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学在《细说国宝》节目包装中的应用探析

2023-10-12邓琳吉首大学

流行色 2023年8期
关键词:陶瓷器国宝动画

邓琳/吉首大学

0 引言

色彩在人们日常的精神与物质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正由于客观事物刺激着人的感觉器官,才让人认识和了解外界事物。在客观上来说色彩是视觉与感官之间的活动,而在主观上体现的则是一种行为和反应。色彩心理学最早是由国外学者马克斯·吕舍尔(Max Luscher)提出来的,主要是研究色彩与人心理两者之间的情感、象征、联想等关系。色彩间的关联、组合、属性、混合和类别组成了色彩的内涵,色彩的属性和形成的方式直接影响着色彩对视觉的刺激成效,而色彩的刺激成效影响着个人的偏好选择[1]。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取信息中视觉占比达83%,这正是由于光反射光谱波长,经过人的眼睛接受光发出来的信息传输到大脑神经中枢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直观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的波动,并且产生生理和心理行为[2]。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辨别、情感认知和教育概念都受到成人的客观经验影响,并且对具体事物认知的基础上大部分是无意识或者是潜意识的,因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决定了设计者对节目动画设计内容的特殊性[3]。

1 色彩心理学在《细说国宝》节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细说国宝》是一档以陶瓷器作为切入点,为想要了解文物的孩子们量身定制的节目,以通俗易懂和简单明了的动画方式,打破陶瓷器在博物馆里的“沉默寡言”,以两名动画角色陶爷爷和瓷小弟的视角,打造陶瓷器的动画版的说明书。

《细说国宝》节目从历史、民俗、文化、工艺等多个方面成系统地讲解中国的文物,让观众了解瓷器的前世今生、青铜的来龙去脉以及书画的古风情怀,从而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儿童在观影过程中,包含了对色彩的感知、领悟、思辨、想象和创作的认知。他们之所以能感受节目作品中的内涵和文化,感受到屏幕上的色彩触动,一方面是动画艺术和陶瓷器艺术相结合;另一方面是视觉刺激大脑对陶瓷器知识进行了意象加工和心理感知。

综上所述,《细说国宝》节目包装设计需要符合少儿心理色彩,既可以交代不同朝代陶瓷器的故事背景和特色,它还能刺激儿童的视觉感官,起到娱乐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1.1 增强节目趣味

随着少儿电视产业的发展,节目包装动画中色彩的表现越来愈重要,色彩在节目动画角色和场景设计中的展现,有必要从单纯的视觉刺激角色转变为寓教于乐的角色。儿童在选择观看节目时,停留的时间通常是几秒或者十几秒,色彩亮丽和观感舒适的画面效果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反而偏灰色系的画面则被快速切换,这是由于色彩具有潜意识传达信息的效果。儿童在观看节目时,画面鲜艳的色彩与之产生心理情感效应,这种愉快、乐观、亲切的感觉会引起观看欲望,从而反哺节目收视率。

1.2 延伸画面情感

《细说国宝》节目主要是通过陶爷爷和瓷小弟两位主角对中国瓷器进行解说的形式呈现的。作为科普陶瓷器的少儿节目,需要对陶瓷器背景故事进行充分挖掘,为此来增加节目亮点,达到强化观众记忆的目的。《细说国宝》节目通过后期二次创作将瓷器拟人化,为瓷器添加人物表情和手脚来增添节目内容趣味性。当陶器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时,由静态转变为活态,形象且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其动作表现为双手托腮,画面字幕呈现“颜值堪忧”时,陶器卡通表情由宁静转为沮丧,陶器颜色由红色转为蓝色,体现出陶器产生情绪波动的状态。

1.3 引导科普教育

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低龄观众在接收节目动画信息时需要直观感受节目的教育引导,由此来减少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缺乏带来的理解困难,成年观众也能体验到该节目带来的童真之美和心灵治愈。

《细说国宝》节目动画设计可以通过色彩来科普各个朝代陶瓷的特点。比如:商周原始青瓷常见的颜色是黄绿、褐绿、灰绿和青绿等。东汉时期,青瓷在制作上逐渐进步,釉色为青绿和青黄色。魏晋南北朝时期,胎色一般呈灰青色或闪黄色。唐朝早期,青瓷器呈现深灰色,少数为灰黄色;盛唐青瓷胎色呈淡黄。唐中晚期,胎色主要以灰色和黑灰色为主。宋代汝窑呈天青色,官窑器物呈紫口铁足,定窑呈乳白色等。

