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基计划背景下深化体教融合的现实考量

2023-10-12肖树荣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教青少年体系

肖树荣

(景德镇陶瓷大学 体育与军事教学部,江西 景德镇 333403)

2020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深入总结了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是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高校人才选拔培养又一重大变革,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1]。强基计划将体育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与录取的重要参考,“强体”成了“强基”招生考核的一大亮点。2021年,武汉大学等19所高校将体育测试作为录取条件,这一举措有力地冲击了应试教育下“五唯”的桎梏,引导学校教育聚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进而引领了“强基”先“强体”,“强基”是“强体”之引擎的教育理念,同时使体育受到广泛的关注,“强基”成了强化体育教育的宣言书。同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其要义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此,体教融合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共识,体育迎来了“强基时代”。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体教融合都是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接班人。本文将从体教融合提出的独特背景入手,对深化体教融合的启示进行探析与概括。

1 体教融合提出的独特背景

新时代强国背景下,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是新时代的新征程,是应对现代化转型的新要求。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对深化体教融合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具有引擎作用。

体教融合是教体结合、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探索下总结深化创新的结晶。教体结合、体教结合孕育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在应试教育“逢进必考”的体制下,运动员原有的保障制度受到冲击,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萎缩、运动员文化水平低、退役后就业难等问题。为了追求升学率和运动竞赛成绩,学校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遭到破坏,“体教”开始逐步分离,这个分离指的是体育管理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分离,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分离,体育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分离[2]。为了适应竞技体育的发展变化,包括备战全运会、大运会的需要,国家教委、体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制定了《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简称规划)。这就是教体结合、体教结合概念的历史缘由。无论是教体结合还是体教结合都是针对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没有真正解决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全面培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缺少共同的目标体系、赛事和培养体系。为解决这些问题,体教融合应运而生。

2 体教融合面临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2.1 体教融合的时代机遇

(1)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强基计划是为契合新时代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试点定位,响应新时期的新诉求。体教融合的应运而生是为了推动新时代强国战略的发展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体育、教育进入改革深水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化体教融合成为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落实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

(2)体育回归本源是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和必然归属。体教融合的本质是体育回源,即回到教育的本源。长期在应试教育“唯分论”思想影响下,体育在教育理念中被边缘化、功利化,导致大众对体育存在认知偏见。强基计划出台后,将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条件,体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体育教育回归教育,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深化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和必然归属。

(3)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需要。在举国体制下,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独立于教育体系之外。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运动员的学训矛盾、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矛盾未得到合理的解决。聚焦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单一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急需通过机制创新构建符合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体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来解决。体教融合肩负着新使命。

2.2 体教融合面临的新挑战

(1)思想融合、目标融合的挑战。长期以来,民众形成了体教分离的思维惯性,出于对体育的认知偏见与实用性的考量,民众重智轻体的教育理念,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其难以改变的文化意义[3]。强基计划将体育纳入多维考核评价的硬性指标当中,明确体现了国家对于优秀人才培养要求的新突破,“全面发展”将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然而“体教”真正融合,则在于大众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打破传统“唯分论、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接纳新的体育观、健康观,体教融合要实现体育与教育、健康的全面融合,探索构建学校体育、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青少年健康促进一体化的体育网络,如此才能达到思想的融合、目标的融合。

(2)资源整合利益冲突的协调。让体育回归到教育是体育的本真,体教融合如何破除部门思维,摒弃部门立场,整合资源、共同发力,各部门之间资源由有限度的结合到全面整合,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和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优化发展路径,深化机制改革,推动深化融合[4],构建新时代体育治理、后备人才培养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是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挑战。

(3)措施融合的新挑战。在新时代体育与教育现代化治理改革的趋势下,体教融合最为重要的是践行对人才的培养,而最直接的践行者便是体育教师。目前,体育学科在大众传统的思维惯性中处于边缘化,占课、放羊教学等现象已司空见惯,体育教师地位也因学科的边缘化而被边缘化。因此,把握体育治理现代化政策契机,顺应体育纳入中高考应试时代的潮流,强化学校体育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深化体教融合的应有之义。

