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探索与应用研究

2023-10-10朱彦达

名家名作 2023年15期
关键词:管弦乐团音乐创作音乐家

朱彦达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民族管弦乐创作的途径和方法。数字化乐谱处理可以让传统的纸质乐谱转化为电子版乐谱,这样更方便备份、传输和修改;音乐软件可以辅助音乐家快速生成虚拟的演奏效果,预览自己的创作,并进行编辑和调整;而多媒体展示则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全面、更具交互性的音乐体验。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为民族管弦乐团的创作和演出带来了更具有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新体验。基于上述背景,对信息技术背景下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音乐创作的局限,创作更加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音乐作品,是当前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管弦乐团的创作模式及现状

(一)民族管弦乐团的创作模式

1.传统民乐改编

传统民乐改编是民族管弦乐团最常见的创作方式之一。它指的是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以适应大型管弦乐团的演奏和表现方式。改编者可对原曲进行重新编排,加入和声、器乐伴奏等元素,从而使曲目更贴合现代音乐表达和审美[1]。传统民乐改编在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出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著名的《二泉映月》《梅花三弄》《我和我的祖国》等均为传统民乐改编后的作品。

2.新创作

新创作是指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作曲创作。这种创作方式需要音乐家具备对传统音乐的深刻理解,并具备较高的作曲技巧以及创新思维。同时,新创作需要在保留传统音乐风格和色彩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音乐风格和技巧,创作更加富有个性化和现代化特色的音乐作品。新创作的曲目在民族管弦乐团演出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如《大江东去》等。

3.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是指民族管弦乐团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或音乐家进行联合创作。这种方式将民族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更具有现代气息以及国际化特征的民族管弦乐作品[2]。例如,与舞蹈家、文艺工作者合作创作民族舞剧或民族歌剧等。跨界合作的作品还能够扩大受众群体,并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发展。

(二)民族管弦乐团的创作现状

1.缺乏优秀的演奏家和创作人才

虽然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和培训仍然存在不足。另外,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于选择流行音乐等类型的音乐,导致民族音乐领域的人才缺口日益扩大,这也限制了民族管弦乐团的发展壮大和创作品质的提升。

2.缺乏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特色

由于传统曲目的数量、种类较为有限,加之大部分为传统民乐改编模式,使民族管弦乐团作品同质化问题突显。缺乏个性化特色和创新精神也使民族管弦乐团在国际化舞台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民族管弦乐团来说,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正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引入信息化技术改善民族管弦乐团创作现状

(一)基于信息化技术培养优秀的演奏家及创作人才

民族管弦乐团作为传承和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其历史和地域背景决定了其以本土音乐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和民族差异等原因,各地区的民族管弦乐团在演奏技艺和创作能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不足[3]。

要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民族管弦乐团人才储备和内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拓展师资库资源

利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等手段可以将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进行全球化共享,同时也可以为民族管弦乐团引入更多的知名音乐教育机构和优秀的乐器演奏家。例如,在线课程平台可以让乐手们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合适的音乐教育资源,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对演奏技艺进行更加详细和系统的学习与提高。此外,可以通过音乐厂商在互联网上免费发布音乐资源、视频教程等方式,激发更多年轻音乐人的创作热情,进而提高民族管弦乐团的管理效率。

2.利用在线协作平台促进交流合作

在线协作平台的出现,为民族管弦乐团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分享音乐思路、协同创作的工具。通过在线协同编辑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可以快速并尽可能多地进行协作创作,不但可以减少沟通成本,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汇聚集体的智慧,这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3.采纳先进的管理和组织技术

由于地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民族管弦乐团在人员招募、排演、表演等方面经常会面临一些难题。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采取先进的管理和组织技术对于构建和谐的民族音乐团队十分重要。例如,基于云计算和移动端技术,开发管理软件,查看乐团排练、演出情况、分配任务等。此外,应用智能化风控手段,可以提高演出质量,并避免出现走音等不良习惯。

(二)引入信息化理念鼓励创新

作为传承和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民族管弦乐团在音乐创新和个性化特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该问题,一方面,民族管弦乐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展创作资源。采用在线创作平台等方式,可以让乐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探索音乐创新的可能性。同时,将更多的音乐风格、元素和文化融入音乐创作中,也可以丰富民族管弦乐团的风格和特色。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还可以加强民族管弦乐团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促进音乐创新的共享与合作[4]。通过在线协同编辑、练习和演出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沟通成本,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汇聚集体的智慧和创意,对于推动音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音乐交流和学术研究,以提供更多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推动民族管弦乐团在音乐创新领域的发展。