2 《细说国宝》节目动画设计的现存问题

2.1 色彩搭配固定

色彩在少儿节目包装中的应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计者利用色彩来增强节目的亮点和丰富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观众理解画面内容,提高他们对节目的信任度和好感度。相反,固定使用色彩搭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审美疲劳,节目画面吸引力减弱。

在《细说国宝》节目中,动画角色采用的是以原始人为原型(图1),在造型上显现出角色的性别特征,色彩上选取褐、黄、红等来表现,但是没有充分展现出不同角色所代表的陶瓷器文化特征。此外,人物形象、画面背景以及字体的整体色调偏暖,冷色调添加较少,在视觉上没有明显区分开,色彩之间没有对比突出主体内容,显得整体画面表现效果单一,视觉效果较弱。

2.2 表现形式限定

随着电视节目数量的增长,少儿节目发展尤其迅猛,尽管节目发展态势是稳定上升的,但部分节目由于包装设计缺乏创新和反复使用,逐步走向形式借鉴与内容模仿。一方面,节目制作方追求节目在短时间内迅速产出,却使得节目表现同质化的现象加深;另一方面,节目后期包装制作在快节奏的模式下承接了其他节目,在短时间内较难针对节目包装进行差异和独特的设计。

在《细说国宝》节目中,后期包装经常会使用动画元素来反映角色内心的状态表现,例如角色形象高兴时脸上会出现“红晕”;生气时背后会表现“红色火苗”(图2),伤心哭泣时会流出“蓝色泪水”,黑色漫画线条等等,这些体现角色内心活动的动画元素大多节目都有相同之处。

图2 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细说国宝》节目角色形象

2.3 角色设计固定

动画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是构造故事情节的关键一环。在动画节目中,不仅仅需要后期的视听语言表达,更要注重前期的角色和场景设计的双向刻画。

在《细说国宝》节目中,动画角色形象设计较为低调和含蓄,角色整体形象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这有利于儿童对事物基本特征的了解。在节目主角陶爷爷和瓷小弟中(图3),服装色彩上以褐色和白色为主贯穿整个节目,而场景色彩较为多变和丰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场景的色彩设计是根据角色背景故事进行展示,但是固定的角色造型在不同时期的场景中出现,会使得其和故事内容脱节。

图3 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细说国宝》节目主角形象

3 色彩心理学在《细说国宝》节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 色彩象征

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颜色表现出来,这就是色彩象征主义,指的是色彩思维的范畴。“当一种颜色与与其相联系的事物形成紧密的联系,表现出一种被社会承认和传播的特殊含义,成为这种颜色与某些事物相联系的象征意义时,色彩象征主义就形成了[3]。”

色彩象征意义与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知密切相关,而不是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一个人对色彩的感知会直接影响其心理、生理、情感和功能能力[4]。例如,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激情和活力,使人感到兴奋和热情;绿色,是一种平衡和和谐的颜色。它与大自然和健康息息相关,能够带来一种平静和放松的感觉。黄色,是一种快乐和活力的颜色。它能够带来一种轻松和愉快的情绪,使人感到开心和乐观等。由于文化、年龄、社会背景的差异,同一种颜色所象征的不同事物也不尽相同,但这种差异性和灵活性一定能引导人们在思维上产生联想,完成不同事物在心灵上的飞跃。

3.2 色彩感知

色彩可以直接和间接传达事物的情感,儿童在观看不同的色彩时,由于主观因素会产生生理和心理细微的变化。研究表明,色彩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冷暖感、膨胀感、收缩感、轻重感、沉静感和兴奋感。

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明度较低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膨胀和收缩的感觉是指在相同的背景和体积下,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给人相反的感觉。高明度的色块表现有膨胀感,给人感觉会比实际空间大,因此节目在展现陶瓷烧制环境让人感觉空间大,可以选用明亮的红色或者黄色;而低明度的颜色会给人一种收缩感,让人觉得空间比实际要小。轻重感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明度高的颜色给人感觉轻,明度低的颜色给人沉重感。体现平静和兴奋的感觉与色彩的纯度有关。

3.3 色彩联想

当人们的眼睛在接受电视、书本、食物等外部环境发出的视觉信号时,大脑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与其他过去事物的色彩记忆,并形成新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过程就是“色彩联想”。

