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坚持调查研究与把握历史主动的高度契合性

2023-10-08谷威

南方论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

谷威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一百年多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培育并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方法。2023 年3 月1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1]实践证明,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把握历史主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一、何为“调查研究”?何为“历史主动”?

“调查研究”和“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命题。探讨“调查研究”与“历史主动”的契合关系,首先必须厘清两者的概念内涵。

(一)调查研究

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2]标准,生动概括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内涵与要求。一是调查研究需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要了解客观实际、体察民情民心,就必须亲身到基层体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3]二是调查研究需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放下架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调研工作。三是调查研究需广泛听取意见,掌握全面情况。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四是调查研究需善于分析思考,把握本质规律。对于调查所得到的材料,要进行细致分析和反复思考,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五是调查研究需提出有效的对策办法。这不仅要求练就良好的工作能力,也要求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

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切实保证调查研究更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二)历史主动

历史主动指的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指出:“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4]可见,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把握历史主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永恒的实践主题。一方面,遵循历史规律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结果,是推动中国人民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尊重历史主体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承认和肯定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并坚持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前行路上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与经验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获得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挑战与风险与日俱增的局面,如何把握历史主动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基础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实践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历史主动的概念内涵,在实践中有效贯彻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前进的主导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二、为何坚持调查研究与把握历史主动高度契合?

调查研究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传家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把握历史主动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勇于开创未来的生动彰显。坚持调查研究与把握历史主动是相互促进、同向而行的,在理论基石、根本动力、价值追求等方面高度契合,共同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一)理论基石高度契合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兴国、强党强国的灵魂和旗帜。纵观百年党史,无论是坚持调查研究,还是把握历史主动,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创新实践。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共同的理论基石,是坚持调查研究与把握历史主动高度契合的首要表现。

一方面,坚持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前提。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探求客观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根据规律性去解决现实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也充斥着唯心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如何把稳前进方向、走好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办法就是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确概括。

另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始终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因此,把握历史主动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发展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可以将客观规律应用于指导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从而创造社会历史。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的基础上,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善于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胜利,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二)根本动力高度契合

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定性存在。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鲜明特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首要政治原则。百年来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经百年风雨的正确选择。

一方面,坚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领导的基础。“坚强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领导;正确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决策。”[6]只有在对实际情况全面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实际情况不仅包括宏观的时代特征、国际大势、国家定位等,还包括微观的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具体状况。纵观百年历史,党有时会受到各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影响,做出不合实际的决策,正是因为没有正确了解实际。要正确了解实际,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基础和前提。通过与人民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到基层一线进行深入调查,不仅能够将现实情况了解透彻、将实际问题认识清楚,而且能够充分聚焦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学习运用群众的智慧方法,最终做出合乎实际需要的正确决策,筑牢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基础。

另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坚强领导的支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逐步实现了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美好图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离不开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正如第三个历史决议用“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7]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深厚素养和优秀品质,既强调了党以历史主动精神变革中国社会的伟大意义,又蕴含着党要继往开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未来指向。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依然要掌握历史主动,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针对党的建设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自觉正视矛盾和问题、警惕短板和不足,主动清除一切有害因素,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以长久锻造。

(三)价值追求高度契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事业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亟待我们探求解决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依然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绕不过的“险滩”和“硬坎”;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得到根本解决。

一方面,坚持调查研究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实践途径。“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8]离开调查研究,就是离开客观实际,就容易导致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客观实际贯穿于决策制定的全过程,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出新招、解难题、落实处。

另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9]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变化,我们既要善于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也要与时俱进地根据新环境、新挑战引领新发展。不仅要保持历史清醒,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掌握到位;而且要增强斗争精神,从容应对各种重大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10]

三、何以增强调查研究与把握历史主动的高度契合?

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守正创新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架起调查研究与历史主动的桥梁,以调查研究的精神和历史主动的精神寻求真理、开局开路。

(一)坚持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历史主动的基础

坚持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9]如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迎接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战胜全面深化改革的困难等,都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深入探究。可以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每一项历史成就,无不是我们聚焦现实问题、把握客观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在历史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的结果。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在调查研究中敢于面对问题。延安时期,面对党内存在的学风、作风、党风不纯问题,党果断地进行了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思想路线不统一、政策方针不明确的问题,党果敢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党果断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正是因为敢于面对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正是因为牢牢把握主动权和主导权,才能抓住机遇、破解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在调查研究中精于解决问题。调查与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只研究不调查,可能脱离实际;只调查不研究,就提不出对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人只是把调查当作硬性要求,认为调查完成了,工作也就完成了;有的人装回一兜子材料,写着长篇空洞的报告,听着照本宣科的汇报,认为调查总比不调查好;有的甚至连材料和报告都不看,草草开了座谈会,除了留下一些号召话语,实际没解决多少问题。因此,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如果调研之后没有及时拿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没有提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不仅背离了调查研究的目的,也会丧失民心。

(二)坚持人民至上: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调查研究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纵观百年党史,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是贯穿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工作的一条红线,是党不忘初心、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我们就掌握了深入人民群众的工作方法,带领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亲自到湖南多地考察农村、农民、土地问题。在立足中国国情、基于实际形势的考察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制定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民生政策,改善人民生活。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邓小平提出把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通过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邓小平掌稳了改革开放的奋进之舵。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还是经济特区的设立,这些成功的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成果,都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调查研究。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11]只有通过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想要反映的问题挖掘出来,把群众想要提出的意见凝练出来,才能更好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基层一线甚至偏远乡村开展调查研究。从湖南十八洞村、陕西梁家河村,到云南司莫拉佤族村、山西冯南垣村等,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排忧解难的足迹,都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爱民、为民、惠民情怀。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是传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握历史主动、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内容。

坚持调查研究要守其正,继承好这一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调查研究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方面发挥了巨大功效。思想上,调查研究强调了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行为上,调查研究指导了中国的革命改革建设。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相继论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12],这证明了“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13]

坚持调查研究要出其新,发展好这一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其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调整调查研究的聚焦领域、精准把控调查研究的着力方向。从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在全新的时代课题下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要做到“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②新时代的调查研究要抛弃旧思维、老套路,把大数据分析、网络调查等新手段纳入调查研究体系,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鉴往知今,学史明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党把握历史主动、开辟新局的一百年,也是党深入调查研究、有效治国理政的一百年。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调查研究已经融入革命、建设、改革的方方面面,是察民情、惠民意、得民心的基本方法。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增强调查研究与历史主动的契合互动,不断总结好、实践好调查研究的基本经验,持续发挥调查研究的优势效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