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现状研究
——以成都市某幼儿园为例

2023-10-12张杰赵霞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故事书图书幼儿

张杰,赵霞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一、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现状

(一)幼儿访谈内容分析

根据幼儿对书店、图书的了解和兴趣了解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现状。

1.幼儿对书店的印象

研究者利用自主游戏活动时间随机访问该班幼儿去过哪些商店。访谈结果显示:在被问到去过哪些商店时有82.9%的幼儿回答去过商场和超市,37.2%的幼儿能在不需要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说出去过书店。经过了解该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在班级实行“图书漂流袋”活动,教师为每一位幼儿都准备了图书袋,要求幼儿放一定数量的图书在自己的图书袋里,所以班上的幼儿都有跟随家长去书店选购图书的经历,所以在追问幼儿是否去过书店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回答去过。从所收集的资料来看,书店给该班幼儿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学前期的儿童大部分都不识字,在阅读图书时主要根据图画推测想象图书内容。幼儿阅读的图书大多色彩丰富,画面生动形象,并且图画多文字少。所以,幼儿的阅读材料以图文相结合的故事书为主。在访问时询问幼儿是否喜欢故事书,结果显示80%的幼儿回答喜欢故事书,20%的幼儿回答不喜欢故事书。继续追问喜欢图画书的这部分幼儿,能否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名字,20%的幼儿不能说出。这说明对这部分幼儿来说,故事书没能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了解该班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幼儿访问阅读区的频率。在询问幼儿是否经常去阅读区时,28.6%的幼儿回答经常去,40%的幼儿回答偶尔去,31.4%的幼儿表示几乎不会去阅读区。在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该班遵循幼儿自主选择的原则。从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在进行区角活动时不会主动选择阅读区或偶尔选择阅读区,只有小部分的幼儿会主动选择阅读区,可以得出该班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度不高。

4.幼儿对集体阅读活动的兴趣

集体阅读活动是相对于自主阅读的另一种阅读形式,根据幼儿在集体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也能直观反映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度。笔者在了解幼儿个体对阅读的兴趣后,继续了解幼儿对集体阅读活动的兴趣。该班除了平时的区角活动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教师也会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幼儿园也会每周安排一节语言公共课,教师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借助绘本。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贴纸异常喜爱,这也是幼儿园教师日常奖励幼儿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在活动中会采用奖励贴纸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问到“是否喜欢上阅读课”时,33名幼儿(94.2%)回答喜欢,2名幼儿(5.8%)对阅读课兴趣一般。继续追问“是否喜欢听老师讲故事”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回答喜欢,说明该班大部分幼儿对集体阅读活动及听故事有较大的兴趣。

(二)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班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现状,我们对该班2名带教教师进行访谈。首先请教师对每位幼儿的阅读兴趣按“喜欢、一般、不喜欢”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教师认为该班有30名幼儿(85.7%)喜欢阅读,3名幼儿(8.5%)对阅读兴趣一般,2名幼儿(5.8%)不喜欢阅读。从教师的访谈结果看出该班大多数幼儿对阅读有较高的兴趣。

可以看出, 随着涡流发生器安装位置与模型旋转中心距离的增大, 附面层厚度先减小后增大, 最小值出现在安装位置距模型旋转中心20~30倍当地附面层厚度区域, 减小量约为60%, 该位置是较为合适的, 距离过大、 过小均影响涡流发生器作用的发挥.

(三)阅读区活动观察分析

阅读区的使用情况是直观反映该班幼儿阅读积极性的一个方式。研究者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班幼儿对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阅读的兴趣,在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阅读区的选择和使用情况,以一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一周之内,平均每天进入阅读区的幼儿占当天所有参与区域活动幼儿总数的10.84%,主动选择进入阅读区的幼儿平均占总人数的7.5%,而能在阅读区认真阅读的幼儿平均占总人数的5.42%。从图2可以看出该班幼儿平均一周的持续阅读时长为5.8分钟。有研究指出2~6岁幼儿每天有20~40分钟的阅读时间较为合适,观察结果显示该班幼儿主动进入阅读区并能长时间持续阅读的人数不多,说明该班幼儿在自主阅读活动中阅读兴趣不高。

图1 幼儿参与阅读区活动的情况图

图2 幼儿在阅读区阅读持续时间情况图

(四)幼儿集体阅读活动观察分析

对集体阅读活动的观察是为了了解幼儿对集体阅读活动的兴趣,以及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持续安静参与活动的时长,集体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也能更直观地反映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也更便于研究者观察记录。设置观察周期为7周,主要观察一周一次的语言公共课后幼儿的反馈。在每次公共课结束后随机选取5名幼儿对本次活动按照“有趣、一般、无趣”进行评价。结果显示62.8%的幼儿认为集体阅读活动有趣,37.2%的幼儿认为集体阅读活动一般或无趣。观察结果显示该班大部分幼儿对集体阅读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二、提高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阅读材料

该部分针对上述关于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以阅读材料为重点,探索选择怎样的阅读材料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在分析上述观察和访谈的结果后,笔者总结了以下能有效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阅读材料特点。