除此之外,民族管弦乐团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民俗文化和音乐文化的普及工作。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民族音乐推广到更多的群体中,促进音乐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此外,音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音乐教育平台、移动学习等方式,可以向更广泛的人群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音乐素养,也有助于激发年轻人的音乐创作热情。

三、信息技术与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相融合的路径

(一)基于AI 技术的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创新

1.数据收集和处理

在基于AI 技术的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数据的准备和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收集大量的民族管弦乐器演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构建一个包含不同风格的民族管弦乐曲目的数据集。收集的数据必须保证质量,以便训练出更好的AI 模型。同时,在数据预处理时,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去噪、特征提取等操作,为AI 模型的训练提供优质的数据素材。此外,对于民族管弦乐曲目的选择与收集,应该考虑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艺术元素,以便生成更加具有视听效果和文化内涵的民族管弦乐曲。

2.AI 模型训练

在数据准备和处理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通过训练AI模型来实现对民族管弦乐创作的支持。这一步骤需要确定适合民族管弦乐创作的AI 模型,并将准备好的数据导入模型中进行训练。需要注意的是,AI 模型的训练需要进行多次迭代和优化,以确保其生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目符合创作要求和特定风格。AI 模型训练好之后,还需要进行验证和调整,保证生成的音乐不仅符合民族管弦乐的音乐要素,还能够表达音乐家所希望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创作过程控制

在基于AI 技术的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中,AI 技术可以辅助音乐家实现更加准确、高效的创作过程。具体而言,AI 技术可以为音乐家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例如根据输入的主题或情感来生成相应的音乐素材;也可以实时监测演奏效果,帮助音乐家及时调整和改进创作。此外,AI 技术还可以优化演奏效果,如采用智能和声技术来丰富音乐的层次感,提高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更符合民族管弦乐的特点和风格[5]。

4.音乐版权保护

在使用AI 技术进行音乐创作时,相关的版权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保护。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对AI 生成音乐的版权保护,避免出现未经授权的使用和盗版行为;同时,也需要向公众普及版权保护意识,提高版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最后,还需要加强AI 技术的安全性保护,以避免黑客攻击和恶意利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音乐家的创作权益和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VR 技术的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的创新

1.VR 技术在民族管弦乐器数字化建模中的应用

VR 技术在民族管弦乐器数字化建模中的应用,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结合声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实现高保真度的民族管弦乐器的数字化演奏,并为音乐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创意产业等领域提供新的可能性。

(1)采集数据

具体来说,需要先准备好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仪,并且对乐器进行清洁和维护,以确保扫描所得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此外,声音特性和材料参数的测量也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测试方法,如共振频率测试仪、声压计、薄膜应变计等。

(2)建模

其主要任务是对乐器的外观、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进行建模,这需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细节和因素。例如,对于乐器内部的空气流动和波动情况,需要考虑复杂的流体力学因素和音频特性模型;由于乐器材料的复杂性,需要使用微观结构模拟及材料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地模拟出乐器的声音特性和材料响应(见图2)。

图2 基于VR 技术的管弦乐演奏会虚拟现场建模

(3)仿真

先通过组合数学和物理公式来模拟虚拟乐器的演奏过程,并根据乐器的特点和演奏习惯,确定合适的参数设置,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由于仿真所需的计算量非常大,所以,这个过程需要借助计算机高性能的运算平台。此外,还需要对声音信号进行后期处理,包括去噪、混响、均衡化等,以达到更好的音质效果。

(4)交互

在将数字化演奏效果嵌入VR 平台中时,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交互性。为此,需要使用先进的VR 设备和软件,例如头戴式显示器、感应器、手柄等,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UI 设计和交互方式的优化,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操作体验。

2.VR 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1)在虚拟现实中创作音乐

随着VR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许多音乐家和制作人已经开始运用VR 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因为这种创作方式有很多优越性。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音乐家更加自由地进行音乐创作。传统音乐创作所受到的时间、地点和设备等限制,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并不存在。音乐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调用各种类型的音效资源、乐器和尝试不同风格的音乐,并且还能够快速地在VR 环境中进行尝试和改进[6]。

