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3-10-07

模具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机床制造业机器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1-6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29.9万台,同比下降2.9%;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9万台,同比下降11.9%。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1-6月累计数据,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1.0%,产值同比下降0.1%,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3.1%,产值同比下降0.1%。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5.5%,产值同比增长18.6%,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长6.6%,产值同比增长31.6%。

1-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中金属切削机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15.3%。金属切削机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7%,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22.5%。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亏损面为23.8%,比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金属成形机床行业亏损面为27.6%,比上年同期收窄3.4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6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60.2亿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进口56.8亿美元,同比下降8.6%;出口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4.5%;机床工具进出口顺差为46.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全部9个商品门类均呈现贸易顺差,具体情况为磨料磨具17.0亿美元,切削刀具11.6亿美元,木工机床9.7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5.7亿美元,机床功能部件(含零件)1.7亿美元,数控装置0.4亿美元,金属切削机床0.2亿美元,量具量仪0.1亿美元,铸造机0.1亿美元。

1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5.5%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 439.8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比1-6月收窄1.3个百分点。

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 805.9亿元,同比下降20.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 835.6亿元,同比下降1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 355.7亿元,同比下降12.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 226.6亿元,同比下降10.7%。

1-7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7 827.4亿元,同比下降21.0%;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 694.2亿元,同比下降1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 918.2亿元,同比增长38.0%。

1-7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个行业同比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33.7%,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4.5%,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1%,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11.4%,纺织业同比下降2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2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2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28.8%,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32.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3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54.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8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90.5%。

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22万亿元,同比下降0.5%;营业成本62.40万亿元,同比增长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1 -7月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1)产量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工业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10种有色金属产量4 232万吨,同比增长7%。其中,精炼铜产量732万吨,同比增长12.6%;原铝产量2 362万吨,同比增长2.8%。

(2)价格同比下降。1-7月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同比下降,其中铜、铝、锌、镍、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分别为68 212、18 462、21 855、19、32.2万元/吨,同比分别下降2.4%、11.7%、14.6%、8%、29.4%。

(3)矿石进口保持增长,加工材出口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铜精矿、铝土矿进口实物量分别为1 541、8 498万吨,同比增长7.9%、12.2%;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303.9万吨,同比下降10.7%;氧化铝进口量88.9万吨,同比下降12.3%。铜材出口量39.6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铝材出口量306万吨,同比下降20.1%。

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 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

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

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

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可以用“1295”来概括,即按照产品生产流程或产品构成划分环节,构建1套环环相扣的技术体系分析框架,围绕产业技术供给和支撑2条主线,形成关键技术、物料、企业、研发设计工具、生产制造装备、质量、标准、管理服务、关键软件9张清单,依据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对比国内外差距,形成5个评价等级。

《意见》对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以建设、评估、更新和拓展为主要模式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提出了6大方面的应用,包括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支撑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支撑企业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

《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学适用、标准规范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方法,基本建立涵盖制造业各门类重点产业典型产品的技术体系,分类分级建立短板技术攻关库、长板技术储备库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库。到2027年,建成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技术体系网络。

7 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7.9%

8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7.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的走势。

7月欧洲制造业PMI为44.8%,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连续12个月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来看,俄罗斯制造业仍保持增势,但增速继续放缓,PMI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52.1%。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均呈现加快下行态势,PMI均在46%以下的低位,其中德国制造业表现尤为弱势,PMI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至38.8%。

7月美洲制造业PMI为47%,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运行在50%以下,显示美洲制造业整体仍延续弱势运行趋势。从主要国家来看,美国、巴西和加拿大制造业降幅有所收窄,PMI均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处于50%以下,墨西哥制造业加快增长,PMI较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至53.2%。

7月非洲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且在50%以下水平,显示非洲制造业近期走势有所放缓。从主要国家来看,尼日利亚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仍保持增长,制造业PMI仍在50%以上;埃及制造业降幅收窄,PMI较上月微幅上升,但仍在50%以下;南非制造业继续下行,PMI在48%以下的低位进一步下降。

