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在多媒体交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3-10-12沈安澜江南大学

流行色 2023年8期
关键词:色彩多媒体情感

沈安澜/江南大学

0 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前进,用户对于产品与服务的期望日益增长。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提供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成为了设计师们的关注焦点。色彩在交互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影响用户的情感、认知和行为。通过了解色彩心理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交互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易用性的产品与服务。

1 色彩心理研究

交互设计学科于20 世纪80 年代建立,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对于设计者来说,是根据人造系统行为进行设计;对使用者来说,是从交互设计中收获到体验感,满足自身需求。设计师需从用户视角进行设计,了解他们的期望及痛点,建立产品和用户之间和谐的交互关系。要达到这样的交互设计目标,将人的心理纳入设计过程中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而色彩又因具有敏锐传递信息和映射心理上的意象的功能,色彩心理更是在现代设计的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为了更丰富、令人愉悦地使用色彩,我们需要对色彩心理进行一定的研究。

现今有心理学者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而这些来自视觉的信息中,物象占据绝大多数比例,色彩信息相伴而行,而且还先声夺人。色彩心理色彩是引发视觉感应的因素之一[2],其产生的特殊效应作用于视觉以及心理层面在视觉方面,不同色彩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会有不同的差别,而哪怕细微的差别,也会引起人类不一样的视觉心理感知。接收到色彩的刺激,人在大脑中便形成了对于所见事物及环境的认知。在心理感知方面,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绝不是接收视觉信息后便可形成,而是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

不同的色彩会唤起不同的心理感受与情绪。颜色分为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暖色调的红色常与激情、能量和兴奋相关联,让人联想到火焰、太阳等;而冷色调中的蓝色则给人一种平静、稳定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森林、流水等。同样地,不同明度、饱和度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情绪力量。明亮的颜色可以缓解抑郁、低饱和度的颜色让人感到冷静、内敛。这些联想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与个人的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情绪和心理感受的差异,色彩心理学提出了心理色彩这一定义,指的是对于某种特定色彩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感受,比如喜爱或者厌恶。色彩心理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笼统的认识规律,而心理色彩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个人的喜恶和心理倾向,具体表现在对色彩个性化的选择和对流行色的猜测上等。交互设计本就因人而起,运用色彩心理学进行设计,可以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互动,给用户带来更满足其喜好的体验。

2 色彩对设计的影响

从色彩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得知,色彩可以向人类发出信号,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个产品呈现在大众视野中时,以某一种颜色包装时,它被购买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也是品牌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去设计产品的包装和广告的原因。在设计领域中,色彩举足轻重,它作为一种具有表现意义的符号,承担着重要的视觉传达意义,设计师要根据人们的色彩印象去考虑色彩搭配,以充分传达出设计者想表达的情绪和作品含义。

不同色调、色相的颜色排列组合和运用会对观察者产生不一样的影响,由此诞生不一样的心理情感映射,产生对色彩语言的理解。当然,由于人们不同的生活经验,对色彩所传达的信息也有所偏差,大家的色彩观念也会有所差异,但在大环境中、一个群体中,人们也会保持些许固有的色彩观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色彩情感体系,这也是面向国人进行设计时的参考和基础之一。中国人看重传统习俗,将传统习俗、节日的经典颜色赋予特殊的情感。例如延川的布堆画,艳丽的色彩和大胆的撞色拥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大气淳朴,传递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现今的数字时代,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数字产品的代表色也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肌肉记忆,逐渐成为了中国人色彩观念内容的一部分。例如淘宝、微信标识的橙色、绿色,已经成了认知中代表购物、社交的典型色彩。了解中国人对不同色彩感受到的情绪、氛围、性格,了解色彩传统观念,在设计中利用这种规律,可以更好地从观者处得到反馈。但是不可避免地,这种固定的色彩观念,在多变的生活环境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面对色彩语言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产生不符合预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人们的习惯性的认知中,天空是蓝色的,而只要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天空拥有复杂且多变的色彩,清晨时、日落时、阴雨天时,都不可以用蓝色来简单概括。所以在创作工作中,还需要更全面地掌握色彩语言的表现方法。

3 多媒体交互设计特性

如今的消费者对个人所有物品的情感需求日益提高,更注重体验感,无论是对服装、智能产品,还是日常用品,已经不再满足于批量化、同质化的流水线式产出的商品,更是转向了对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可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喜好的,拥有实时性和针对性的定制服务才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作用愈发凸显出来,通过多专业交叉,它不是单独地进行设计,而是一种融合,依附或与其他行业合作,对产生的作品及成果进行再造和重塑,成为更符合如今大众需求的产品。此外,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发展,多媒体平台的构建日趋成熟,建立在这之上的交互设计也是应运而生,服务着各个行业领域。现在看来,交互设计拥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3.1 呈现创新性

交互设计呈现创新性,创新的原因很多要归结于使用媒介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主流趋势,而交互设计和多媒体媒介结合,依托多媒体平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正符合时下民众对生活品质、对心理感受的追求,智能终端屏幕上,在视听同步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人机交互互动,其体裁和形式是前所未有的,交互设计的创新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2 呈现自主性

交互设计呈现自主性,如今的交互设计作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原因在于在信息化的拓展技术的支持下,交互被引入了定向式逻辑,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自主选择想要看到的内容。例如在博物馆内,在交互屏幕上设置历史故事科普,参观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时刻或事件进行细致了解,参观者还可以将自己代入历史角色,深入故事之中,仿佛自己穿越到过去了。南京德基美术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图1)就是这样的案例,展览突破性地将新锐科技引入《金陵图》中,将文物数字化,在全长近 110 米、高 3.6 米的大屏幕上,将这幅传世长卷放大百倍,并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实现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新的交互形式给观众带来更惊艳的体验感。

