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与竞技表现的关系

2023-10-12李继明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心理素质

李继明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竞技表现;心理训练

一直以来,训练强度、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被视为决定田径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于其竞技表现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运动员的自信心、毅力、专注力、抗压能力等心理因素,对于他们的比赛表现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当所有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技能都非常接近时,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1 田径运动员竞技表现与心理素质概述

1.1 心理素质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业余体育,心理素质都被视为成功的关键要素。它涵盖了许多因素,如自我效能感、毅力、目标设定和专注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在体育竞技中,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运动员往往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毅力则体现在运动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形中,一个具有顽强毅力的运动员能够在面临困难时保持努力并坚持到底。目标设定是另一项重要的心理技能。具有明确目标的运动员能更好地规划训练和比赛,更有可能实现他们的目标。专注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对当前任务的关注,排除干扰的能力。在许多体育项目中,专注力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1.2 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

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有着深的远影响。在田径比赛中,自我效能感、目标设定、毅力和专注力等心理素质通常能显著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运动员能更有信心地面对比赛,坚信自己能够完成比赛并取得好成绩。明确的目标设定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方向,专注于达成目标。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具有顽强毅力的运动员能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专注力则有利于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集中精力,避免因分心而失误。因此,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与竞技表现的关系

高校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竞技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高校体育竞赛中,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可能相当接近,此时,心理素质往往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例如,一个具有高自我效能感和强烈目标导向的田径运动员,往往能在比赛中保持高度专注,从而出色地完成比赛任务。此外,面对困难和压力,他们也会展现出超强的心理韧性,这有助于他们在逆境中挺过难关。因此,对高校体育田径运动员来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于他们的竞技表现至关重要。

2 心理素质对高校田径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

2.1 自信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运动员的基石。自信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可能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对比赛结果抱有乐观的期待,他们也更有可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直至最后一刻。自我效能作为自信的具体表现,更细化地体现在运动员对特定技能或任务的信心上。自我效能感高的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无论这个任务有多么艰难。在田径运动中,这可能表现为对自己在特定比赛项目上的信心。然而,过度自信可能导致运动员对比赛的准备不足,甚至可能对他们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自信的同时,保持对比赛的重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压力管理和抗压能力的影响

比赛的压力可能来自运动员对结果的期待、对技能的要求,甚至是来自观众、教练和家人的期待。压力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成为激励运动员更加努力的动力;反之,可能会转化成焦虑、恐惧的情绪,甚至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压力管理能力,即运动员如何识别、应对和缓解压力的能力,对他们的比赛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运动员需要学会正确地识别压力的来源,了解压力如何影响自己的感觉和行为,这是压力管理的第一步。之后,运动员需要学会使用各种策略来应对压力,如正向思维、放松训练、呼吸调控等。这些策略能够帮助运动员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从而有助于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水平。抗压能力则更注重运动员如何在压力面前保持坚韧和毅力。一般来说,具有高抗压能力的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比赛策略,不会因暂时的困难或挫折而轻易放弃。

2.3 目标设定和动机的影响

在田径运动中,明确的目标设定和持续的动机是驱使运动员取得竞技成就的重要因素。目标设定不仅涉及比赛成绩,也包括训练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提高某项技能,达到某个纪录等。设定明确、可达成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专注于训练和比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他们的竞技表现。动机是推动运动员行动的内在力量。内在动机,比如对运动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对超越自我极限的追求,是支持运动员持久训练和在比赛中全力以赴的动力源泉。外在动机,如来自教练、家人和同伴的期望,学校的荣誉,甚至是社会的认可,也可以推动运动员超越自我。然而,只有当它与个人价值观和目标一致时,动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练和运动员应当共同讨论和设定目标,确保动机与目标一致,以发挥动机的最大效果。

2.4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的影响

尽管田径运动看似是一项个人运动,但实际上,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接力跑比赛,还是在训练中队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激励,团队合作都能够促进田径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团队合作可以让运动员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它鼓励个体为了集体的利益去竭尽全力。一个团队的默契度,对于接力跑比赛等需要密切配合的项目更是关键。领导力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具备领导力的运动员能引领和鼓舞团队,尤其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他的决策和引领可以使团队保持旺盛战斗力。

3 提高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策略

3.1 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训练在提升高校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自我对话、目标设定、深度呼吸与放松训练、可视化和心理演练、反馈和自我反思以及团队建设活动等多种方法和技巧。通过自我对话,运动员可以在压力情境下调整心态,重振信心。目标设定帮助运动员保持稳定的动机,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明确的方向。深度呼吸和放松训练则有助于运动员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集中注意力。通过可视化和心理演练,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模拟比赛场景,提高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而反馈和自我反思可以使运动员从比赛和训练中汲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策略。最后,团队建设活动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而且也增强了团队的归属感。这些心理训练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将对高校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产生显著的效果。

3.2 教练角色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关系

作为运动员的导师和引导者,教练不仅负责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而且需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况,确保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应对。第一,教练的行为和态度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教练展示出冷静、自信的态度时,运动员也更有可能形成这些积极的心理素质。第二,教練是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主导者。他们通过辅助设计和执行各种心理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建立和提升自信心、压力管理能力、目标设定能力等心理技能。第三,教练是运动员情绪和压力的主要管理者。教练需要在训练和比赛中观察和识别运动员的情绪变化,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运动员有效管理压力,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第四,教练是运动员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在运动员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练的支持和鼓励对运动员的心理恢复和动力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创建积极的训练环境

创建积极的训练环境是提高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其竞技表现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训练环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集中精力、释放压力、提高动力、促进团队合作,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首先,教练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环境。这种环境应该使每个运动员都感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被认可,他们的观点和需求被尊重,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得到理解和支持。其次,要营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鼓励运动员勇于尝试新的技能和策略,即使他们可能会失败。最后,应该鼓励运动员之间的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4 结语

高校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其竞技表现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我们需要重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包括培养他们的自信与自我效能、提高他们的压力管理和抗压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设定目标和激发动机、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同时,还需要为运动员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技巧,并创建积极的训练环境。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心理素质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青少年女子举重训练负荷探讨
校园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成因探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