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育语文”课堂精读训练的要求和实施原则*

2023-10-08黄林建

学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养育文本课文

□ 黄林建

阅读者对重要的文本逐字逐句、认真反复地深入钻研,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精读作为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学者朱熹在谈到读书时就认为“泛观而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精读既是一种文本阅读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课堂精读训练的地位及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将“精读”作为重要的阅读训练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精读也有明确的阐述和指导。在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的“读书方法指导”中提道“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精读就是细读”“精读就是精思”“精读就是鉴赏”。教材并未对“精读”进行学术式的定义,而是从策略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精读”必须以“阅读目的为导向,并与其他阅读方法融合使用”。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精读训练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形成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历来为业界所重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这样定义课堂精读训练:“粗略地讲,阅读中的文意把握、思路分析、层次划分、要点概括、词句品味、手法理解、表达艺术赏析、思想情感体味等内容的品读就是精读。”[1]105可现实中的语文课堂精读训练,要么没有精读训练,要么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部分精读训练集中在篇章阅读,难以使学生形成能够迁移的精读能力。这种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本真。因此,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课堂精读教学的功能价值,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每个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养育语文”与精读训练的关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要靠“养”和“育”。“养育语文,就是通过养成培育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养’是养成,实际上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习惯;‘育’是侧重于培育,更多地侧重于老师的引导、教化、讲解、训练,最终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语文的养育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本领。”因此,“养育语文”提倡“扎实”的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循循善诱,品出语言的精彩,赏出语言的味道”“引导学生对文本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语言的赏析玩味中……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60“养育语文”的课堂教学追求就是要通过精读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思想内容、体悟情感、积累语言……因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育”成,是需要通过精读训练来实现的。

在学习实践中,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引领,掌握多种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总结出有自己特点的不同的高效学习方法”[2]60,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究精读训练的多种方法,如研读法、读写法、积累法、批注法……

三、“养育语文”精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精读训练需变“泛读”为“研读”

在信息时代,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迅速获取各种信息,以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泛读因此大行其道。泛读追求速度与数量,往往只求明白文本的大意,是一种“肤浅”阅读,重点在“量”,缺点是忽略了“质”,即深入理解的阅读。学生要从文本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其产生共鸣,并进而提升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这就需要对文章进行研读。

研,本意指细磨与深入探究。研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具体指全面、深入、缜密地思考探究文本的精妙语言、写作的特色、创作意图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文体和学生学情,采用不同的研读策略。散文教学可采用选点品读和评点研读;记叙文可采用读写研读和结构析读;诗歌可采用美点赏读和诗歌联读;名著可采用专题研读和对比研读……研读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内容要丰富、设计要精巧,不能简单地被处置为课堂上的记背,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研读的趣味性。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句句饱含作者深情,感人至深。教学时可采用自由读、范读、齐读、配乐诵读等多种方式反诵读课文,体味作者饱满、深沉、炽烈的家国情怀。我们可运用“选点”的教学设计技巧,对课文中的第一段进行精段研读:自由地诵读,感受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教师范读,感受这一段的结构层次;齐声诵读,感受这一段中对东北大地炽热的眷恋之情。接着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话题中自选内容研读第一段。这样通过研读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又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章内容和深厚情感。这样的精读训练,才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欣赏文本的能力。

(二)精读训练需变“只读”为“读写”

听、说、读、写、思、结是语文学习的六个重要的能力训练要素。而这六个方面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听和读是语文学习中的输入和积累的过程;而说和写就是语文学习中的输出和表达。语言的学习如果没有输入和积累,就谈不上输出和表达了,也就没有思和结——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了。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读和写相割裂的情形,即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分离。“养育语文体现在语文能力上,就是‘听、说、读、写、思、结’六个方面的能力,其核心是‘说’和‘写’两大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2]60语文学习不仅要重视语言的感悟和体验,还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去表达创作。精读阅读训练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写作训练服务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读教材,对文本的结构特点、构思形式、优美形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充分挖掘训练写作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读写训练形式。读写训练的形式可以有:续写、仿写、扩写、改写改编……这些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如在教《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对闻一多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这些点睛式的议论句在前文具体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精读训练中利用课文指导学生模仿创作片段作文《我的好朋友》,要求利用素材与议论句结合法写出朋友的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极易于使学生提高深入阅读的能力,收获扎实有效的写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精读训练需变“读问”为“积累”