图1 南京德基美术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

3.3 呈现真实性

最后,交互设计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因为技术手段的提升,作品可以呈现更真实的观感,例如博物馆的展陈在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辅助下,便可以让观者浸入式地走入展览,充分利用展厅有限空间的广度与高度,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将所要传达的概念活态化,通过多元化、现代化的多媒体交互技术,营造有生命力的、立体化的主题氛围,强化了感官体验,加强作品与观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无论是旧时的文物、宝藏,还是艺术藏品,都以一种更深刻、更真实的形式留存在了参观者心中。多媒体交互设计正在摆脱旧有的设计模式,将更为真切的、有表现力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

4 色彩心理运用于交互设计的意义

在计算机中,多媒体的含义是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所呈现的文字、视频或者图片具有一定的互动功能。全球正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协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机界面交互设计成为该系统工程的突显要素。[3]如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已经成为交互设计的主流,智能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界面是如今人机交互进行输出、沟通的载体,在其中色彩心理大有所作为。

从以上我们对多媒体交互设计的探究可以看出,多媒体交互是一个运用多重感官的设计领域,视觉决定了人的第一印象感觉,所以其中当然不乏对视觉的高度重视,色彩心理的运用在本学科中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4.1 传达情感氛围

俄裔法国艺术家康定斯基认为,色彩是一个能够表达生理和心理情感经验的角色。[4]色彩对人类情绪、认知和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设计师可以选择特定情感的色彩,来传达所需要的情感氛围,增加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通过色彩的合理组合,能够对观众的视觉起到引导作用。

4.2 塑造品牌形象

色彩心理可以运用于在用户心中塑造品牌形象,传递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形成一种有特色的风格。通过在交互设计中持续运用品牌标志的颜色,可以加强用户对特定品牌的认知和记忆。网站、APP对色彩的运用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例子。每种色彩都有它的特殊符号含义,在选取交互界面的搭配色彩时,调整明度、纯度,并对多种颜色按照不同比例加以协调,营造生动的软件氛围,激发使用者的使用率,从而树立正向的公司形象。正如支付宝在APP 中运用蓝色作为主色调,给人带来一种稳定、可靠的观感,由此在用户心中提升了可信赖度和专业性。

4.3 引导视觉走向

当想让观众看到某些重要信息时,正确运用色彩心理可以指引用户的视线,帮助观众锁定那些信息,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在界面设计中,利用主色调、同色系辅助色彩以及多种色彩进行交互可以有效地指导用户操作[5],例如运用色彩对比来突出主要内容,或是通过色彩明度等变化来让用户有序的进行界面使用。色彩对于页面的可用性和易读性也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色彩对比度可以确保文本清晰可读,避免眼部疲劳。同时,正确的色彩选择还可以提高界面的可访问性,使得色盲或视觉障碍用户能够正常使用。

最后,色彩心理的使用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时亦有所体现,不同文化对颜色有不同的意义和偏好。在进行国际化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色彩偏好具有特殊性,面向世界的设计不能就色彩问题一概而论,设计师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的颜色组合,以确保设计内涵的有效传达。

5 色彩心理在交互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智能化水平和使用率飙升的情况下,多媒体交互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色彩设计不能再是单向地选择和应用,而是双向的选择关系,这也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更好地运用色彩心理在交互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要达到社会性与观赏性的结合,好的设计作品并非纯粹的好看和迎合大众喜好,也不只用于观赏,更应该是一种工具,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内涵,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能针对某些群体起到一些关注、解决问题的作用。如抑郁症患者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情绪状态不佳且康复困难,既然色彩心理是针对心理来发挥色彩的作用,那么笔者希望在色彩心理的介导下,此社会问题会通过交互的形式为问题人群带来一丝帮助或者慰藉。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使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暗示亦产生了迭代,色彩的表达与设计的情感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师需要铺垫好设计作品的情感基调,强化对作品主题的渲染和对氛围的烘托。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偏好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色彩方案,考虑设计的情感表达需求,选择与所需情感相匹配的颜色,达到有效调动用户的情绪的效果。

色彩设计确保页面的易读性和可用性,通过对比度测试和用户反馈来验证色彩选择。青年群体具有一定购买力且容易冲动消费,在设计时可以使用红色等具有活力的颜色,同时加入黑色的使用来渲染一种“高级感”,满足了青年人对奢侈感的追求和快餐主义心理。而老年群体相较其他群体需要简单易操作的交互形式,主打稳重简约,高纯度纯色就很直观地向老人传达信息,为老人进行操作指引,保证了页面的可操作性。红松学堂老年大学界面(图2)用色鲜艳,字符大,功能清晰,是一个很典型的给老年群体使用的例子。

图2 红松学堂老年大学

此外,设计中要运用品牌的颜色,一以贯之,不能因为美观而放弃了产品线的体系感,失去了辨识度,所有的色彩变化、重构,都是要以提高品牌识别度为前提的。屏幕交互下色彩在设计中的新视野仍有很多值得探索,我们仍应当要定期关注色彩趋势和新的研究成果,持续学习并更新设计实践。

6 结语

总之,色彩心理是帮助我们正确使用颜色,协调进行色彩搭配,以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和用户互动的不二方式。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对人类的心理作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传达情感和表达品牌形象。利用色彩特性,将设计理念转化成色彩语言,用更丰富、更有视觉效果的视觉效果,“说”给用户“看”。在色彩缤纷、开放多元的今天,用户更有审美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色彩不应停留在基础属性和功能的应用上,而要关注色彩在交互设计中带给人的视觉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和服务,使多媒体交互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猜你喜欢

色彩多媒体情感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