鲜明的色彩情感冲突。影片的叙事结构高潮与结尾连贯,全军复诵满江红独具仪轨感,神来之笔渲染影片核心主题,呼应影名《满江红》。“红”不仅是民族文化意象的色彩隐喻,更深层含义是爱国精神的传承,伟大的爱国精神胜于一切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假秦桧城楼上真情流露、传令兵疾奔传颂、蓝色调旌旗蔽空,红缨枪齐击铁盾这一系列民族传统意象的寓意,通过视听效果超越时空感悟到九百年前岳飞将军的爱国情怀,展现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之中传承下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德和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表现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民族艺术魅力(图4)。影片《满江红》中,极致独特的黑蓝青色调融合运用凸显“红”的色彩隐喻,不论是岳飞亲兵阵营中表现的团结友爱、忠贞不渝、无畏牺牲、尽忠报国的中华民族精神皆高度凝聚为一颗樱桃体现的“红”,以微观的实物意喻民族精神,通过百世流传的岳飞所作诗词《满江红》进行艺术化的改编,以独到的色彩美学构建的隐喻、浓烈的爱国民族情怀呈现给观影者难以抗拒的视觉效果冲击,通过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宣扬到最后融合于血液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图4 《满江红》色彩识别

3 结语

色彩作为影视创作的视觉感官体验和符号信息表达,独自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功效,蕴含主题情感与美学价值,它能够塑造人物的内外特征、时空的环境构造,心理的感情渲染,主题的思想升华,美学的风格表达,民族的文化传播,是作品隐喻的强有力艺术元素。色彩在影视作品实践创作中的视觉占比十分关键,创造并发挥出色彩的功效,要兼顾色彩的形式与色彩的意蕴,把握“形”与“意”的隐喻与象征,达到形神兼备的色彩运用境界。

猜你喜欢

满江红时空隐喻
满江红·贺新年
镜中的时空穿梭
《活的隐喻》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