读问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形态。许多语文教师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特别在意课堂环节的推进,于提读问就成了他们的“法宝”。课堂呈现的多是碎问。课堂中的读只是为了便于教师讲解和提问。这种“读问”单调、机械,使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趣尽失。更不用谈让学生有浸润文字的赏析、文学的积淀了。课堂教学不是不可以问,而是要“精问”。教师的提问要对阅读“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学生积极探讨和深思。

真正好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本身的资源设计出由全体学生参与的朗读积累活动。教师要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精华的词、句、段、篇摘抄集聚、背诵积累,并指导运用。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用自己独特和极具美感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一言语形式很值得我们体味、欣赏。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活动一 阅读课文,语言积累

方式: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短语、美句的摘抄,教师点拨强调反复落实。

活动二 美读,感受课文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话题:我所感受到的课文的语言表达之美。

活动三 个性化地演读课文

体味式朗读: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进行演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即便没有设置提问,学生通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了文字的美好、积累了美词美句美段、训练了朗读的技能,同样也收获满满。因此,语文课少一些无意义的问答,多一点诵读积累,把时间还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就“育”出来了。

(四)精读训练需变“浏览”为“批注”

浏览是指略观大意,是扫描式和跳读式的阅读方法。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批评,多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浏览和批注最大的区别在于:批注是在浏览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加工提炼。浏览是浅层次的较“粗”的阅读;批注是深层次的精“细”的阅读。

精读作为阅读方法,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从而获得独到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而批注能把这些感悟和体验外化为显性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和阅读目的,通过批注呈现学生精读的内容,并外化为精读行为。批注的内容可分为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析式批注、补充式批注……

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老王》一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来批注学习课文:围绕“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愧怍原因分析”作评析式批注;围绕“认识了老王和杨绛一家人之后,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作联想式批注;围读“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作质疑式批注……课堂上的活动就是学生批注分享。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批注成果,台下学生进行点评补充。这可促使学生精读课文深入文本,同时又了解学生的学情。可谓一举多得。可见,批注式学习是一种高效且好用的语文学习方法。

当然,笔者并不是要彻底摒弃“泛读”“只读”“读问”“浏览”等方法的训练。相反,以上每一种阅读方法学生都需要熟练掌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文本的特质和教学目的的需要而定。语文课上进行的是多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训练,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养育语文”精读训练的基本原则

我们明确了精读训练的重要性和要求,但要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实施并非易事。精读训练理念的实践运用,我们必须坚守的一个基本原则:以教材为本,根据文本文体特点来设计精读训练。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学之本,也是精读训练之本。精读训练如果脱离教材就像无源之水。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来设计我们的精读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每一单元的单元说明是我们设计精读训练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抓手。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认真研读教材文本,提炼出精读训练的内容点,进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读训练。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七下的三个单元,单元说明中有明确的阐述(如下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精读的阅读习惯。这为七下语文大单元教学指明具体的目标方向。(见下表)

单元七下第一单元七下第二单元七下第三单元项目单元学习任务继续学习精读注重熟读精思具体要求学习精读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王荣生教授提出,“要根据文本体式确定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3]128不同的文体精读训练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如七下这三个单元中心主题是刻画人物形象。文体分为写人散文、诗歌、小说、人物回忆录。通过研读整合,写人散文、人物回忆录我们设计成评析式精读训练重点在读写;诗歌我们设计成诵读式精读训练重点在积累;小说我们设计成批注式精读训练重点在研读。这样做就能把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养育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