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网络工作室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3-10-09阮高峰王润花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年10期
关键词:名师教研学科

阮高峰, 王润花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0)

一、引言

名师网络工作室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创新形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支持[1]。浙江省作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的窗口省份,积极部署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组团结对帮扶等措施,开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均衡配置的实践。与此同时,浙江省于2015年全面启动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工程,至今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教师在线共同体,2021年,全省已实现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2022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以城乡同步课堂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结对。鉴于此,本研究拟依托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已有结对帮扶乡村学校的实践基础,结合自身前期对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参与和观察,探析名师网络工作室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实践模式。

二、名师网络工作室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

名师网络工作室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在线实践共同体,它运用“互联网+”思维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突破自主研修的瓶颈,名师与成员及其他教师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开展专题讲座、课堂观摩、写作反思等一系列研修活动,来帮助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共同成长[2]。

董伟提出名师工作室借助“UMU互动”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此种方式既可以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在网络教研中向名师寻求帮助,还可以在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名师团队无障碍地交流[3]。钭玉陶以贵州省名师工作室为例,通过调研发现贵州省名师工作室带动了本地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4]。白忠明等立足宁夏组建的 22 个名师工作室,依托组建工作团队,夯实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拓展工作形式,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丰富工作内涵,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等途径充分发挥市区中小学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使名师工作室成为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5]。王梦菲对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助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工作室通过开展讲座、送教送培下乡、组织教学研究,引导示范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6]。

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必备的素质包括共有素质(通识知识、学科知识和基本的道德素养)和特有素质(教育行动和教育实践能力),其中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特有素质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核。名师团队的引领与帮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发展方式,名师团队将自身拥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智慧,通过网络平台、线下交流等途径共享给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名师网络工作室通过持续的生成、交换、修正、深化、内化、升华教学经验、专业知识,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人际脉络的边界;通过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引领激发自身的自豪感、幸福感。名师团队提炼乡村教师专业进化的锚点,乡村教师体悟名师的教学主张与精湛技艺,双方的形而上与形而下过程不断产生视域融合,不断构筑共生与互学关系。

三、名师网络工作室助力乡村教育的实践模式

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通过结对帮扶着力于从“输血”向“造血”的深度支援,名师团队与乡村学校及教师通过持续地生成、交换、修正、深化、内化、升华教学经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结对帮扶的效果,更好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通过对浙江省基础教育类名师网络工作室开展结对帮扶以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众多实践进行剖析,提出了以下三种名师网络工作室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工作室+学科组”定向帮扶模式

“工作室+学科组”定向帮扶模式是指一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向一个学科组教师提供定向的帮扶,帮扶内容是结合学科组发展规划和学科组教师需求,借助名师网络工作室名特优教师资源,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引领全体学科组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获得专业成长。基于学科组具体需求,以名师团队一对一指导,点对点帮扶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组”结对帮扶共同体建设,促进结对学科教学质量、学科组教师教研水平提升。“工作室+学科组”模式实施的环节包括:遴选帮扶主体(工作室和学科组对应)、明确帮扶需求、制订帮扶计划、开展帮扶活动、评价帮扶效果(如图1)。

下面结合浙江省“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结对帮扶巨化第三小学语文学科案例来具体阐述。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三小学长期致力于“六学”课堂的研究,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组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骨干少,日常教研活动不聚焦,新课标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与教师科研上面临诸多问题。与之结对的“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的特色是“课堂深度学习研究”。首先,“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针对巨化三小的需求,制定研修主题,即:“新课标语境中的语文学习深度建设”。其次,在巨化三小开展多次线下送教活动,包含课例研讨、名师评课议课和名师讲座。期间老师们充分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围绕“语文深度学习”,名师团队的老师们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提升了对巨化三小语文学科组教师对于“语文深度学习”的解读。每一次结对帮扶活动的策划都是基于巨化三小“六学”课堂研究、教师成长的困惑,是菜单式定制研修。通过结对帮扶活动,不仅为年轻老师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营造了氛围,更重要的是以活动助推了课堂教学变革,在帮扶期间,巨化三小语文学科组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课堂教学、基本功评比中喜获佳绩,特别是与名师结对的19位青年老师,收获了从理念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工作室导师的专业引领和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学科组教师通过集体研讨,形成了各年级优质语文教学设计及精品作业设计,建立了共享教学资源库,切实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

(二)“工作室+学校”整校提升模式

“工作室+学校”整校提升模式是指一个名师网络工作室或多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向一所学校提供多元的帮扶,帮扶内容是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校内学科组教师需求,借助名师网络工作室名特优教师资源,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引领结对学校及结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获得专业成长(如图2)。基于学科组具体需求,以名师团队一对一或者多对一指导,帮扶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室+学校”结对帮扶共同体建设,促进结对学科教学质量、学科组教师教研水平提升。

