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育美与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融合路径探索

2023-10-08张佳晨关春玲

许昌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育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

张佳晨 关春玲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许昌 461000)

劳动教育和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两者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和美育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多次重申“五育并举、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劳育与美育的关系、作用认识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育”的效果,同时,因缺少对大学生“两育”的成果评价和成绩记录,导致“两育”活动活力不够、创新不足、吸引力不足。引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发挥“两育”的整体育人功能。

一、从劳动教育到以劳育美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的教育,始终以“全面发展”为教育指导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强调教育必须为工农大众服务,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的文件精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培养劳动者”是当时对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定位。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教育都有生产劳动课程,学生要真正进工厂、下农村,跟工人干活,跟农民种田,开展学工、学农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播下劳动的种子,并树立起劳动者伟大、劳动者光荣、劳动者美丽的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人口政策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少子化时代的来临,“应试”教育的盛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劳动教育较上世纪有很大的变化,在变化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特别重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劳动教育作出指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时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2];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3]59,鲜明指出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学校各个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4],紧接着,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5],指出在劳动教育中进行美育,明确了劳育与美育的辩证关系。以劳育美,升华了劳动教育的本质。

二、以劳育美的育人逻辑

劳育和美育,既是教育内容同时也是教育目的,两者相关联系又互为促进。通过两育融合,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劳动本领、健康的审美和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保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人公的劳动本色。

(一)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共性

美育、劳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之必须。因此,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功能及教学实践上具有极强的一致性,为二育融合提供了基础。

一是教育目标上的共同性。教育目标是培养方向和规格,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指导性作用。我国制定的劳动教育目标与美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共性,这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就可以窥见。两者的目的均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劳动精神和美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育功能上的一致性。美育与劳动教育都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育人活动。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6]1075关于美育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美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这种美。”[7]241可见,美育的功能是通过感受自然的美、劳动品质和劳动创造的美、人际关系的善与美来促进自身良好品质的形成。人类劳动的目的也是追求美好的生活,“劳动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植劳动情感、增强劳动意志、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的育人活动。”[8]劳动教育的功能在于通过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进而创造生活的美。由此可知,两者的功能具有一致性,以美化人和以劳育人相向而行,共同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区别

虽然劳动教育与美育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但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一是劳动教育侧重实践养成,劳动锻炼身体、净化心灵,弥补学校美育理论教育大于实践教育的不足。劳之于形,作用于情,人们在劳动中付出心血和汗水,体会创造和收获的快乐,从而产生尊重、敬仰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产生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奢华的错误思想,故劳动教育的深入心灵,会升华对美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美感的活动。劳动教育同时也是审美教育,劳动的人才是真正美的,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去进行创造的少女,比起一个激情度日的少女要瑰丽得多,深刻得多。游手好闲是美之大敌”[9]637。二是美育对劳动教育有促进功能。社会主义美育和劳动教育有共同的价值观基础,美育的过程就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情感教育催生正确的审美观,而崇高的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又促进人们去探索、追求和创造。故美育会升华思想,完善完美人格,促进人们对劳动的热爱,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三是劳动教育和美育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互为补充。“两育”均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各有侧重。劳动教育侧重实践,因为劳动教育是“习得”教育,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练就劳动的本领;美育侧重于情感教育,以“精神劳动”或者“脑力劳动”为主要形式,产生精神创造、精神财富。劳动教育与美育结合,克服了理论教育苍白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以劳育美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路径

以劳育美是新时代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其目的是通过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和美育,丰富学生课外劳动、艺术实践活动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全员参与劳动、全员参与美育的良好风气。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双项目+双课程(即劳动教育活动项目、艺术创演活动项目、劳动教育课程和艺术鉴赏课程)为依托,把劳动教育课程、相关美育课程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实现了“劳动育美”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重视 “第二课堂”,发挥育人功能

“第二课堂”是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在 1983年提出来的。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特指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具有导向性、广泛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主要形式为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班会、团课、社会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课外科技创新、科普活动、校园文化艺术项目等校内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功能在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扩大学生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对科技、文体、艺术、未来职业等各方面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磨炼意志品德、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品德操守等综合素质。2018年,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通过整体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评价方式和运行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10]。

劳动育美与“第二课堂”融合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课堂成绩单”具有“规范与引导、激励与惩处、凝聚与辐射三大功能”,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平台,可以深入挖掘“两育”育人内涵,对大学生进行核心素质培养。劳动育美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融合,能更好地开发劳动教育、美育的精神内涵,丰富“两育融合”的形式,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

(二)开发活动项目,充实“第二课堂”实践

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以来,众多高职院校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开展了义务劳动、劳动周、艺术展演、技能比拼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提高。因高校具有校、院(系)、专业层级管理的特点,且校、院(系)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众多,导致高校劳动活动项目、艺术创演活动项目等内容杂乱,且令出多门,不便于系统管理,给绩效评价和结果认定带来了难度。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校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进行功能性地归类,去芜存精,固定品牌,将活动项目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模块进行匹配,才能达到“以劳育美”与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相融合的目的。

第二课堂的劳育与美育活动项目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除了常规的劳动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以外,还可以划分职业技能竞赛类、科技创新类、体育活动类等等,具体分类如下表。

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分类表

(三)加强组织建设,构建育人保障体系

以劳育美与“第二课题成绩单”融合不仅需要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更需要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如何协调各方关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形成育人合力,是推动以劳育美工作深度开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将以劳育美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党委的重点工作,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学生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把各项活动项目与第二课程成绩单挂钩,并明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第二课堂成绩作为学生学业的必须成绩之一。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项目课程开发与认证制度,对开展时间长、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品牌活动项目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经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给予第二课堂的课程认证,并确定相应的课外学分,引导学生积极自发参与、规范开展。建立学生劳育等学分考核制度,确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校内劳动实践、技能实训、科技创新等活动必须累计达到一定的学时,达到要求的学时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第二课堂”学分累计达到规定的标准,符合毕业条件,方能毕业。学分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劳育、美育的经历和成果。三是建立指导教师队伍。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若要保持良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要建立一支由专兼教师、辅导员、共青团干部等结合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队伍,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第二课堂活动。

(四)形成递进式知行体验,增强高职美育的实效性

以劳育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一般以大学生参与具体的劳动项目、公益服务、艺术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形式,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发挥专业特色,把劳动意识、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融入项目化的公益劳动、三下乡社会实践、课外专业实训、创新创业等活动中去。

学校根据“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本着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遵循校园文艺活动培养劳动意识—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校外社会实践出真知—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创业能力—个人劳动创造价值路径形成,构建出递增式以劳育美路线图。比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摄影课程专业知识,在实训课中产生优秀作品,并在每年的校级摄影展中展示成片,培养动手能力并获取第二课堂学分;随着专业素质提升,在专业老师的培训下参加相关技能大赛或大学生艺术展演,用专业和劳动获得荣誉和学分;之后依托学校的摄影工作室,去乡村拍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帮助农民做淘宝电商,回馈家乡并形成了初步的未来职业规划;参加“互联网+”省赛中取得名次并将比赛项目实体化,立足本地假发行业的电商拍摄品牌服务店在大学生创业园落地,并开始独立运营等。可见将劳动课程课美育课程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发挥第二课堂的生活性、专业性和创造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光荣和价值,懂得“劳动开创未来”的真谛。

四、结语

以劳育美与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融合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育人的拓展,是思政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劳动美育应该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项目开发、学分设计等措施,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劳动的同时,加强技术技能性劳动训练,强化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教育,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使学生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自由地发挥,懂得用“劳动创造价值和未来”的真谛。

猜你喜欢

劳育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