3 强基计划对深化体教融合的启示

强基计划契合了新时代的试点定位,响应了新诉求的招生方式和体现了新特色的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对体教融合而言,强基计划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放大”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高考改革方向。就体育本身来说,则具有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倒逼学校体育机制变革的意义[5]。

3.1 强基计划对体教融合的问题导向

强基计划直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体育作为强基计划考核内容之一,面对当下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是“强基”的问题导向(见图1)。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体教融合的实质是为解决青少年健康和体育专业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深化体教融合最大的问题是青少年体育学习各学段课程教育的衔接和后备人才培养成长通道的衔接机制,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体教融合都是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新时代接班人。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是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基础[6]。因此“强基”先“强体”,“强体”需“强基”之引擎。

图1 强基计划背景下深化体教融合现实思量逻辑图

3.2 强基计划对体教融合的目标导向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1]。尤其是在探索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下,综合素质评价是直击教育的“软肋”,对体教融合的目标定位、理念革新具有重要启迪,《意见》提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体教融合,是以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体育在协同育人上与教育目标上的融合,以体育人、以文育人,使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2]。

4 强基背景下深化体教融合的推进路径

4.1 把握国家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学校体教融合

(1)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进体教融合,关键在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要建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体育素养在体育课的贯彻,完善教会、勤练、常赛的教育体系,将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相衔接,不断引导青少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和运动常规化意识。同时,推进创新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教学与体育课程教材体系。

(2)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和现代化治理转型的契机。以政策为导向,把握新高考的内生动力。新高考改革提出: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已经释放出加强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7]。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8]强基计划将体育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参考,这一计划的试行将助推基础教育纵深发展,对体育纳入中高考的政策趋向发出了信号。体育纳入中高考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有助于“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中践行,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有衔接性、连续性。

(3)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构建课程与课外环节的一体化联动体系,深化体教融合,畅通人才成长渠道,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单一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体育教育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融合学校资源与体育资源,以解决学校师资配置、完善基础配套、竞赛等问题。

4.2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体育教师是体教融合的践行者,强化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专业院校专业建设优势的,是推动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体教融合过程中,为了达成学校体育改革的预定目标,拥有足够的高水平、高素质体育师资是必要的前提条件”[9]。(一)培养师资队伍的师德素养与育德能力;(二)培养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加强知识技能培养与价值理性教育,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深化体教融合需要发挥专业院校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

4.3 顺应时代发展之需,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型体教融合发展体系

新时代下深化体教融合,应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育才观念,打破传统固有的思维惯性,提升对体育内涵的理解和体育价值认知。同时,深化教育与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适合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推进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释放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新型体教融合发展体系,鼓励支持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普及体育运动技能;完善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的标准和监管体系,从而打通社会组织进校难的政策堵点[10],实现学校与社会衔接,融合学校与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参与治理、多元投入的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

4.4 探索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构建一体化课程和竞赛体系

推行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是深化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新模式最直接的探索路径。本文提出以下构思(见图2):体教融合的推行试点应做好顶层设计、就地实施、以点扩散。一方面,以课程改革为基础,树立体教融合理念,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索学生体育教育从兴趣化、多样化、专项化、个性化衔接性的教育体系,同时结合“小中高体考”的引导,推动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另一方面,构建三级赛制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通过校、县/市、省三级竞赛体系,培养和选拔后备人才。同时依托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人才培养选拔竞赛体系,建立体教融合的评价标准机制。推动教育、体育深化改革,深化体教融合建设,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和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探索新局面。

图2 体教融合一体化课程设想与竞赛体系设计图

5 结语

在深化体教融合趋势下“体教”要实现真正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相应的具体工作和待续文件、政策的跟进,做好试点推行、督导与评价等工作,统筹做好教育、体育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体育与教育在各教育阶段的有效融合,统筹做好政策设计、机制设计、机制执行、过程监督以及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体教融合的规范及其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水平,开创青少年“体教融合”发展工作的新局面,进而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实现贡献新的力量。

猜你喜欢

体教青少年体系
青少年发明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