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的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10-09周怡乔杜洁

现代英语 2023年5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遗产物质

周怡乔 杜洁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一、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内涵辨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 活态流传是甄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存世的一个重要标准。[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活态传承主要体现在对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仪式和传统节日等六个方面民间文化的传承。[2]它忠实地反映了我国灿烂的民间文化历史成果,也证明了活态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特且重要的手段。 本研究关注在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及其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

高校作为学术科研和教育传承的机构,应当本着立德树人的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师资、学术前沿理念和设备资源等领域的优势。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不仅需要持续丰富学科内涵发展,还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提高学科站位的角度,积极采取发展交叉学科的举措,实现外语学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协同交叉融合。

本研究认为,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凝练专业建设发展方向,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并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以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建设支撑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从而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体,以校外产学协同育人平台与校内非遗与传统工艺传承实践基地建设为辅助,并将“双创”类赛事参与情况及成果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参考性评价标准。 通过进一步参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为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开拓新路径。

二、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建设

2018 年1 月30 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完整性、复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特点都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希望能指导各院校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修订和优化校本培养方案,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

本研究关注“商务英语+非遗”学科融合的路径,融入专业特色元素跨境电子商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商务知识及技能,基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及理论,具有“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具备按国际惯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管理和翻译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4]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增强其服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能力。

在厘清和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以后,就应该着手改善已有的课程设置,锁定专业必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在这两个课程模块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商务英语有机地融合起来。 例如,将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理念引入所在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下设的跨境电子商务和专业实习两项的课程,丰富课程内涵。 在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融入非遗和传统工艺项目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认知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联系并充分利用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学和跨文化研究等主干学科类知识,在国际商务贸易实践中,通过参与对外贸易博览会、商务会议、商务谈判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等实践过程中,切实协助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走出去”;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应用经济学和国际商法等方面的知识,发现中国非遗产品出口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的前提下,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将文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通识性知识和技能融入两项课程,从而增强年轻人对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的熟悉感和认同,刷新其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的认知,继而使培育出有实力的创新创业团队成为可能,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展,推动传统工艺研究成果在当代生活中得到持续转化与创新应用。

还可以引入权威“双创”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青春”),将参与情况及成果作为所在高校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参考性评价标准,让成熟的赛事机制和市场结果来评价专业教育的教育成果。 将赛事实践探索与专业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由此探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新模式和商务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渠道。 本研究锁定“创青春”下设三项主题赛事之一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认为其赛事理念和赛事形式匹配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团队的社会身份定位;其竞赛内容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创业团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对行业的认知水平。 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参赛形式,通过“双创”赛事,以商务实践实战的方法,驱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涵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三、构建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校内校外实践基地

本研究探索以校外产学协同育人平台与校内非遗与传统工艺传承实践基地建设为辅助,助力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指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育人途径拓展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指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平台和文创基地的资源优势,在深化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实现传承与发展创新。

(一)校外实践基地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南北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北公司)共同谋划发展,旨在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于2019 年12 月,成功联合建设落地集政、研、学、产功能于一体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跨境电子商务实习实践基地”。 围绕培养具备高素质、实用技能的双创型复合性综合应用人才总目标,利用南北客户资源和南北高校创新创业孵化支持经验,使之成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最终实现人才拉动产业、产业带动经济的良好效益,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跨境电商实习实践基地是在重视实践教育的指导下,引入智慧教育模式、实习实践岗位、专业师资指导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共用的资源平台,为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着力造就符合未来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 通过整合南北公司企业客户资源和优化校内现有课程教学,成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跨境电商实习实践基地,为学校、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实现信息、经验相互交流、共同组织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快速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技能,提高实训的效果和质量,形成能高效服务于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践基地。

(二)校内实践基地

首先,本研究认为,将成都大学传统工艺研究院设立为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校内实践基地,符合研究院教育传承的定位特色,契合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充分利用团结在研究院周围的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资源和学校实力雄厚的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将融入蜀工蜀艺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商务英语专业学子与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多互动机会。 良性的互动会使学校、非遗传承人群和学生三方获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了水到渠成的保护和推广。

校外产学协同育人平台暨跨境电商实习实践基地将实行企业指派导师教学、现场指导与学生学习、现场训练与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对外贸流程认知能力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岗位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校内非遗与传统工艺传承实践基地中开设的传统工艺传承项目传习所和实践工作坊,进行传帮带和集中教学,强化了学生对相关遗产技艺知识的认识和把握。 通过双向互动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有效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跨境电商企业实践现场情景教学紧密结合,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将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本研究认为,充分利用位于成都大学校内的大运村场景,在第3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将“谋赛”和“兴业”相结合,在大运村的国际区或赛训区开辟非遗场馆或地方文化展示中心,将成都市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以实物陈设、现场体验以及数字化相融合的形式,向各国参赛运动员及代表团展示。 以“展示+体验+互联网”的形式,同时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将展示活动区分为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戏剧、体育、美术和技艺六大区域。以“大运村庙会”的形式展示灯谜、成都糖画、木偶戏、皮影戏和剪纸,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展示成都文化精粹。 在兼顾艺术性与趣味性、欣赏性与参与性的同时,以活动带动非遗技艺传承,使大运村庙会成为大运会赛事期间的人气热点;以“非遗工作坊”的形式让参赛人群近距离观摩、体验绿茶制作技艺、成都漆艺和蜀绣,在近距离中耳听,眼看,手学,深度体会成都蜀地文化的活力与雅致;以“非遗课堂”的形式生动讲述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都江堰放水节、客家水龙节等成都民俗,让上承先贤,下启来者的成都雅俗精神与世界做朋友,让他们了解这座城市,喜欢这座城市。

活态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源泉和重要标志,需要以能恰当应对时代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 所以,借助第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一契机,结合全球高校校长论坛、大运村文化艺术周,在大运村赛训区内或综合服务大楼开辟室内和室外的非遗场馆或地方文化展示中心,向驻村各国运动员、与会代表团官员、各国与会嘉宾、大赛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以形式多样化的活动、灵活合理的展演时间安排、丰富的展演活动内容和新颖别致的非遗工作坊,让运动员体验到传统成都文化的魅力,在零距离的文化体验中缩小因文化差异拉远的距离,破除对非遗传统文化技艺高深莫测的成见和迷思。 承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保护传承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以赛为媒,以赛兴业,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赛事经济中彰显天府文化自信的资源基础,而融合了非遗元素的赛事经济,不仅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世界级的展示平台,也为未来休闲体育业与旅游业融合式产业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市场基础,这是“谋赛”与“兴业”相结合的基础条件。 通过在大运村非遗文化空间中的生动实践,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自信,唤醒公众关注,带动赛事经济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并探索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路径。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非遗活态传承相融合,不仅需要商务英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双方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更需要关注对参考性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创新和发展。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商务英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协同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商务英语人才,既丰富商务英语学科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又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后继有人。 这与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相符合,与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