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及药敏试验

2023-10-07林松泉

水产养殖 2023年9期
关键词:麦芽致病性单胞菌

林松泉

(厦门惠盈动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23)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俗称鲢子、白鲢、边鱼。鲢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各大水系,随处可见,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1.5 cm 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2021 年6 月,福建佛昙某淡水鱼类养殖场中,突发鲢大面积死亡,多次用药,但效果不佳。死亡鲢体表出血,尤其在体表两侧、头部、鳃盖、鳍基等部位较为明显。解剖发现,其内脏也有不同程度充血,部分肠道出现肿胀,腹腔积有血水,肛门红肿。为查明鲢大面积死亡原因,对发病鲢肠道内容物、肛门出血分泌物及养殖塘池水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和药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营养琼脂(生产批号:1101791),来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养肉汤(生产批号:1094671),来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菌脱纤维兔血(生产批号:20230118001),来自南京全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15 种药敏纸片(生产批号:220512),来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试验鱼缸(2 m×0.55 m×0.5 m)7 个。

1.2 方法

1.2.1 病菌分离、鉴定

取发病死亡的鲢肠道内容物、肛门出血分泌物及养殖塘池水样品各10 g,采用无菌生理盐水90 mL,分别对样品稀释10 倍,各取0.1 mL 涂布营养琼脂平板,28 ℃好氧培养48 h。对分离得到的菌株,选取活菌数较高的进行分离纯化,待纯化后染色、镜检,初步判断菌株类别后,进行16S rDNA 测序,其中正向引物为27F:5'-G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为1492R:5'-TACGGCTACCTTGTTACGAC-3'[1]。经NCBI 数据库blast 同源性比对,从而确定菌株名称。

1.2.2 溶血性及致病性试验

将纯化后的菌株,挑取一环菌泥,稀释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备用。将无菌圆形滤纸片贴于含5%的兔血琼脂平板上,吸取50 μL 菌液,接种于无菌圆形滤纸片上,28 ℃好氧培养48 h,观察有无溶血圈形成。

选取暂养1 周的健康鲢140 条,规格基本一致。设置7 组,1#—6#为试验组,7#为对照组,每组20 条鲢。配置病原菌浓度分别为4.0×103,4.0×104和4.0×105cfu/mL,每2 个缸加入1 种浓度病原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记录鱼患病症状及死亡时间,为期5 d,对死亡鲢解剖,分离病菌并鉴定。

1.2.3 药敏试验

将纯化后的菌株活化后,挑取一环菌泥采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使菌液浓度为1.0×108cfu/mL,备用。吸取1 mL 菌悬液,加入50 ℃100 mL 营养琼脂培养基中摇匀,倾倒平板,冷却凝固后贴上药敏纸片,静置15 min 后,将平皿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菌分离、鉴定

从发病死亡的鲢肠道内容物、肛门出血分泌物及养殖池塘水中,皆分离出2 株具较多活菌数的菌株,分别为X1,X2。这2 株菌在鲢肠道内容物、肛门出血分泌物中活菌数均约8.0×105cfu/mL,在养殖塘池水中活菌数约4.0×104cfu/mL。通过16S rDNA 测序,经NCBI 数据库blast 同源性比对,X1 菌株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D28L的核苷酸系列同源性为99.93%;X2 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H-GX-YL-BL-1-2021 的核苷酸系列同源性为10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下水道污水中,为条件致病菌。国内对该菌株的研究报道多数在耐药机制及人类感染防治方面[2-5],而在水产动物方面鲜有报道[6]。嗜水气单胞菌为人畜及淡水水产动物共患的条件致病菌,可感染多种水产动物,多数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7-11]。

2.2 溶血性及致病性

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X1、X2 菌株皆具有溶血性,其中X1 溶血圈(23.23±0.22)mm,X2 溶血圈(20.42±0.35)mm。

在X1、X2 菌株的致病性试验中发现,2 株菌株均可导致鲢死亡。养殖水环境中,不同菌浓度导致鲢死亡情况不同。对照组在试验观察期内,未出现死亡。随着水体中菌浓度增加,鲢的死亡率升高,且死亡时间较提前,呈正相关。取死亡的鲢解剖,从内脏组织、血液中均分离出原感染菌,经鉴定与原菌株一致。

X1、X2 菌株对健康鲢致病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 可见,当X1、X2 菌株水体活菌数在4.0×103cfu/mL 时,其死亡率较低,致病性不强;在4.0×104cfu/mL 时,致病性大幅度提高,且X1 菌株的致病性比X2 菌株强。

表1 X1、X2 菌株对健康鲢致病试验结果

2.3 药物敏感性

采用15 种抗生素,对X1 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X1 菌株对试验15 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说明X1 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药能力,见表2。有研究表明[12-1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与碳青酶烯类等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一是产生各种灭活酶,降低抗生素对自身的危害,如β-内酰胺酶[14]、氨基糖苷类钝化酶[15-17];二是通过改变自身细胞膜通透性[18-19],阻碍一些抗菌药物进入,从而对许多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表2 X1 菌株对15 种药敏纸片的敏感性

X2 菌株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卡那霉素、利福平敏感中介,而对新霉素、氯霉素、青霉素G 等11 种抗生素敏感,见表3。由表3 可见,本试验结果与文献[20-22]研究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来自不同区域或养殖品种的差异,导致病原菌具有不同的耐药性。

表3 X2 菌株对15 种药敏纸片的敏感性

3 结论

从发病死亡的鲢肠道内容物、肛门出血分泌物及养殖塘池水中,分离得到2 株病原菌,X1 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X2 为嗜水气单胞菌。对这2 菌株的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试验,发现该2 株菌株对兔血具有溶血性,当水体病菌浓度高于4.0×104cfu/mL时,对鲢的致死率大幅度上升,且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致病性高于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5 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对新霉素、氯霉素、青霉素G 等11 种抗生素敏感,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耐药性。

猜你喜欢

麦芽致病性单胞菌
异麦芽酮糖醇在卷烟增香保润中的应用
吃心情的麦芽精
生麦芽鸡内金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张云鸿:对待麦芽,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