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点发力:以区域系列化教研活动推进课程标准学习

2023-10-11肖云霖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苍南县整本书研讨

□肖云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了语文学科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具化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具有时代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如何策划、开展专题学习,使每一位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内容,考验每一位教研员的教研智慧。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积极谋划,以系列化活动系统推进专题学习,促使教师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内涵,把相关理念和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一、市县联动,结合项目学习课标

《课程标准》颁布后,为落实其理念,温州市开展了专题研习,要求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对比阅读新、旧课标,发现《课程标准》的“新”意所在,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2022 年9 月,温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上,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就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评价等内容展开交流,阐述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理解,使大家对《课程标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为了进一步在课堂中落实《课程标准》,各县(市、区)就《课程标准》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从面到点开展实践。苍南县立足已有的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语文要素的‘学教评’一致性研究”,开展了“立足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综合评价区域实践”项目。该项目试图将课堂学习活动与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凸显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质量。这也是对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回应与落实。

2023 年2 月,温州市语文教研员会议上,各县(市、区)对各自承担的《课程标准》专题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报,交流研究心得与阶段成果,分享研究经验,互相学习教研亮点,以便持续推进《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二、问题导向,立足实际研究课标

(一)立足县情校情,力求改变课堂现状

苍南县是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全县目前在岗的小学语文教师1374 人,其中代课教师116人,还有303名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生通过考编入岗的,有的专业与教育毫无关联。这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可能仅限于自身的学习经验或者考编前的短时培训,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研究。教学时往往内容理解多,语言实践少;教得较充分,学得很被动。面对《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概念、新理念、新要求,不少教师会感到迷惘,不知道该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我们要求学校组织教师阅读《课程标准》,了解其变化,并在自身研读的基础上,关注专家的解读,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苍南县现有小学64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农村学校38所。人数最少的凤阳畲族乡小学目前只有30 个学生、11 名教师,4 名语文教师中有2 名是从幼儿园借用的。这些小规模农村学校平时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时,连个试教的班级都没有,相关活动比较难开展。即使如此,各校还是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同时挖掘资源,通过跨校师徒结对、学校联合教研、“互联网+”教共体建设、名师工作室送教、片区联合教研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分解研讨主题,力图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哪些点为抓手引领他们开展教学实践,是区域在开展学习研讨时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反复学习,苍南县决定第一次主题研讨活动从“课程理念”中的“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点着手。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这是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容易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而且,从《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2021 年小学监测苍南县综合报告》中可以发现,苍南县不同群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好”“一般”的占比分别为17.1%、36%,与省平均值26.9%、24%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苍南县的第一次主题研讨活动就以此作为切入点,力图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共识。如:要想创设真实的情境,内容要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过程要真实,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生活要真实,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语言经验,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本次活动还特意安排了“活动意图阐释”环节,让与会教师明晰活动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安排的内在逻辑以及活动的愿景等。有了这一环节,教研员就要更加深入地思考活动的目的,对活动进行相应的策划。

在第一次学习《课程标准》之后,苍南县又举行了两场“学习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题研讨活动。这两场活动的参加对象分别为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研究教学、解决教学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在研讨内容方面,活动聚焦单篇课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指导。

对于前者,研讨的课例分别涉及实用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思辨性阅读,力图通过对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研讨,给教师提供落实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样例。如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整合信息,填写观察记录表,再借助记录表介绍蟋蟀的住宅,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体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特点。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聚焦细节写批注,突出对文学形象的感受,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对于后者,活动安排了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的导读课、分享交流课以及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推进课。开展整本书阅读研讨主要是因为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2021 年小学监测数据显示,所测试的四道“课外阅读”题目的省平均得分率分别为74.9%、90%、82.4%、72.8%,苍南县的得分率分别为68.9%、88.2%、84.1%、67.6%。除了第三道题目外,其余几道题目的得分率均低于省平均值。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还不是很重视。从平时教学调研中也发现,对于“快乐读书吧”,教师基本上会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推荐的书目,但比较少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成果,也较少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程指导和评价。这样的研讨让教师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要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要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这也是对“一年省测三年改进”的一种落实。

