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笔花鸟画朦胧美的追求

2023-10-05张利

科教新报 2023年36期
关键词:含蓄工笔物象

张利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朦胧美探索实践

中国工笔花鸟画朦胧美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美学概念,是意境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形态,指在模糊与清晰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表现出的一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美学意境。朦胧美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心理活动。朦胧作为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美,具有“象外之象”的含蓄之美,这是一种意象的表达而不是具象的表现,能使观者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千百年来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完善,朦胧美这一审美形态已完整系统地融入到绘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美感的需求,这种现象反映在艺术范畴里,既是艺术描绘的对象,也是艺术表现的手段。

中国工笔花鸟画朦胧美的特征首先是清新淡雅,强调虚实变化,注重虚幻空间模糊美的塑造,表现丰盈的意趣和幽远深邃的意境。淡墨淡彩是表现中国画朦胧美的重要途径,画面色调清新雅致,气韵生动,把主观意识形态融于物质形态并表现在纸上,塑造出格调高雅、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其次是含蓄柔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是将绘画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崇尚含蓄内敛之美,注重“静”的意境氛围营造,塑造和谐婉约、灵动秀美的画面,表现一种让人心灵安静的含蓄之美。

朦胧的美,比完整地展示出来更具艺术魅力。老子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石涛说:“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这不似之似已成为中国画家所遵循的美学法则。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强调“笔中之笔,墨外之外”,认为朦胧美非常具有灵气。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也,太似则媚俗”。似与不似之间包含对立与统一的哲思,蕴含着非凡的魅力。朦胧美是意境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的描绘,主观的“情”和客观物象升华的“境”,通过艺术的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使畫面在虚与实、藏与露、刚与柔的变化中形成,情景交融,余韵袅袅,把人们带进一个宁静清澈的艺术世界,尽显中国花鸟画意境之美。

中国工笔花鸟画因其朦胧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我常醉心于编织出如梦如幻的意境,追求心境与自然美的相互交融,力求将心中的诗意与画意相结合,在平静与涌动之间,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写心中之形、描心中之象、抒心中之意。

在渲染一个清晰的物象时,我会不自觉地否定预先的想法,打破画面原有的清晰“边界”,制造一种如虚如幻的效果,使画面产生朦胧的意象。这种顺从自己内心隐秘又丰富的心理变化,比绘制预期效果更具诱惑力,能让作品产生“言有尽而意无极”的艺术效果。

如何塑造中国工笔花鸟画朦胧美的意境,我不断地在探索和实践。在构图上采取适当留白,可起到突出重点、提升意境、启迪人们心灵境界的作用。中国画中的“白”既是虚,也是实。留白不仅表现空灵朦胧的意境,增加画面空阔清远之感,也使画面有紧有松,有虚有实,富有节奏,让画面在精谨细腻的描绘中得到适度的疏放,增加作品的韵律感,使画面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真正体现中国画“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精髓。

除了画面留白外,表现中国画的朦胧美,化景物为情思,冲破工笔画线形的束缚,或淡化笔墨线条的运用,使物体外形表现出虚柔的模糊感,采用远近虚实、相衬相映的艺术手法,有意弱化线的功能,最大限度调动水的渗化功能,让水与墨交融互渗,产生丰富微妙的变化,让原本清晰的形象变得含蓄朦胧,使物体的神态浮刻于纸上又隐没于纸面,营造深邃悠远,虚幻飘渺的意境。

用色彩表现中国画朦胧美,从色调上来说,保持清新淡雅、沉稳婉约的柔和色调为主旋律,从色彩的选择上,运用淡墨淡彩,同时把色彩的对比降到较低的程度,把握画面色彩倾向,借助颜色弱化物象与物象之间,物象与背景之间的界限,使之融合在画面整体的色彩之中,充分发挥色彩的表情和象征作用,在冷与暖、虚与实、浓与淡的笔墨中,营造朦胧之美。

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形式和内容相依相存,一切艺术创作中的笔墨技巧,只有在主题的率领下才能显其勃勃生机,用心感受生活并深入挖掘,用思想上推陈出新的“意”,艺术手法上别具一格的“境”,去塑造中国工笔花鸟画独具魅力的朦胧美。

猜你喜欢

含蓄工笔物象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含蓄三义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