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真实问题触发主动式探究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

2023-10-12郎春花

名师在线 2023年25期
关键词:直子书单交流

文/郎春花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新设了“快乐读书吧”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相适应。《课程标准》提出并提倡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

一.由“开书单”引发真问题

让学生主动利用资源,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是“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然而,这样的习惯与意识是需要刻意培养的。

给学生推荐书单本是一件好事,但教师只停留于推荐书单,却不让学生知晓这份书单的“出生”秘密,这样推荐的意义就小而浅了。一份书单的诞生,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为什么推荐这些书;从哪里知晓这些书;怎样获取这些书……

如果说“热爱阅读”是一种心理反应,那么关于推荐书单背后的这些常常被忽略的事则是一种具有多变量的较为复杂的学习项目,揣摩其中的“秘密”对于个体的成长有着更加长远的意义。持续性阅读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灵活运用资源来主动选择、甄别自己要读的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1]。

二.借“建书单”触发真学习

夏雪梅老师认为素养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缺的:第一是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解决特定的问题;第二是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以“真问题”的解决为驱动性任务,活用资源,调动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触发“真学习”,形成可迁移运用的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

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以制订个性书单为真实任务,以荐读课“走近安房直子”为载体,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资源宝库,引导学生根据需求搜索、整合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设计属于自己的个性书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逐步走向自主阅读,为学生开展持续性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基。

活动一:交流资料,初步感知“大家”风采

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童话大家——安房直子。大家课前通过“百度百科”收集了她的资料。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把关键词记录在信息卡上。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选择信息卡贴上黑板。

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信息,谁能试着用几句完整的话来介绍一下安房直子?

就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型水电站都实现了计算机监控与保护,随着新型技术的应用,水电站的运行管理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模式。虽然现在水电站运行模式实现了少人值班,但是距离完全无人值班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目前只是就少数的水电站进行无人值班模式的试点。为提高中小型水电站技术水平,改善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完全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实现对水电站的远程监控,达到遥测、遥调、遥控等目的。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老师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删选、整理了关于安房直子的信息,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短片与大家分享。谈谈你看完的感受。”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太过于“丰富”,如果不教给学生提取、整理信息的方法,他们就会一头扎进信息的海洋,无所适从。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主动获取需要的信息后,学会在海量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信息,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整合这些信息,并用流畅的语言讲述。

教师在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表达来输出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整理成果,不仅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找差距,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还能通过短片展示作家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

活动二:品读作品,感受“大家”创作特色

第一,说一说眼中的“窗户”

师:课前,老师给大家读了安房直子的童话——《狐狸的窗户》。在故事中,这是一扇什么样的窗户呢?说说你的理由。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选择不一样的回答,请学生板书关键词(如图1)。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想透过这样的窗户看到什么呢?”,让学生继续交流。

图1

第二,说一说故事的颜色

师: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这个故事,你会用哪种颜色呢?请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是蓝色的。这个故事字里行间都有一种蓝——蓝色的天,蓝色的花海,连其中蕴含的淡淡忧伤也是一种深蓝色的感觉。

生2:我觉得这个故事是白色的,那只洁白的小狐狸一直出现在我脑海中,那份纯真的感情就是洁白的。

生3:这个故事是灰色的,小狐狸那么早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看到打死它妈妈的猎人,它的心里满是乌云,都快下雨了。

……

师:颜色本没有情感,它们都睡着了。可是当我们联想读过的书、见过的物、听过的故事来唤醒它们,它们便开始各自歌唱了。你们读懂了安房直子,也读懂了自己。

活动三:选读作品,聚焦“蓝色”定制书单

各小组拿出资料袋,里面有4 篇安房直子的系列作品,小组成员一人一篇自主阅读;全班以“故事的颜色”为话题交流;删选出蓝色故事,列成一份个性书单(如图2)。

图2

这个活动是“荐读”的核心,学生在阅读与生活的联结中,感受着作品的魅力与写作特色。“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这个故事,你会用哪种颜色呢?” 这一核心问题也为个性化书单的创建埋下了伏笔。

安房直子这位作家是出名的颜色控,她的文字有着鲜明的色彩,用颜色来创作已成为她的一大特色。在阅读交流时,以“颜色”来谈对故事的整体感受,就是在深入了解作者创作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个策略,充分激活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学到了一种新颖的表达形式。通过网络链接提供的丰富资源,师生共同创作了一份“蓝色书单”。这份书单的形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构建符合自己阅读兴趣的个性化书单的兴趣。同时,这份书单也作为一种样本,给学生创建个性化书单提供了支架。

活动四:确定方向,开发“大家”阅读资源

师: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就是一个启动阅读宝库的按钮,通过她,我们可以开发许多有趣的阅读书单呢!(出示“狐狸书单”,如图3)从安房直子出发,你还能开发出哪些书单呢?小组合作讨论书单方向,记录在“阅读单”上。

图3

学生选择“阅读单”交流。“阅读单”有“女性童话作家书单”“与安房直子同一时期著名童话作家书单”“日本童话作家书单”“狐狸书单”……

师:学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及身边的资源,开发更多有意思的书单,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制作一份个性化书单。

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是对前面两个学习活动的观照,学生的“搜索”能力得以再次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形成综合能力的进阶(如图4)。

图4

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一个相对完整而稳定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达成了本课的核心任务,提升了学习素养。

三、借“晒书单”激发真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通过评价对小组作品进行更有深度的反思,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角度、多形式。这是一种反馈,也是一种诊断,利于学生在不断反思中修正书单,以呈现更好的表现性成果[2]。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由此可见,真评价往往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会真实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获得事实和概念的过程以及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教师设计的嵌入式评价表(见表1)不仅重视个性书单的表现性呈现,更重视学生在创建书单中的态度、习惯及合作意识,重视他们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把小组的思考过程表述清楚。

表1

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从态度、习惯、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专注度与投入度,也让小组合作、汇报的过程目标更明确,交流更有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合理用好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根据他人建议及时修正、优化书单。

在学生完成个性书单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安排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小组创作成果,形成更大范围的书单交流共享。这种把学习成果展现与评价联系起来的方式,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整本阅读”的任务驱动,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中走出,学会直面问题,主动探究,努力成为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习所得用于创造更丰沛的人生和更美好的世界。

猜你喜欢

直子书单交流
声音的森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Two-point model analysis of SOL plasma in EAST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暑假阅读书单
挪威的森林第06章 绿茵藏艳(38)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