如果说第一次主题研讨活动重在课程理念的落实,那第二和第三次主题研讨活动则走向了依据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这三次主题研讨活动,可以用一张简单的图式呈现其内在关联(如图1)。

图1

“阅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内涵”以校本自主学习为主,通过交流展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语文实践活动”是把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实践”,则要求教师用好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指导研讨”提醒教师要打开语文教学的视野,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三)精选学习材料,力争理论联系实践

在《课程标准》颁布后,出现了许多解读和学习《课程标准》的文章。面对繁多的学习材料,教师可能会焦虑、担心、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在开展研讨活动时,要尽可能精选一些材料供教师学习。选择学习材料的过程也是教研员展开学习的过程,还是对文献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

在“学习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第一次主题研讨活动中,针对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概念比较迷惘,不知道如何与统编教材对接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的现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统编教材小学主编陈先云的《用好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这篇文章供他们学习,使其明晰新概念、新提法其实不是完全与原有教学方式对立的,学习《课程标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舍弃原有的一些借助实践证明对语文教学有成效的做法。就如陈先云在文章中所说的:“语文教材与课程方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目标要求等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在一些概念的提法上有所区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组织第二次主题研讨活动时,会务手册中选编了郑宇老师的《寓言与儿童思维发展》供教师学习。这对研讨的课例《鹿角和鹿腿》《小故事大道理》非常有指导意义。读故事明寓意,能够开启学生理性思维的大门,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故事的寓意想开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与寓言故事类似的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挖掘寓言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其在读寓言时既能读进去,又能跳出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提高思辨能力。

比如,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的课后第3题如下。

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鹿角被树枝挂住,害得鹿差点被狮子抓住,学生往往会简单地认为鹿角是没有用的。通过对题目内容的辨析,学生发现美丽的鹿角赏心悦目,遇到危险还可以当作抵御的武器,也是有其价值的。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培养其思辨能力。《鹿角和鹿腿》的教学将课后题转化为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内基本完成了配套作业本中的大多数题目。教学与评价密切结合,这也是对区域“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研究的有益尝试。

通过几次研讨与学习,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教师认为,落实《课程标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主题研讨活动中,他们逐步理解了《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陌生概念。活动所呈现的课例体现了《课程标准》视域下素养课堂的基本样态,坚持以语言运用为本,使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也有教师表示,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是其教学实践中害怕的领域,在观摩了三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例后,对于如何开展和推进整本书阅读清楚了很多。这或许就是系列教研活动的意义所在。

三、校本研修,全员卷入实践课标

(一)评学结合,力促形成团队合力

在个体学习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理解可能还是有局限的。团队协作学习能使学习者开阔视野,从更多角度理解内容、看待问题,在思想碰撞和内容研讨中激发智慧,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标准》的认知。为了促进学校团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2022 年苍南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主题就确定为“学习课程标准,践行素养课堂”,要求学校进行团队研课,从落实课程标准的角度进行设计与实施。评比活动结束之后,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择优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展示,团队成员分别作课例分享、课例解析和磨课过程讲述。这样促使学校以团队的力量将课例研磨与课程标准学习、研究相结合,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助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

(二)聚焦问题,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相关要求,强调学校要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为依托,围绕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等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推动语文教学变革。

在《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各校根据本校实际,联系本校在做的项目,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教研活动。如:苍南县外国语学校的“教学评一致性”研讨活动聚焦目标,学习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都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渎浦校区和江滨校区联合举行了“用好语文教材,践行课标理念”的专题研讨活动,将课标学习与教材研究相结合,落实了陈先云所倡导的用好统编教材的要求;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围绕《课程标准》学习,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学习任务等,且学且思,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明晰。

综上,《课程标准》的变化较大,学习和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聚焦问题,有主题、有规划地逐项研究和解决,让《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实践中得以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苍南县整本书研讨
浙江 苍南县成立温州首个劳模工匠协会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关于苍南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思考——以桥墩半天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