其次,VR 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音乐创作环境。在虚拟现实环境中,音乐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和情感,这种体验会更加真实、直观和有力量。同时,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全方位地审听和调整自己的作品,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VR 技术可以提高音乐创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进行各种实验性的音乐尝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能够迅速、精准地记录下音乐的每一个细节,以避免人为出错的可能。这样,音乐创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交流音乐

VR 技术不仅可以帮助音乐家进行创作,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交流音乐心得。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自由地交流音乐想法和创意,这对于音乐创作的发展非常有利。

首先,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一起创作音乐。他们可以在同一个VR 环境中自由地调整歌曲或乐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等元素,并且能够即时互相评论和改进,使创作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其次,VR 技术也可以帮助音乐家创作出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的作品。通过虚拟现实,音乐家可以快速地获取全球范围内的音乐资源和灵感,并且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尝试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和风格,从而使自己的音乐更具特色和个性。

最后,VR 技术还可以帮助音乐家向全球的听众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通过在线直播或其他方式进行音乐演出,从而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3)将其转化为物理乐谱

虚拟现实还可以将音乐创作转化为物理乐谱,以便更好地记录和分享音乐创作的过程和成果。在传统音乐创作中,音乐创作者通常需要手动编写乐谱,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错误,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因此,通过VR 技术将音乐创作转化为物理乐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VR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下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人为出错的可能。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将自己的创作直接转化为物理乐谱,或者通过VR技术进行实时记录和保存,这样可以保证音乐记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将音乐创作转化为物理乐谱还可以更好地分享自己的音乐成果。在虚拟现实中,音乐家可以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过程和想法,并且可以与其他音乐家和听众互动交流。

3.VR 技术在音乐演出中的应用

首先,VR 技术可以帮助音乐演出现场实现全景拍摄和实时直播。通过摆放多个VR 摄像头,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对演出现场进行拍摄,并将这些画面实时传输到观众所在的VR 眼镜或其他设备上。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设备看到演出现场的360 度全景画面,仿佛自己身处其中。这种虚拟现实的观看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类似于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感觉。

其次,VR 技术还可以为音乐演出添加互动要素。观众可以通过他们配戴的VR 眼镜与舞台上的音乐人进行互动,例如与其虚拟形象进行“合影”或者在表演中扮演一个角色,与演出者互动,并以此激发自己的热情和兴趣。这些互动元素可以极大地提高观众的参与感,使他们感觉自己是演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观看者[7]。

最后,VR 技术还可以实现音乐演出与数字艺术的融合。通过AR 和VR 技术,可以将虚拟元素添加到整个演出中,例如数字舞蹈、视觉特效和立体声音效等,从而增强演出的视听效果,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也让演出更加具有创意和想象力。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民族管弦乐团创作模式创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在音乐领域,大数据技术也开始逐渐被应用到音乐的创作和制作中(见图3)。

图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民乐创作矩阵

以民族管弦乐团为例,基于大数据技术创作模式的创新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数据采集。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方式,对各类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这些数据包括:各地区民族音乐的传统曲目、文献资料、相关音乐家的生平功绩、各种音乐仪器的相关参数、演奏风格等。

第二步,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提取关键信息,比如:不同曲目的音乐元素、不同音乐家的演奏特点和风格、不同演奏场合的音乐表现形式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也需要借助音乐专家的经验进行修正和补充。

第三步,创作设计。根据前两步得到的数据信息,设计并开发新的民族管弦乐曲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乐器组合和演奏风格,确保创作的曲目既符合民族音乐的传统特点,又具有现代性的韵味,同时借鉴其他音乐领域的先进成果。

第四步,演奏排练。在创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演奏排练,并不断地修改和优化曲目。这一过程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际演奏情况和反馈信息,对曲目进行微调和改进,最终形成一部具有独特性,且富有创意的作品[8]。

第五步,发布宣传。在完成演奏排练后,需要将作品进行发布和宣传,这里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各种音乐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同时需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以获取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回馈信息。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民族管弦乐团在创作、演出和传承方面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AI 技术、VR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成为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首先,AI 技术在民族管弦乐团的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分析、模拟和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创作提供新思路。其次,VR 技术在民族管弦乐团演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提高演出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最后,大数据技术在民族管弦乐团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音乐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类,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灵感和素材。总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民族管弦乐团的发展,同时也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管弦乐团音乐创作音乐家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姚铜(音乐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育人交融共享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京津冀巡演回眸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