1.选材难度适宜,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同成长年龄阶段的儿童在阅读能力和技能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对阅读素材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针对每个儿童的成长年龄需求选择恰当的阅读素材是至关重要的。对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根据图画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析与想象。所以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根据中班幼儿的阅读发展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图书,让幼儿在阅读时不会一下就理解故事内容,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大概了解,难度要与该年龄段幼儿的思维、语言、情感和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故事情节有悬念

研究者在观察阅读活动及平时过渡环节的“故事时光”后发现,幼儿大多喜欢情节有悬念,能让他们进行思考想象,并且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绘本。过于简单、没有起伏的绘本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选择阅读故事材料时要选择故事有起伏的,并根据故事发展巧设提问,推动故事的发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是谁嗯嗯在了小鼹鼠的头上”,能引发幼儿思考,吸引幼儿继续往下阅读。故事诙谐幽默,情节连贯,能成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学龄前的儿童还没开始识字,对文字没有灵敏性,观察阅读区发现幼儿在阅读时最喜欢图画多的故事书。那种色彩丰富,篇幅大且一幅画占一页的绘本更受幼儿欢迎。他们不喜欢文字多、内容过于成人化、颜色暗淡的图书。因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他们在阅读时主要借助图画理解故事内容。例如,一些有丰富插画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彩虹色的花》《母鸡萝丝去散步》《你真好》等都经常得到幼儿的“光顾”。而投放在阅读区的《睡前故事》等图书鲜少有幼儿翻阅。

4.选材多种多样,满足不同需求的幼儿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于阅读的需求也具有差异性。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题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可以选择一些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读物,如《大卫,不可以》《小熊不刷牙》《幼儿园的一天》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带科普性质的读物,例如《小种子》《地下100层的房子》《海底的秘密》等。阅读材料的题材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幼儿常见图书主要是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或故事叙述的方式进行,教师还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儿歌、童谣等。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体会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形式的多样化。

(二)阅读环境创设

阅读环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从心理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幼儿。因而,幼儿园、教师及家庭都应该重视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阅读的环境。在总结了上述环境创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为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常说的阅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心理环境。

1.显性的物质环境

显性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直接性、外露性,影响效果的及时性和明显性等。显性的物质环境在阅读区的创设中主要是墙面的布置与装饰以及其他相关刺激共同组成的物质环境。创设一个积极的物质环境能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与阅读环境形成交互作用,逐渐培养他们爱阅读的心态和倾向,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更有利于吸引幼儿进阅读区阅读,观察该班阅读区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解决策略。

2.隐性的心理环境

隐性的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潜在性、隐蔽性,影响效果的渐进性、长效性等。在主要意义上是指由于教师的态度、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而形成的人际环境,也就是心理环境。好的人际氛围对幼儿行为有一种积极的作用和推动力,激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同样不好的人际环境也会对幼儿行为造成消极影响,从而降低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师阅读指导方式

1.阅读前

喜爱图书被认为是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先决条件。要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书籍本身产生兴趣,根据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也可以对他们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指导增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首先,帮助幼儿熟悉图书的结构(封面、前环衬、扉页、正文、后环衬、封底)。幼儿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右手拇指与食指捻住书的右下角,然后轻轻翻页,左手轻轻压住,按照页码顺序依次翻阅等。幼儿只有熟悉图书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其次,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从书中寻找答案,让幼儿学会主动阅读。

2.阅读中

幼儿大多喜欢情节有悬念,能让他们进行思考想象,并且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绘本。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巧妙设置提问,给幼儿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而不是教师将故事全盘托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每一位幼儿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根据他们对情节发展的理解,还可以和教师以及周围的伙伴一起交流讨论故事情节,教师要及时观察记录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幼儿交流解决。

3.阅读延伸活动

在阅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根据故事内容开展相关的延伸活动,采用多种方式进一步巩固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开展绘画、唱歌、表演等活动,也就是采取家园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例如,在阅读了《小狗花花去旅行》后,教师可以开展与旅行相关的美术活动(去旅行可以玩什么,要带哪些东西等),阅读《神奇的小水滴》后可以进行家园合作,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用拍照记录的方式鼓励幼儿主动分享他们的故事。

(四)丰富阅读区活动形式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区域活动时间内保持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就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改变以往阅读区只能阅读图书的形式,丰富阅读区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投放一些手指偶,幼儿在阅读了图书以后就可以相互之间用手指偶表演的方式再现故事内容或创编新的故事情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区设置自制图书,幼儿可以根据阅读图书后的想法或结合当天的集教活动内容创编故事,通过连环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请教师帮忙用文字记录,最后将作品装订成册,投放在阅读区,供其他小朋友阅读借鉴。这种方式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又能丰富阅读区的材料,一举两得。[1-6]

三、结束语

伴随早期阅读而来的就是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了解成都市X幼儿园X班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现状,与教师共同协作改变现状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师生互动方式,提升教学效率,让幼儿更有效地习得相关知识经验,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故事书图书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Storybook 故事书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天边的故事书
图书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暖心有爱的故事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