7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在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主要国家来看,中国7月制造业PMI为49.3%,连续2个月平稳上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经济趋稳向好运行;印度制造业微幅放缓,仍保持较高增速;韩国及越南制造业降势有所收窄,PMI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明显回升;日本制造业保持收缩态势,PMI较上月小幅下降,仍在50%以下。

7 月英国纯电动汽车销量飙升近88%

近日,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的数据显示,7月英国的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8.3%,达到143 921辆,已连续12个月实现增长;1-7月英国的新车注册量为1 093 641辆,同比涨幅近20%,但是仍落后于疫情前的水平。随着供应链问题的缓解,今年英国新车市场一直在持续增长,SMMT表示英国可能还需要5年时间才能恢复到每年生产100万辆或更多汽车的水平。

7月英国电动化汽车的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为35.4%。其中,纯电动汽车(BEV)的注册量飙升近88%至23 01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注册量同比上涨79.1%至11 702辆;混合动力汽车的注册量同比增长18.9%至16 321辆。

《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发布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正式发布,这对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

《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紧密围绕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就工业机器人设计研发、系统集成、服务与应用推广3大方向,根据“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工程实践、综合能力”4个维度,分别提出了11个具体岗位的能力要求。该标准以解决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系统谋划了工业机器人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工作,充分发挥了标准在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工作中的规范引领作用。

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成果发布会在厦门举办

8月3日,以“融信汇智 竞促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成果发布会在厦门举办,本届大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新增长引擎。

大赛以产业发展实践为引领,紧扣人工智能前沿领域,针对技术痛点难点,借鉴国内外类似赛事经验,最终确定了多媒体信息识别、算法治理两大竞赛方向,并创新性地围绕复杂场景图片文字识别、多模态信息情感分析、图文一致性检测、虚假信息检测、特定样本变体识别、深度合成音频鉴别、深度合成视频检测、视频生成方法识别8个细分领域设置赛题,确保竞赛贴近实战、符合产业关切。

大赛累计吸引185个队伍报名,参赛团队来自国内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以及航天、金融、广电、医疗等领域的相关单位。经过角逐,共有12个团队获得A级证书,17个团队获得B级证书。

超高精密3D打印质谱仪关键器件及相关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

8月21日,摩方超高精密器件国际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摩方精密)与杭州睿思纳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思纳德)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

睿思纳德将逐步建立基于摩方精密设备的国内首条超高精密3D打印中试生产线,加速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通过双方合作,解决现有产品在传统生产工艺上的难点、卡点,结合产品对耐酸碱性、耐有机溶剂、耐高温等需求,共同开发适用于质谱前端系统组件的新材料、新结构及新工艺,逐步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完成质谱高值耗材及核心部件国产解决方案。

摩方精密与睿思纳德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依托摩方精密加工能力以及睿思纳德在质谱仪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建立联合实验室,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合作研发,推动超高精密3D打印质谱仪关键器件及相关技术革新,解决质谱仪关键零部件及高值耗材供应难题,逐步实现质谱仪全生命周期核心零部件及高值耗材的本土化生产。

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开放创新,聚享未来”为主题,突出开放共建、学术引领与产业发展,由6场主论坛、近30场专题论坛及配套活动组成,围绕机器人开放合作、技术趋势、产业应用、生态建设,聚焦机器人+应用场景及热点话题开展主旨报告和高峰对话。

为提升大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大会首次打造“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应用场景展区和1个关键零部件展区,多维度、多视角呈现机器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应用。本届大会同期开启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北京),设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四大赛事,含27个大项,68个小项,116个竞赛组别,在延续高质量办赛水准的基础上,各赛项均有所创新。

本届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2023-2024),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论文集等,展现全球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最新硕果。此外,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投创之星”、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十大技术创新成果、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等也在大会期间相继发布。

猜你喜欢

机床制造业机器人
机床展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