图2 “工作室+学校”整校提升模式

下面以浙江省何必钻名师网络工作室结对帮扶温州市瓯北一小的实践案例来描述一下该模式的实施步骤:首先,教育行政部门面向锐意进取的乡村学校构建协作平台,调控匹配对应的名师网络工作室进行结对。然后,何必钻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成员教师征集瓯北一小的帮扶需求,针对性地制定联盟章程及协议,协助各校发展。根据结对校需求,轮值秘书长单位制订校际交流计划,设立联盟章程,确立联盟组织架构,使教学活动规范化,并联系名师工作室对接学校,安排具体活动内容,使教研成果真正落实到位。最后,名师网络工作室就瓯北一小的实际需求在该学校开展帮扶活动,与此同时,结对校的其他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帮扶活动,主打实实在在地惠及结对校的有帮扶需求的每一位老师,有效提升结对学校学科教学质量。

(三)“导师团+学校群”区域推进模式

该模式是指区域内的多所学校(或研共体)与多个名师网络工作室结对,定期开展送教活动,构成一个基于教育结对帮扶的区域实践共同体。面向锐意进取的乡村学校,整合浙江省基础教育类各学科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实时协作、定期线下活动的教育协作共同体。各个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成员教师会分别征集各成员学校的帮扶需求,以此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联盟章程及协议,协助各校发展。根据各校需求,各个工作室分别制订各帮扶主体之间交流计划、设立结对章程,确立结对组织架构,使教学活动规范化,使教研成果真正落实到位。各名师网络工作室就各需要帮扶学科在各学校开展帮扶活动,与此同时,其他研共体成员校的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多样化参与活动,主打实实在在地扩大名师网络工作室送教辐射范围,有效提升区域学校整体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赋能教育均衡发展(如图3)。

图3 “导师团+学校群”区域推进模式

2019年10月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在永嘉全县域各学段开展第一轮“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组团帮扶永嘉项目”,涉及8所学校14个名师网络工作室,结合永嘉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化学习区域推进等重大教科研课题需求,依托名师团队组团式帮扶,推进永嘉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永嘉县教学质量提升。首先,永嘉县教育行政部门面向全县各学段在直属校和五大片区学校中选取八所结对校,惠及400多名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诉求由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办遴选有情怀、有能力,与受帮扶对象问题与需求高关联的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结对,并签订结对协议,保证帮扶供需双方的匹配度,防止“供需错配”。其次,依据结对校的帮扶需求,由名师网络工作室负责人和被帮扶学校负责人以及学科教师共同确定帮扶内容,并制订帮扶计划。另外,受帮扶学校依据学科教师现有水平和发展诉求,还遴选具有发展意愿的与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吸纳成为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骨干成员,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最后,在相关教育部门为共同体的线上线下活动提供的支持与保障下,各“名师团队+乡村学校”结对共同体按照帮扶计划全面展开名师引领的学科校本教研、名师协助的学校特色课程研发、名师指导的课例研磨等活动,帮助学校学科组解决一个亟须改进的问题,引领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特色课程资源研发或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特色资源的质量和教学研究的质量。

四、思考与后续实践建议

基于“名师网络工作室+学校”结对共同体的“组团式”结对帮扶实践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与教师互动的优势,为不同学校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开展帮扶活动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乡村学校整合校外优质教研资源,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线上教研软件系统的进一步成熟完善,相信这一结对帮扶模式会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有志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办学水平提升的学校提供更大的助力[7]。

在后续实践中建议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要强化结对帮扶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建构与制度建设。结对帮扶活动赖以开展的结对共同体是一个“以师带徒”性质的组织,就需要帮扶双方以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共同愿景为导向建立共识,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计划,依托结对帮扶项目开展一些专场活动,提升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得到更多学校、老师的认可,为帮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帮扶主体的顺畅参与提供切实的保障。

第二,要注重生成性资源的积累与应用。精心设计、实效良好的送教活动本身就是一项优秀的教研活动案例,同时也以课例展示等形式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应该加强这类生成性资源的归档,甚至以校本资源库的方式积累与应用,以发挥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更大作用。

第三,增加结对帮扶共同体内部直接互助交流学习机会。紧密加强名师网络工作室与结对学校负责人及种子教师的沟通,有必要对学校的校本特征、学情、班情进行前测,动态调整结对计划,促进更加精准的帮扶。对于结对双方直接交流困难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干预,主动采取措施削减结对双方间交流障碍。政府可以从名师网络工作室与乡村学校帮扶活动的策划到实施过程,再到完成活动等一系列环节中发挥其引导指挥作用。政府还应从财政、规章制度等方面建立机制,联合名师网络工作室、学校管理层,共同策划帮扶活动,从政府层面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共同参与,保障交流活动的可行性、安全性,增加了结对学校交流合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双方学校教师增进感情,利于深度了解,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猜你喜欢

名师教研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超学科”来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