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过程视角的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工程经济”课程为例

2023-10-12李玉君程长清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工程经济活页教案

李玉君,程长清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交通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5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序幕。同时,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要求职业教育德技并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即为实现这一要求与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五年制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课程为例,其教学务必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思政融入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最终实现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之教学目标。

一、基本理论概述

过程是指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轨迹,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过程视角,来源于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认为这个世界不仅有客观存在的一面和主观认识的一面,这个世界还是运动的、生产的、发展的、演化的、进化的。一切系统都是作为过程而展开的。事物不会无端地产生,也不会突然消失,它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从一种状态经过一定的过程演化为另一种状态。事物生成演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状态变换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研究复杂系统时,要关注“怎样去做”。

基于过程视角是指我们要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解决“如何去安排”、回答“怎样去做”的问题为基础来研究复杂系统,它是指要以人—人、人—物、物—物相互作用过程的界面为基础来研究复杂系统。该视角具有统筹性、整体性、全局性、路径依赖性、可达性。

基于过程视角的“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是将“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看作一个过程系统,从“设计教案”“准备资源”“混合式教学”“归纳评价”四个实践操作环节实现系统的循环运作。

二、基于过程视角的“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一)设计融入思政元素、体现现代化教学的“工程经济”教案

基于过程视角的“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首先从课程思政教改方案,即课程教案研究入手。在设计该课程教案过程中,首先,依据五年制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工程经济”课程标准,结合该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特别是思政育人目标,挖掘“工程经济”课程思政元素,在该课程的九大学习情景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合理的“工程经济”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其次,要研究如何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中,达到课程思政如盐融于水之效。

表1截取改革修整过并应用于实践的“工程经济”教案部分内容,展示融入思政元素、体现现代化教学的“工程经济”教案风格。

表1 课程思政融入现代化教学的“工程经济”部分教案汇总

(二)准备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课程资源

融入思政元素、体现现代化教学的《工程经济》教案实施,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学开展的前提保障。

1.编制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活页式教材

新型活页式教材,不仅在装订形式上将传统的固定装订本教材改变为可以拆装的活页本模式,方便使用时随时拆卸及重新组装排列,而且应该把“企业岗位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材主体内容罗列。依据“工程经济”课程内容特征,其课程标准中设置九大学习情景、三十多个工作任务,以学习情景及任务模块为框架重组并编制“工程经济”活页式教材完全具有可行性。另外,编写的“工程经济”活页式教材,模块清晰、任务明确,配套信息资源丰富多元,更易穿插并融合与特定知识点或任务相关的思政元素。

“工程经济”活页式教材可凭借一定的网络平台进行编写并出版,例如,用云教材在线编辑器进行编写,然后在云教材学习平台中出版,方便“工程经济”活页式教材的及时、不断地修订与更新。

2.设计并制作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开放课程

“工程经济”开放课程是该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混合式教学使教学的空间及时间范畴得以扩展与延伸,伴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通过设计并制作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开放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扩充、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深度循序渐进,进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例如,同一个思政融入点,课前插入大量类似的课程思政相关文档案例、视频案例。再如,采用线上提问,有针对性讨论的方式,引发同学们对课程思政融入点的深思。

3.搜集或录制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案例文档或案例视频

“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案例,可以以文字文档或视频的形式归类并编撰整理,以备设计教案、编制活页式教材、制作开放式课程时,编排插入相应的资源。规整这一部分案例集,并逐年扩充修订,也方便教师在每一学年,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重点的“工程经济”教学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4.制作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微课

微课是针对一至两个知识点所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小视频。在微课的精致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点,能使学习者目标明确、印象深刻。当然,并非所有的“工程经济”知识点都能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制作微课。“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应尝试在可行的知识点中制作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微课,并编撰成微课集。

(三)实施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重点的“工程经济”混合式教学

以超星学习平台为媒介,实施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重点的“工程经济”混合式教学,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课前及课后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

1.课前引导

在课前环节,通过课前任务,增加课程思政相关案例容量,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点的印象。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与课堂预备所授知识点相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及政治形势。

例如,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与实践相关,在超星平台课中上传典型的“政府投资项目”成功与失败案例,以及《政府投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文件。在课堂中,教导学生从微观与宏观角度树立节约观念、慎用政府投资项目中来自老百姓的每一分钱、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遵纪守法概念。

2.渲染氛围

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教学,可无限扩充线上讨论空间,促进师生互动,营造课程思政氛围。例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在线上对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的经验交流,并讨论自己的看法,渲染积极向上、乐观进取、追求真善美的正能量氛围。

3.课后反思

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空间给予“工程经济”的课程思政反思及反馈的平台,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点的理解。例如,“工程经济”中资金时间价值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相关,融入的思政点比较抽象,五年制高职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学生可以在“工程经济”开放课程的线上学习平台中,作相应的专题讨论,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对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评价

1.归纳“工程经济”教学实践过程性资料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工程经济”教学实践并非只进行一个学期,根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不同届的人才培养方案,这里的教学改革实践应是多次反复,不断地改进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归纳整理每一学期“工程经济”教学实践的过程性资料,以备下一个轮回的反思、改进。

2.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评价反思

过程视角理论,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里的产出即“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是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相对应,是否部分或全部实现此目标的问题。因此,必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评价反思。评价主体包含学生、教师及企业、家长、社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的内容为“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评价的对象为学生。评价的手段,可以采用在线评价反馈、观察、测试、心得感悟、总结反思等。通过这些评价手段的实施,获取评价资料,归纳整理,得出评价结论。评价的目的是反思,修正下一学年“工程经济”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体系,进而提高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工程经济”是五年制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其内容广泛,学科交叉性较强,且贴近实际生活。根据“工程经济”课程本身的特征,该课程具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可行性。教师应基于过程视角,全局把控,不仅关注该课程有哪些课程思政融入点,更应该考虑怎样将课程思政融入点融入教学,融入学生的心中。“工程经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应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取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等思政感悟及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工程经济活页教案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活页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研究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工程管理的经济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控制项目成本技术探析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研究
巧用“活页习题” 融汇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