客观事物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调整等一系列思维运作,色彩通过视觉刺激人脑,从而产生色彩感。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和分析是一个涉及感觉、视觉、记忆、联想和思维等要素的全过程。日本色彩学家曾用84 颜色对不同的年龄群体进行测试,主要研究的是色彩在年龄和性别中产生的联想,研究表明成人是抽象联想,而儿童是具象联想,这是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匮乏,抽象概括能力尚未形成,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吸收外界信息。了解儿童群体的色彩偏好,通过联想的方式塑造儿童的想象力,对节目的观赏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 色彩心理学在《细说国宝》节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 色彩形成品牌形象

色彩在形成品牌形象时,需要注意节目包装的创新性和艺术性,使儿童节目更具有天真烂漫、更有审美艺术、更有教育意义。[3]设计人员在进行后期包装时,把栏目色彩、主题色彩和节目色彩有机统一起来,利用栏目色彩吸引儿童注意力,再融入节目主题的创意设计和情感内涵,使得色彩设计突出节目形象。例如,陶器整体颜色只有褐色和黑色,在介绍陶瓷器表面纹饰时,可以运用蓝色等冷色调的颜色将纹饰进行整体描绘,增强视觉效果,给儿童留下辨识度高的印象。此外,在设计陶瓷器动画角色形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朝代瓷器颜色进行角色服装设计,通过色彩和造型传递给儿童不同时期陶瓷器的色彩特点。例如,隋唐白釉罐是白色的,唐朝青釉凤首龙柄壶的是青色的,元代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是白底红色花纹,清朝斗彩字子母鸡缸杯除了红、绿、黄等颜色外,还有蓝、黑、紫等颜色。

4.2 体现单纯配色原则

“单纯”配色是由同一色相的色彩元素定义的配色方案。一方面,单纯的配色方案符合儿童的观看心理,进而产生观看节目的欲望;另一方面,单纯的配色更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节目留下的记忆效果。

儿童在观看节目时,他们通过感知和思考会将节目与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高饱和色彩的陶瓷器卡通形象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感官,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例如陶器最为突出的就是红色,这种浓烈而典雅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角色形象、场景设计和字幕设计等应用红色,在向观众传达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让整个陶瓷形象和动画的气氛显得欢快而朝气蓬勃。此外,在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对比色,红色给人热情、明快、奔放的感受,那么绿色则具有消除疲劳和焦虑的功能,可以平衡人们心理状态,使其感到放松。一是在介绍红褐色陶器上的纹饰时,使用绿色特效去描绘红褐色纹饰凸显视觉效果,强化纹饰理解的作用。二是穿插在节目中的提示性花字动画特效,用来突出节目中的陶瓷器形象。例如在介绍宽带纹时,陶器上方出现黑字白底的特效字,采用宽带形状和高明度色彩的特效花字“宽带纹”,会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纹饰特点。

4.3 彰显节目主题特色

节目段落之间的转换特效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对段落进行区分,使故事发展更有层次性。

《细说国宝》段落之间的转换特效在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突出节目主题特性的作用。一种是多宫格转场特效,用在烧制开始和结束两个段落之间,多宫格中的内容为陶瓷器制作材料、烧制环境和成型状态等内容,特效采用直线条和波浪线,打造出陶瓷器纹饰舒卷起伏的韵律感,很好地契合了陶瓷器的身份。另外一种较有特色的段落转换特效是突出文字内容的方案,主要用来提示每一个国宝的纹饰特点,特效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辅助白色降低视觉疲劳,将相关的泥土、火苗、刻刀、窑厂等象征元素置入,文字信息则用红、蓝冷暖色渐变表现,制造出陶瓷器高温烧制到冷却成型的动画特效。在段落间的转场效果中,陶瓷制作过程的气氛再次被强调出来,进一步凸显了科普教育的主题。

5 结语

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在少儿节目包装设计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基础教育,而且可以突出节目主题内容、促进节目情节发展、营造节目娱乐氛围等。设计师在搭配节目色彩时需要换位思考,考虑到儿童特殊的心理和行为方式,遵循儿童心理色彩搭配原则,对节目的角色形象、场景设计、字体设计、转换特效等进行合理色彩搭配,为儿童营造舒适、和谐的观影环境。

猜你喜欢

陶瓷器国宝动画
博物馆陶瓷器保养之道
“国宝”竞拍会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古陶瓷修复方法的探讨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文化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